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杂志 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中等职业教育杂志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新常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7

中等职业教育新常态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学校有哪些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探寻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基于职业教育发展“新内涵”建设的背景,综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二是课程体系新审视,三是课程模式新变化,四是学制分段新改革,五是教育类型衔接新趋向,六是学业水平测试新制度.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内涵;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41-04

【作者简介】周如俊,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灌南,222500)副校长,高级讲师,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与职业教育管理.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保持新常态.[1]担负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教育衔接模式、学制分段模式、学业水平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究竟要确立什么样的“新常态”?笔者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试从校本微观角度做简要综述.

一、培养目标新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经历了由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到技术技能融合型人才的演变.现代意义上的技能人才,更多地存在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叠带”,是一个具有技术倾向的技能型群体.当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这样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引导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由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

(一)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养目标的定位.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普遍被弱化,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其实,无论是英美的综合高中、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日本的学科本位课程、中国台湾的通识教育,都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和确立文化基础课价值观的,越来越明确地提倡文化基础课程必需、必修和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应贯穿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2]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阶段发展需要,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定位.现代职业教育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社会职业种类变化的步伐加快,对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稳定与高质量的就业除了需要从业人员有娴熟的技能,主要还依靠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综合素质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课程体系新审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便是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应重在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和对现代意义上的行动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是以认知性知识的掌握为主,还是以习得性知识的获得为主?是强调静态的认知结果,还是强调动态的习得过程?是固守学科理论导向,还是遵循实践行动导向?对此,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也经历了全盘否定学科体系课程(如“三段论”课程、“模块式”课程)而全盘肯定行动体系课程(如项目课程)的错误认识阶段,曾试图取消或否定学科体系课程,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3]

(一)突出两类知识融合.根据知识发生原理,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类,涉及两类知识:一类是认知性知识,一类是习得性知识.认知性知识可被方便地存储于各种媒介中,可游离于个体之外而独立存在.习得性知识即隐性知识,是个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直觉、体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是难以表述、记录、存储和传播的主观知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构成无疑应当是认知性知识和习得性知识的融合.

(二)突出两类体系融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当包括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两大课程类型(如图1所示),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即在知识总量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以职业功能、职业资格和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转换,使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不再割裂,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再隔离,而是构建与实践有效整合、与职业功能具有一致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从而既保留其课程基础性、发展性特征,也凸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4]

三、课程模式新变化

课程整合、动态优化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是培养目标从“从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向“工作导向”转变,课程类型从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课程实施从“学校为本”向“校企合作”转变,课程评价从“一元”向“多元”转变,课程借鉴从“(国外)模式复制”向“模式本土(化)”转变,课程转向从“范式研究”向“课堂(现场)落脚”转变.[5]

(一)课程模式整合内涵.所谓“多元整合”是指中等职业教育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之所长进行适切化调整、修合、补益、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以课程生存观、发展观、基础观、能力观、质量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整合主线,以岗位需求为整合依据,以工作过程为整合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整合框架,整合课程各要素、各成分、各组成部分,有效处理课程的“职业活动发展”“学科知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发展”逻辑顺序关系,重构专业、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五业贯通”,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整合化、系统化课程.[6]所谓“动态优化”是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涵上具有相对的变化性和优化选择性.必须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选择,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过程评估、动态反馈,不断总结、修正、完善、优化.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中等职业教育 入选理由 以政策演变为主线,以专题研究为载体,记述6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结构演变、改革创新、师资队伍等,全面系统梳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战略 摘 要 “十二五”以来,中职办学规模呈萎缩趋势,社会需求减弱,学生升学趋势明显,面临价值困境。面对新形势,建议国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将中职教。

3、 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定位和战略选择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呈现明显萎缩态势。2010至2016年,中职在校生人数由2231 8万人减至1597 32万人,减少了634。

4、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摘要:从2008-2012年的中职教育统计数据看,江西省中职教育基本形成以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专业为主体,专业种类多、覆盖面广的专业布局。但总。

5、 坚持把两学一做融入党员教育新常态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长安汽车,始终按照上级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党员的追求,深入贯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和集团公司党建领先。

6、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摘要】财经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还应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如果中职财经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