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唐诗和屏风的论文 唐诗宋词论文范文 写一篇唐诗的论文 论文怎么写唐诗的辉煌 唐诗毕业论文提纲 唐诗宋词论文题目

关于唐诗论文范文 德译唐诗的侨易问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唐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德译唐诗的侨易问题是关于唐诗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唐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随着海外汉学的发展,德国的唐诗翻译与研究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翻译问题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里不仅有对词语的误解,也有对文化现象的误解,更有明显的意境缺失.这里,我们首次尝试用新生的侨易学理论来对唐诗德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对德译唐诗所展示的文化交融现象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侨易;唐诗;翻译

I207.2等于42;H059 A 001910

随着海外汉学的发展,唐诗在德国的翻译与研究越来越多.这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及其问题,我们不仅可以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借助侨易学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把唐诗翻译纳入到一个更大的文化侨易背景中加以理解,从而对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有更多维的认识.

所谓侨易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侨易现象的学问.它既是一种理论、一种哲学,也是一个领域、一种新兴的学科,强调的是从一种解决问题、阐释现象的方法前提着手,来构建一种相对实用、便于操作、但又具有宽阔拓展哲理思维空间的具体理论.①这其中的核心概念“侨易现象”,简单说,就是一个由“侨”致“易”的过程,主要包括:侨易对象、侨易行动和侨易条件.②侨易现象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做出不同分类,譬如:个体、群体、机构、国家、文化等.③而研究侨易现象,首先就要“观侨取像,察变寻易”.从唐诗德译这一文化侨易现象来看,因“侨”而致的“易”总体来说也就是诗歌在翻译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程度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甚至是面目全非.这变化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会涉及诗歌的内在意义.从这个意义来讲,对唐诗德译中侨易现象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古诗,乃至中国诗歌外译的一个有益探索.之所以选择唐诗德译中的侨易现象来进行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诗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德国的译介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从凌彰先生在《德国的唐诗研究与翻译》④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唐诗于19世纪就已传播到德国.进入20世纪以来,德国的学者、翻译家主要以韩愈、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杜牧为重点进行研究和译介.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已故海德堡大学的老汉学家、诗人德博(Günther Debon, 19212005).1964年,他出版了专著《中国唐朝诗人》,1988年,又出版了中国古诗集《我的路迷失在遥远的云端等》(Mein Weg verliert sich fern in weien Wolken等).在这部诗集中,酷爱中国古诗的德博选取了65位诗人的近200首诗.不仅如此,他还加入了重要概念的解释,与中国古诗有关的信息、评论等.

当代著名汉学家顾彬博士(Wolfgang Kubin)也非常喜爱唐诗.在《中国对于西方的意义》一文中,顾彬就国外学者对中国古诗的研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最喜爱中国中世纪的诗歌,而我研究唐朝诗歌的时候,用的常常是王国维他们一批中国学者的理论来加以分析,我自己觉得非常成功.等1994年我有机会到北京大学进行三个月的访学,有机会跟叶教授见面,他告诉我不应该从美来看中国文学,应该从意象、境界来看,这完全有道理.这不是说我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来分析中国文学,但是如果我们也能够同时从中国美学来做研究工作的话,那显然就能够加深中国文学作品的深邃和深度.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的学者发现并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中华读书报》,http://www.gmw.cn/01ds/200912/02/content_1015607.htm, 2015105.

笔者虽然对唐诗的研究比较粗浅,却因为对诗歌的喜爱、对翻译的热爱,慢慢开始关注起德国译者对唐诗的阐释与理解.虽然唐诗的译介困难重重,德国人却一代代地翻译着唐诗,不仅是诗人、汉学家在翻译唐诗,就连对中国古诗感兴趣的业余译者也加入到古诗德译的行列中来.然而,不容忽略的是,唐诗德译这一侨易现象的侨易主体是语言水平极高且属于中国古代的文本,要求担任桥梁的译者具有很高的语言与文化功底.从侨易条件上来看,当今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方便,资料也越来越容易获得,然而,我们的译文水平并没有随之同比提高,相反,从最终译文来看,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误译现象并不少见.可以说,某些词汇的错译对原诗造成的是外伤,某些误解造成的则是内伤,这就是说,它所传递的核心内容是错误的.总的来说,唐诗德译这一侨易过程有两种不同类型:(1)仿变,即带有变化性的摹仿,更多地是一种具有借鉴性的创造,显示出“乔装易容”.具体表现为译诗基本达意,以散文体形式出现,或对译为诗,只是内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删;(2)仿常,即模仿,乔装易象之后不变仍是常态.就是即便是模仿、参照、学习,甚至是想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但最终仍免不了受到学习主体的内在原则制约,也就是说基本原则是绝对的,具体表现为不仅是诗体,而且译文符合原意,其最高境界便是不仅有符合原意的诗句,也有原诗的相应意境.

在《变创与渐常》一书中,叶隽先生从哲学视角为侨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二元三维,大道侨易”的说法.所谓“二元”,即“乾元—坤贞”构成的基本二元结构,其内是一个三维结构,其外则是大道笼罩.参见叶隽:《变创与渐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页,第20页.这里的“三维结构”指的是在乾元、坤贞及其间搭建的桥梁.在唐诗德译语境中,我们可以说,二元指的就是唐诗和德语版的唐诗译文,其间的桥梁便是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完成翻译过程的译者.笼罩其外的大道便是原作与译作虽有外在的不同,内里却是相同的.然而,让德译唐诗在侨易过程中达到这一高度是相当困难的.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译作真可谓是良莠不齐.唐诗侨易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同结果,究其原因,显然主要在于译者.一首唐诗经过译者之手变成其德语版本,形成仿变或仿常的结果.这其中,要摹仿,首先就要正确理解原诗,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德译唐诗的实践中,可能发生的理解错误主要有三类:词义、文化现象、诗歌内涵的错误理解.在笔者看来,这些错误便造成了诗句乃至诗歌整体上的桥变.所谓桥变,是叶隽先生在侨易学中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原本指的是连接双方的中介变化,即通过连接双方的桥梁架设,使得事物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在唐诗德译这一侨易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对翻译策略的不同选择,都会导致译作的改变.而让一句,乃至整首唐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本质改变的便是建立在错误理解基础之上的错误翻译.这里,我们以几个翻译实例来加以说明.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唐诗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唐诗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认知视角看庞德登金陵凤凰台英译中非语言要素 摘 要:本文从翻译批评认知视角出发分析庞德《登金陵凤凰台》英译中的非语言要素。文章首先对庞德《华夏集》以往研究做了简单综述,然后介绍了翻译批评的。

2、 德译中童书翻译奖揭晓 中国是德国图书版权的第一大进口国,“德译中童书翻译奖”的评选活动正是旨在肯定译者在德中童书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鼓励更多翻译人才投入到童书翻译事业。

3、 唐诗女性意象英译过程意象图式分析 摘 要: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中描写唐诗女性愁苦、离别和爱情三类意象的译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部分-整体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

4、 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体现 摘 要: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在诗歌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

5、 宇文所安唐诗英译中留白手法 摘 要:留白是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宇文所安在诗歌翻译时,充分运用留白手法,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唐诗的风格与意境,也有机地平衡了译文的“存真。

6、 顺应论视角下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惯用语德译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公文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文献是政府对外宣传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涉及到政治影响和国家形象,因此政治文章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