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陕北民歌的论文 广西民歌论文 民歌文献综述 陕北饮食文化毕业论文 民歌赏析论文 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论文

关于陕北民歌论文范文 美学视角下方言在陕北民歌韵味上的表现力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陕北民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美学视角下方言在陕北民歌韵味上的表现力是适合陕北民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陕北民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民歌是地域方言的夸张表现.陕北民歌扎根在陕北方言沃土中彰显出奔放的生命张力和热情,既包含着日常生活中淳朴的民俗生活事象,又折射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方言土语在民歌中的直接运用,特别是叠词叠语的运用,使陕北民歌渗透着陕北方言特有的韵味,带来的是黄土地上的淳朴气息.只有保持陕北特有的特色,才能使陕北民歌经久不衰.

【关键词】陕北民歌;陕北方言;韵味;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陕北地区是少数民族来往汇集地,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 民俗作为传统文化与人们身边的生活琐事水融.陕北的音乐,不需要宫廷音乐一样约束和技艺要求,也不需要西方音乐一样的严密而典雅.这个地方的音乐特色更多的是彰显出奔放而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渗透在日常的民俗事像中,似乎是民间艺术的产物.陕北民歌《蓝花花》、《绣荷包》、《三十里铺》等等这些情感细腻的经典民歌是人们难忘的天籁之声.陕北民歌里的衬词、强调、韵味无不勾勒着陕北人民生活的风情画卷.这些民俗事像使陕北音乐流淌出陕北民间人物各个方面.从纵向上来看,陕北音乐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它以强大持久的生命张力反映出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勾勒出日常的民俗风情. 那么,陕北的民俗中渗透着哪些音乐智慧呢?

从资料来看,音乐与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艺术源于生活,关乎人的感受与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生活中的感受、体验都与音乐有着很大的关联.把陕北民俗事像作为一种文化有利于陕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陕北民歌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高亢的强调,方言是陕北民歌里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存在.这些方言传达出陕北人民的情感心理,是陕北民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听的是细腻的传声,传递的是浓郁陕北民俗特色.

一、方言土语在民歌中的直接运用

陕北民歌更像是陕北方言的夸张,方言土语的表达更加符合生活的本土气息.陕北方言作为陕北民俗文化的重要分支,积累了不同于其他地方民俗的独特价值和文化特征.陕北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迥然不同.它不像江南一样的婉约,陕北人性格直爽热情,淳朴开放.陕北话把妻子叫成婆姨,把小说成猴,把懂了说成解(hài)下了.例如:露水水地里呀穿红鞋.在陕北方言中鞋念hai,在演唱时要注意不要唱成了xie,用普通话表达就失去了陕北民歌的韵味和淳朴感.

陕北的方言是我国口头的文化遗产,信天游、酒曲儿、榆林小曲儿、二人台等,这些口头文化与方言相辅相成,饱含着陕北的民俗文化底蕴.《诗经·国风》的传统民歌艺术手法在陕北信天游中做到到了甚好的继承.陕北信天游尤其喜欢利用陕北的事象作为创作的材料,这样一来方言的使用效果表达出情感的极致.其中叠词的运用,目的就是要把想要表达的事物颜色通过方言表达到极致,要比孤零零的一个词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陕北方言也在与时代接轨,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将自己独有的黄土文化与现在流行的“洋”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了许许多多“时尚元素”.这种创新在《白鹿原》中也做到到了完美的体现,例如:乡党们(乡亲们)喋(吃)过饭后,说热闹一下,便拿起了二胡、土琵琶以及用长木凳和木墩子自制成的“架子鼓”进行说唱表演.看似说唱的表演,实则就是陕北汉子们吼出来的,吼做到他们红光满面,吼做到他们青筋突起,吼做到他们澎湃.

二、、叠词叠语的运用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历史传承的艺术种类,更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不论是产生、还是发展与演变都与这个地方的方言是分不开的.假如陕北民歌没有陕北方言的融入,就会失去陕北这个地方特有的艺术魅力.例如延安地区的民歌《一对对丢下个单爪爪》:在这首民歌的歌词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陕北特有的事物:圪楞、谷、黑豆、米、糜子 等,然而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毫无生命力的风物都成为了传达人类情感的材料.从居住环境来说,陕北传统居住还是窑洞,因此也产生特有的一些词语,如:圪楞、崖畔等.从陕北的农作物来看,主要有谷子、糜子、荞麦等.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陕北民歌传达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琐事,通过一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风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值做到注意的是歌词里的每一件事物都被赋予的情感的表达.

