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语文论文 大学论文题目 语文天地杂志社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大学语文和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大学语文的论文 高一大学语文毕业论文题目 大学语文期末论文 大学语文选修论文范文

关于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借大学语文养文化自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借大学语文养文化自信是适合大学语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语文课文目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文化建设的最强音.高职语文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不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大学语文;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61-02

【作者简介】余飞,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

“文化自信”,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位国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对于教育改革的执行者——一线教师来说,首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中国传统和国情审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能力整合和包容外来的优秀文化,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意识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让“文化自信”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呢?又怎样把“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呢?语文课就其自身的功能而言,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而语文教师的文化关怀、文化兴趣、文化意识以及评价尺度往往也影响着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几点体会与做法,在此分享如下.

一、书写汉字:感受文字的内涵美与形式美

汉字蕴藏着丰富的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其他文明体系中不曾有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字词教学应该是重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尤其是对于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多数高职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往往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每次为新班级上第一课,笔者常以“挣钱”“赚钱”二词为例,讲授汉字词义的丰富性及其对人生的启迪.“挣”“赚”都是形声字.“挣”,“手”形“争”声;“赚”,“贝”形“兼”声.形旁表义,挣钱与“手”有关,说明要想挣钱必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如我们广大的打工一族.赚钱与“贝”有关,说明要赚大钱,必须先有“贝”,就是要用钱生钱.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腾飞.我们要想更好地生活,必须从人人都拼命挣钱转变为人人都会赚钱.通过这两个字的分析和讲解,形象地描述当今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

同时还可以通过汉字书写,感受汉字字形的艺术魅力.目前,书法已不是单单的书写方式,而成了一种艺术,走进世界文化艺术大舞台.笔尖下的汉字是流淌的乡土,翰墨飘香的汉字是行走的中华魂,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二、吟诵诗词:浸淫于语言的无穷魅力

高职语文课本里入选了大量诗词歌赋,并且每一篇都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学修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古代生活中,我们的祖先形成了传统审美意识和思维特点,在作品中往往以“意象”的形式,展现“诗人内心的真实世界”.故此,在学习时,应该通过品读、吟诵等方法,领略诗歌文本中的意蕴美.如中国诗词里多有“柳”这一文化符号.《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众多“柳”意象的出现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一是表达“离别”之意.汉语语音中,“柳”与“留”谐音,所以“咏柳”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二是表“相思”之情.“柳”以其柔长的枝条,唤起并契合了离人的缠绵情意,所以在词中,“柳”也用来表相思之情.

类似的意象在古代诗词里有很多,如被称为岁寒三君子的“松竹梅”,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客”,被借以表达高尚的人格;古人往往以“流水”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如“百川归大海,何时复西归”等.学生在品读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时,不仅能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从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力,并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三、传统节日:体味民族的古老与神奇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自然“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表达农业气象条件的一套完整时令系统.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顺天时、应地利”地组织农业等生产劳动,这与西方历法只有天文意义而与人类生产劳动无关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知识当代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这些知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如2016年,在“冬至”日气候突变,气温降低;“小雪”这天,寒潮来袭,小雪纷飞,非常应景.当天语文课堂上,借此情景,讲解“二十四节气”恰到好处.学生感到新鲜,也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当下一些年轻人对本国传统节日表现淡漠,过于注重西方节日,只把中国传统节日简单地看作是“吃节”,如春节是“饺子节”、端午是“粽子节”、中秋是“月饼节”等.这与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极不相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传统节日意义的宣讲和知识的传播.一是借助诗词中节日的内容,介绍其意义.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可以介绍“重阳节”;又如结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诗词,给学生讲解“登高”最早来源于古代远民祭祀山泽的习俗,到汉代正式成为一种节日习俗.多年来笔者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寒假前最后一次语文课的内容是“春节”,在这堂课上讲述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习俗,如“春联”的写法、贴法,饺子的含义等.并把“写春联、贴春联,给老人拜年”等传统习俗作为寒假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觉承继优良传统文化,以期达到“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的目的.

四、地域文化: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机地将“教材”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来龙去脉”.当代学生生活在“安定的和平时代”,没有“苦难的生活经历”,无法理解艾青《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地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文化,增强其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如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位于古运河畔,学校也因其得名.运河文化如运河一样悠久漫长,博大精深,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最好教材.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增加了“运河文化”主题,以“运河历史”“运河与漕运”“运河与非物质文化”“运河与經济”等为专题,讲述运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诸如此类的地域文化很多,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文本及时补充,适当引导,让地域文化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不断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结:此文是一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好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新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因其所传授的独特内容,除了传授语言。

2、 以地域文化资源拓展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和 【摘要】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并提高自。

3、 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文明的高度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学过程。

4、 坚定文化自信,铸造我国新时代人才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5、 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思想引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中国青年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时,毛泽东。

6、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觉探究 当前, “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这为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下,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面对“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