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技经类期刊 易经和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经融学论文 钱经杂志网站 经双毕业论文 墨写的谎言论文

关于墨经论文范文 论墨经中谓含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墨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论墨经中谓含义是关于墨经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墨子全文及译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收稿日期:2011-11-29

作者简介:刘湘平(1977- ),男,湖南永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

摘 要:“谓”是《墨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其本义而言,“谓”就是“报”:作为动词,是指主体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之实情的基础上,举对当之物(一般为名称)以应之,用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认识、称谓或评价的行为;引申为名词,指的就是“报”的内容.后期墨家在坚持“以报释谓”的基础上,在名学论域中对“谓”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他们对“谓”概念的理解和探讨,实际上是对墨子“察实分物而有名”进而“用名”的名学主张的提炼和深化.

关键词:后期墨家;墨经;谓;报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080-04

“谓”是《墨经》中联结“名”、“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准确把握“谓”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后期墨家的名学思想.自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对《墨经》中“谓”概念的含义已有不少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认为1、“谓”是动词,《墨经》中“谓”的三种形式(移、举、加)可以和英文中的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相对应.[1]2、“谓”既可以作动词,指“特定对象的具体言语活动”[2];也可以作名词,指“一种简单陈述句的表达形式”[3].3、“谓”相当于形式逻辑中的命题.[4]4、“谓”表判断,是思维的内容.[5]5、“谓”相当于“谓词”,是判断的谓项,句中的谓语.[6]这些从现代语言学或逻辑学角度对“谓”的解释,无疑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墨家“谓”概念的理解;但由于过多地强调“谓”和现代学科中某些概念的表面相似性,似乎对“谓”在先秦时的本来含义关注不够.因此,本文试图从“谓”的本义和在先秦时期的一般使用情况入手,通过分析墨家学派名实观的演变,来进一步探求《墨经》中“谓”概念的含义.

一、“谓”的本义

“谓”是一个相当后起的形声字.在先秦出土文献中,“谓”一般假借为“胃”字.根据《说文》“谓,报也,从言,胃声”[7],可知在许慎看来,“谓”的本义是“报”.“报”有“告”的意思,虽不从言,但也可以表示一种言说行为.例如“子贡还报孔子.”(《庄子·渔父》)“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庄子·应帝王》),其中的“报”指的就是“报告、告诉”.不过,“告”并不是“报”的本义.从古字形上看,“报”为会意字,有惩罚、治人罪的意思.《说文》云“报,当罪人也”[8],又曰“当,田相值也”[9].“当”有“对当、对等”之意,可见“报”的本义似指“根据犯人之罪行而处以同等之刑罚,或以同等之刑罚来表达对某罪行之态度”.其意重在“相当”或“对等”.从字例上看,先秦典籍中的“报”字大多和其本义的用法相似,表达的是类似于“以和某物相对等的他物回报之”之类的意思,而不从“告”义.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木瓜》)、“报虐以威”(《尚书·吕刑》)、“报怨以德”(《老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荀子·正论》)等等.

从“报”的本义和先秦时期“报”字的用例来看,“报”有如下特征:1、“报”一般有两个成分:一个是“报”的对象,一个是“报”的内容.这两个成分在逻辑上有先后之分.例如“报虐以威”,是先有“虐”,再以“威”报之.2、“报”具有主观性,反映了这一行为的发出者对所“报”对象的认识和态度.例如,对于相同的对象“怨”,可以“报之以德”,也可以“报之以直”.“报”之对象是已有的事实,而“报”的内容则取决于主体的认识、态度和意愿.3、“报”的两个成分虽然性质不同,但客观上都以追求某种对等性为目的,有“当”的内在要求.4、“报”作名词时,是指“报”动作的内容.如“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爵位、官职、赏罚,都可以成为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报”.

从“报”的本义出发,结合出土文献中假“胃”为“谓”不从言的事实,我们可以推知先秦时期的“谓”字不只是一种言说行为;“谓”的含义可能和“报”的本义有更密切的关系,具备和“报”的本义相类似的特征.

