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左翼论文范文 细节政治:夏衍和左翼文艺的美学建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左翼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细节政治:夏衍和左翼文艺的美学建构是关于左翼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左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透过布尔迪亚的“场域观”,重新审视夏衍参与和组织的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特别是电影和戏剧运动,如何在历史场域、政治场域和文艺场域的立体结构之中,以各种文艺团体活动和优秀的创作实绩,形成左翼文艺策略性的美学位置,甚至建立起专属的美学空间.进一步追问的是,夏衍如何在左翼文艺政策的指导和规训下,在战斗文艺和国族论述的诉求下,找到一种政治话语与美学自觉的平衡点,以夏衍式的细节政治美学,参与建构左翼文艺的美学传统.

关键词:左翼文艺;夏衍;细节政治;美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12-0179-07

作者简介:梁燕丽: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海 200433)

1927-1929年,上海文艺界有关“革命文学”论争,“太阳社”和后期“创作社”的作家们把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夏衍与“太阳社”“创造社”的作家保持良好关系,但他没有参与论争.从后续来看,夏衍与鲁迅同为左联发起人,极珍视与鲁迅的交集与交往,令他记忆深刻的是,和冯乃超带着左联纲领文件去向鲁迅汇报情况时,鲁迅说“我认为郁达夫应当参加,他是一个很好的作家”①.夏衍推崇鲁迅、茅盾等杰出作家为新文学作出的重大贡献,率先将茅盾的作品《春蚕》等搬上银幕.1931年,瞿秋白开始领导上海一带的文化工作,夏衍“心里非常高兴.因为瞿秋白不仅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文艺工作者,这方面经验丰富,和鲁迅、茅盾的关系也很好”②.显然,夏衍倾向于左翼文艺与新文化传统的接续,以及左翼文艺的美学空间及主体建构,这个问题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京派”、“海派”、南京“民族主义”文艺、上海左翼文艺、大众消费文艺,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形成多种文艺思潮并立甚至互斥的格局.③那么,夏衍参与和组织的左翼文艺运动,特别是戏剧和电影运动,在左翼文艺开创时期, 如何在历史场域、政治场域和文艺场域的立体结构之中,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和创作实绩,形成左翼文艺的美学位置,甚至建立起专属的美学空间?这是本文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进一步追问的是,夏衍如何在左翼文艺政策的指导和规训下,在战斗文艺和国族论述的诉求下,找到一种政治话语与美学自觉的平衡点,透过日常生活、性别书写和独具情趣的个人风格,以夏衍式的细节政治美学,参与建构左翼文艺的美学传统.

首先,引入布尔迪厄的“场域观”, 参见[美]戴维·斯沃茨(Did Swartz)《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陶东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考察左翼文艺与权力场域、文艺场域的解构和互动关系,梳理其美感形式与文艺风格,以期彰显其所内蕴的价值体系.然后,以“细节政治”理论,对夏衍的优秀代表作进行文本分析,着重分析其日常生活、私角落等小叙事,以及女性政治与国族论述的辩证关系,以致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最终在1930年代的文艺整体场域中,以左翼文艺的精神风貌和个人风格,占有独特美学位置而流传于世.

一、场域:夏衍和左翼文艺的美学空间

根据布尔迪亚(Pierre Bourdieu)的“场域观”,认为更辩证地进入复杂的文艺生态,场域的权力竞逐,基本上形构于动态性的“空间”概念上.文艺场域此一复杂的网络,除了有内在的自律性,更必须试图调和社会其他场域的势力,从而,使用方法学上的弹性策略,来达致策略性占位和自我建构.由此,左翼文艺美学空间的研究,我们不挪用“”与“反”,“商业化”与“艺术化”,“霸权”与“反霸权”,这样二分的论述逻辑.而是,回到历史场域、具体场域,理解1930年代的左翼文艺,在国民党统治机制与商业逻辑这两种势力所构筑的空间中,尽力发展出独特的特色;并在多重势力交锋的参考构架下,观照其产生和发展脉络,以及美学位置的形成及其实际的贡献.当然,在有限的论文篇幅里,主要从夏衍这条线索来梳理左翼文艺的美学空间问题.

左翼文艺为服务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成立配合政治目标的文艺团体,隐藏在创作背后是政党组织体系,但文艺工作者本身,仍然扮演着推动文艺政策的重要角色.夏衍参与或组织的团体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等,通过组织形式,构造强力运作的文坛.与此同时,夏衍自述被易卜生、契诃夫等经典剧作家的剧本迷住,并订阅一整套世界戏剧名著.政治主导的文化结构下产生的文艺特质,和下列两种基本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一是文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体制的品格;二是政体主导的文化制约结构.前者决定了左翼文艺主动接受都市新兴媒体和潮流的影响,如话剧和电影等,潘汉年告诉夏衍,话剧运动在上海的活跃,青年喜欢;电影则“是近代的、世界的艺术,同时也是备受着时代的民众的渴望和热爱的艺术”,但是“在这个领域内,是资产阶级独霸着支配权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必须“具体地计划出怎样才可以使这伟大的具备了文学戏剧绘画诸长点的电影,备受热爱、极易波动到社会层的电影掌握到我们手上来不可了!” 叶沉:《关于电影的几个意见》,《沙仑》1930年6月创刊号. 后者决定左翼文艺必须策略性地寻求和开拓自己的位置.1929年10月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首次公演剧目挑选了三个既有进步思想意义,政治色彩又不太浓厚的翻译剧本,夏衍担任其中《炭坑夫》的导演.可见历经“四一二政变”后,在彼时国民党体制文化生态下,左翼开始并非在主导文化的截然对立位置,而是尽量在其允许的范畴之中发展其文艺演出.1930年1月,上海艺术剧社举行公演,大多数戏票是经过地下党组织和工会向学生和工人推销的,其中绝大多数是进步青年,所以演出的剧场效果很好,往往台上揭露资产阶级丑恶罪行的时候,台下便会发出热烈的鼓掌和欢呼,产生强烈的共鸣.与上海剧艺社联系密切的外国进步记者,如美国的史沫特莱、日本的尾崎秀实和山上正义等,都曾在上海的一些外文报刊上发表文章替剧社作宣传.上海话剧界的知名人士,如田漢、洪深、应云卫等都应邀来看戏,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对他们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此也使夏衍和这些戏剧家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 参见周斌《夏衍传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53-54页.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左翼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夏衍故居 每次乘公交车去火车东站,只要听到报站:“严家弄到了!”脑海里就会映现出夏衍故居及重修的艰难过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史上,可以真正称得上国家。

2、 文艺和政治 〔摘要〕 胡乔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晚年敢于批评那些“死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公式”的教条主义,突破文艺与政治的一些理论禁区,对“文艺从属于政治。

3、 夏洛茨维尔骚乱:折射美国社会和政治困境的多棱镜 “把美国夺回来”“你们不会取代我们”,这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为表达对白人主体地位渐丧的不满,在8月11日开始的“团结右翼”集会抗议活动中喊出。

4、 夏衍和中国电影往事 “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1956年岁末,上海 《文汇报》 发起了一场关于国产电影品质的大讨论,这个问题此后一直横亘在中国电影界。刚刚结束。

5、 口头传统和现代媒介融合影响世界政治格局进程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何靖、潘天波“政治传播的口头倚重:从孔子到苏格拉底”《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4期古今中外政治传播中都不约而。

6、 浓墨淡彩胜夏花 【本刊讯】6月8日下午,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联合举办的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1周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