陕北信天游就是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当作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民歌的地域特色也使做到情感的表达更为淋漓尽致.例如“灰塌塌”是描写无精打采的样子,这种方言的表达形象性大大增强,人物描写更加传神.一对对和单爪爪叠词的运用,在传达人物情感的同时把人物性格的娇嗔也表达的淋漓尽致.

任何歌词的创作中叠词的运用对比在陕北民歌都是望尘莫及的.之所以经久不衰、享誉世界就在于歌词的妙处,方言叠词的使用使陕北民歌成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式 .叠词的使用又表达出陕北人民的热情与和善.对孩子说话的时候更是把口、手、头总是以口口、手手、头头来称谓,这些没有情感的词经过重叠显做到亲切而有趣.陕北民歌传达的就是一种亲和、一种情感、一种热情.

三、陕北方言渗透着陕北特有的韵味

民歌即是民间的歌,陕北民歌即是陕北民间的歌.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陕北民歌只能用陕北方言来传唱,否则就失去了陕北地区特有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歌词中方言的运用还是旋律里传达的陕北人民的豪爽热情,要在最质朴的情感上做到最质朴的表达.

陕北民歌传达的一句句、一声声都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讲的都是身边的事物,让人真真实实的感受到生活做到悲歡喜乐,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陕北民歌里的衬词、强调、韵味无不勾勒着陕北人民生活的风情画卷.这些民俗事像使陕北音乐流淌出陕北民间人物各个方面.从纵向上来看,陕北音乐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它以强大持久的生命张力反映出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勾勒出日常的民俗风情.

陕西处于我国的北方,与南方的众多方言相比较,就显做到简单明了.陕西方言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生、冷、硬、倔、噌.其音调大多以四声调为主,对一整句话没有太多的修饰,讲起来简单明了,不拐弯抹角,感情表达比较生硬,直截了当.方言的韵味美突出了陕北民歌地方特色,原汁原味、淳朴自然,有情感的迸发又不乏趣味. 反过来说,如果用普通话来演唱陕北民歌,就失去了陕北民歌本来的风貌,倒真的显做到不伦不类了.

四、结语

陕北民歌的经典在于它独具的地域特色与丰富的传达内涵.从陕北人的性格来看,他们向来都是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对待友人也是热情奔放,有亲和力.因此,陕北民歌的语言大豆明快、透彻,朗朗上口.可见在陕北民歌中,陕北方言带来的是黄土地上的淳朴气息,只有保持陕北特有的特色才能使陕北民歌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伍国栋.音乐形态音乐本体音乐事象——与研究生讨论民族音乐学话语体系中的三个关键术语[J].中国音乐学,2010(03).

[2]韩慧.陕北民歌在声乐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15(07).

[3]曾增.浅析陕北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风格与演奏特色[J].品牌,2015(03).

[4]张志超.陕北民歌教学实践探析[J].通俗歌曲,2015(09).

[5]段茸茸.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是陕西地方高校的重要责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作者简介:吴丹(1991—),女,山东泰安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艺术学理论等方向研究及教学;罗琦(1993—),女,宁夏中卫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艺术学理论等方向研究及教学;王延松(1970—),男,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艺术学理论等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本研究做到到陕西省本科高校省级教学团队——音乐教育学教学团队项目(陕高教2014年)资助.

总结:此文是一篇陕北民歌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从翻译美学视角英文诗歌的翻译审美 【摘要】翻译美学是一种将翻译视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自觉地的审美活动。翻译审美的客体即翻译原文。而翻译的审美主体即译者,一方面受制于。

2、 陕北民歌比兴修辞格翻译探析 一、陕北民歌翻译研究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的传播和推广,是翻译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陕北民歌既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

3、 接受美学视角看宠儿中女权意识构建 【摘要】《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奴隶制给黑人女性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创伤。小说中的女性虽大多是出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奴隶。

4、 接受美学视角下诚品 [摘 要] 运用接受美学视角,对近20年(1995—2014)台湾文献信息网所收录之98篇“诚品”学位论文,分别从效果史、阐释史,以及影响史三个。

5、 体育美学视角审视贵州土家族傩舞艺术特征 摘 要:土家族傩堂舞戏是流传于我国贵州高原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无数中外专家从。

6、 陕西省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启动 本刊讯 2月16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厅、延安市政府、榆林市政府、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延安市文广局、榆林市文广局、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