二、“谓”的用法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谓”在先秦时期的用法进一步加深对它的理解.已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谓”字句(即以“谓”为核心动词的语句)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谓”必带有“A”、“B”两个不同的成分,并且所有句式都可还原为“谓AB”这一基本句型.[10]结合上文所论“谓”之本义,可知“A”、“B”之中应有一个成分是“谓”的对象(“所谓”),另一个是“谓”的内容(“所以谓”),并且对象之实和所谓之内容应具有某种对当或对等关系,以下我们通过举例来详细探讨这种对当或对等关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种情况,对象是人.例如:1、《庄子·盗跖》:“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此句中“子”、“我”为天下人“谓”的对象,若“子”、“我”之实为“盗”,则可谓之“盗丘”、“盗跖”.2、《荀子·臣道》:“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此句中“伊尹”、“周公”为“谓”之对象,由二人具有“圣臣”之实(这是言说者的主观判断),则可谓之“圣臣”.3、《论语·公冶长》:“孰谓微生高直?”此句中“微生高”为“谓”之对象,孔子认为他没有“直”之实(“直”的品格),因此提出怀疑.

第二种情况,对象是物.例如:1、《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此句中“乳”指某食品,“虎”指某动物,“乳”和“谷”是对同一食品的不同叫法,“虎”和“于莬”也是对同一动物的不同称谓,对象之“实”就是其自身之形貌等特征.2、《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擁肿,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规矩.”此句中“之”为代词,代“谓”之对象,“大本”云云,即是对象之实.

第三种情况,对象是现象或事件.例如:1、《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此句中“时”通“是”,代指一种现象,“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即为这种现象之实情,言说者将此种现象称为“巫风”,“巫风”即“谓”之内容.2、《墨子·七患》:“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此句中前一个“之”字代指一种现象,“一谷不收”为此现象之实情;言说者将其称之为“馑”,“馑”即为“谓”的内容.后半句之结构和前半句相同.

第四种情况,对象是行为.这种情况和上述第三种情况类似,例如:1、《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2、《老子》:“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3、《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4、《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

由以上例证,可归纳“谓”的用法如下:1、“谓”必有对象;2、对象必有实情;3、言说者(或隐或显)根据实情,对对象举对当之物(一般为名称)以应之,用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认识、称谓或评价.

综合《说文》对“谓”的解释以及“谓”的用法,“谓”概念的含义可以概括如下:“谓”就其本义而言就是“报”,指主体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之实情的基础上,举对当之物(一般为名称)以应之,用以表达自己对对象的认识、称谓或评价的行为.引申为名词时,“谓”指的就是“报”的内容.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墨经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经邦济世当思危 成思危带着这样的理想离开了我们,留给时代的是精神财富和改革思考,人走了,信念激励许多人……2015年7月12日凌晨,成思危逝世。消息传出,引。

2、 一句话值一个亿胡俞越独董经 当独董,我没有投过反对票,投过弃权票。一般,独董如果要投弃权票,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就会害怕,索性就搁置、不表决了,很多公司都有过这样的情况。表面上。

3、 商业银行国库经收业务面临主要问题建议 商业银行是国库资金上缴清算渠道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被视为国库资金收缴的“神经末梢”。近年,伴随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金融业资产总规模及业务。

4、 如何理解央行缩表含义 从抑制资产泡沫和防控金融风险的角度看,在商业银行缩表的前提下,央行扩表对冲有利于化解过去累积的问题近期市场关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先是投资者。

5、 浓墨淡彩胜夏花 【本刊讯】6月8日下午,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联合举办的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1周年、改革。

6、 墨韻芳菲静守初心 娄耀敏女士在其诸多的爱好中,尤其对书法和歌唱情有独鍾。见字如人,清雅隽秀的面容之下更添宁静致远的心性和雅致。好学如她,万事万物均是她学习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