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撒拉族论文范文 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撒拉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8

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撒拉族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撒拉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河湟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比较独特,两个民族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俗、心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但是,回族和撒拉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族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以及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河湟地区;回族;撒拉族;交往;异同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86(2011)01-0061-05

撒拉族集中分布在黄河谷地,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的东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现有人口约9万人,占青海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07%.循化县东临黄河峡、积石关之险,西靠唐述山为其屏障,北依小积石山,黄河穿过其境.在西边和南边有藏族、蒙古族,北边隔黄河有土族、回族,东边有汉族.长期以来,撒拉族与当地的藏、回、蒙古、汉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河湟”最早是指流经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后来就将由黄河和湟水冲积而成的大片谷地,称做“河湟地区”或“河湟谷地”.早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乃渡河湟、筑令居塞”的记载.河湟地区所指的范围有小河湟和大河湟之说.小河湟指的是以西宁为中心的包括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流域的东部农业区,大河湟则除了上述地区外还包括了甘肃的一些地区.河湟的中心是河州和西宁.

从自然地理位置看,河湟地区西倚青藏高原,并与之连为一体,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带,且介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处于农业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部,与甘肃定西、甘南,青海海南、海北地区相接.河湟谷地海拔较低,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不仅宜于农业生产,也适宜于牧业生产.

从人文环境看,河湟地区是儒家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处.宋元时期是河湟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汇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间,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者以及来自中原内地的商贾不断来到河湟,并有部分人定居于此.随之,他们也将各自的民族文化带到了河湟.久而久之,在河湟地区便形成了藏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并存共荣的多元文化格局.

河湟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的社会交往比较独特,两个民族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在生活习俗、心理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这也使他们在历史上共同反对清王朝的残酷统治,谱写了一曲曲悲壮之歌.但是,回族和撒拉族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在族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以及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族源不同

撒拉尔人的先民是乌古斯部的撒鲁尔人,原本是西突厥的一个支系,游牧在伊犁河一带.经过分合迁徙,至13世纪前半叶,阿干罕的儿子尕勒莽被蒙古帝国征服中亚等地后签军,他率领本族170户,以“撒尔特部”名号东行,辗转迁徙,行程万里,最后驻屯定居于今青海省循化县地区.他们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祖国民族大家庭中又一个兄弟民族——撒拉族.自撒拉尔人定居循化地方,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撒拉族先民长途跋涉,在今天的循化县街子一带定居后,有一个不断与周邻民族交往、吸收其他民族成员以壮大自己民族的过程.其中与撒拉族毗邻的化隆回族移民便成为这个民族新成员的主要对象.元代,撒拉族人口是不多的,主要是以尕勒莽为首的部落的成员及其后裔.据明朝张雨《边政考》(卷九)的记载,至嘉靖年间,撒拉族人口已达“男妇一万名口”.一个民族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撒拉族先民初到循化地区后,首先要与周围的藏族、回族通婚,特别是回族.由于撒拉族先民和回族先民,最早都是从西域辗转迁徙到青海地区的,并且这两个民族共同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回、撒拉人民之间通婚比较多.特别是饮食习惯相同,生活上具有便利条件.与循化毗邻的河州、狄道一带,是回族聚居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由兰州通往循化的重要通道,彼此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撒拉族与回族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致于过去在汉文史书或私人记述中往往把两者混同起来,称撒拉人为“撒拉回”“撤回”或“循回”(意为循化之回)等.这种不科学称呼的产生,固然是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对此缺乏正确的了解,但其实也反映了两族亲密无间的关系.撒拉族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积石关以东和大力加山以东的回族移入而融合进来的.撒拉人中有所谓韩姓以外的“外姓五族”,其中“而马姓居其九”,还有沈姓等,推原其始,均为回族.再从撒拉族的姓氏看,有韩、马、冶、沈、何等20余姓,据撒拉人说,韩姓是根子姓.可见,撒拉族中有相当数量的成员是从回族吸收进来的.街子的沈姓撒拉人承认自己本来就是从河州迁来的回民.此外,“又有从内地回民迁居工内者,亦为所属”.总之,如果没有从回族中吸收新鲜血液,撒拉族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可以说,撒拉族的先民在元代由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经过长途跋涉迁徙到青海省东部,定居在循化地区.在他们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周围的汉、藏、回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撒拉族.本民族自称为“撒拉尔”,汉文史籍称他们为“撒刺儿”“沙喇族”“撒拉回”等,这都是其自称的不同音译.

回族是由阿拉伯、波斯人等融合了汉、蒙古、藏等民族成分而形成的新型民族.远在唐宋,河湟地区就有回回先民活动.唐代,有中亚商人越过葱岭和祁连山,到达青海河湟一带,经营商业贸易,或从事耕作,现在西宁回族中的哈、丁、穆、白等姓的先祖,据说就是当时移居而来的波斯、阿拉伯人.北宋建立后,“还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其他地区的穆斯林继续从陆上沿丝绸之路进入新疆,到罗布泊附近,因为这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他们要去宋朝辖地进行外交、贸易活动,无法通过,就东南入柴达木盆地,经青海湖北岸,过西宁,循湟水谷地到洮河流域,走临洮,再由陇南进入关中平原,东去洛阳、开封”.当时,西宁为丝绸南路重镇,西域各地商人竞相往来于西宁一带从事贸易.因此,有不少阿拉伯、波斯商人在这里留驻下来.据载,当时青唐城的东城有“陷羌及陷入之子孙,夏国降于阗,四统往来贾贩之人数百家”.当时的青唐城与今西宁市的城区基本相同,其东城就是现在的东大街至东关一带.两宋时期穆斯林商人不仅途径河湟且有不少留居河湟.《西域游览志》记载:“唐宋穆斯林之来中国,留居贡道不归者,早在唐、宋为数甚多.”蒙古西征后,他们从葱岭以西、黑海以东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地区带回大批由当地人编成的“西域亲军”.这些“西域亲军”被安置在今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或驻守,或从事屯垦,后因军事组织形式演变为地方组织形式,他们也被编为农民或屯田户,成为普通农民定居下来.他们中也有随同蒙古军东来的工匠、商人、学者和传教士及其家属,这些人被统称为“回回”.这些“回回”来到青海后,与当地居民通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撒拉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撒拉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广东地区城镇化下新移民社会支持 摘 要:改革开放的浪潮自1978年席卷全国后,广东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民有巨大的吸引力,以至大批。

2、 河湟皮影戏传承和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河湟皮影戏,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湟中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青海老百姓称作“影子”“皮影儿”“灯影子”,它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俗称皮娃娃、影娃娃。

3、 北京地区第二人代词用法社会语言学 摘 要: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的分化使用源于北京方言,如今在北京地区居民的言语交际中,这些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不仅受到权势与同等关系的影响。

4、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社会意义与管理 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宗教慈善组织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样本,对宗教慈善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管理创。

5、 撒拉族的社会组织工 对于撒拉族的族源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问题,不少人都已经进行过研究,并有许多相关的论文发表,同时《撒拉族史》一书对此。

6、 唐宋时期河湟地区农牧管理形态动态考察 摘要: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和吐蕃王朝势力的此消彼长,河湟地区农牧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在地理上,农区和牧区存在持久的侵蚀与反侵蚀的过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