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现造技术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物联网工程技术论文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技术投稿 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开题报告 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技术指标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关于农耕技术传承论文范文 民间口承叙事和农耕技术传承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农耕技术传承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6

民间口承叙事和农耕技术传承是关于农耕技术传承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传承农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 要:民间叙事作为农耕社会口头传承的产物,在普通民众的世代讲述过程中,依靠语言的意义指向功能和记忆表述功能,围绕农耕生产技术这一核心,不断实践着解释农事信仰、传授生产技艺以及强化角色分工等文化功能,成为传统社会中农耕技术知识获取的一条重要渠道.

关键词:民间叙事 农耕技术 放养柞蚕 辽宁满族

民间口承叙事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是民俗的诗性特质.自民间口承叙事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发挥着知识传承、民众娱乐、历史延续等多种文化功能,它既是民俗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汇集.正如有学者所说,世代民众获取文化知识大多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实在的知识;二是从各种通俗文化的传播及民间口头文学中所得的间接的知识.对于农耕生产观念及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而言,从口头叙事中获取的间接知识更是知识获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以辽宁满族地区流传的和柞蚕放养相关的民间叙事为关注对象,结合柞蚕放养的技术操作及生计特征,探讨柞蚕放养技术和民间叙事之间的深层关联,揭示民间叙事在生产技术及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运作逻辑和功能轨迹.

按照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的说法,语言是一种时间机器,它允许不同世代之间的社会实践得以再现,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化成为可能.人类的所有经验都是具有传递性的,是通过社会化尤其是通过语言的获得来实现的.特别是在个体回忆以及集体经验的制度化这两个水平上,语言和记忆都是内在关联的.民间口承叙事作为民俗传承的媒介和载体,一方面在其自身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体现民众群体的生存需要和观念意识;另一方面在对其的具体学习及掌握中又完成民众的习俗化及知识学习的过程.这些口承叙事除了具有直接指向意义的表达功能以外,在话语的表意和讲述过程中,始终承担着记忆民俗信息、发挥传承知识及教育规范等多种功能.

辽宁满族的柞蚕放养及民间叙事

柞蚕和桑蚕一样,是我国的特产.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饲养桑蚕.虽然古代先民很早就知道采摘山野中柞蚕结的茧做絮御寒,但人工放养柞蚕技术的出现却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从全国范围看,近一百年来,由于柞树林资源丰富,辽宁已经成为中国柞蚕业生产的第一大省,产茧量占我国总量的90%,占全世界总量的60%以上.尤其是在1915-1938年,这里的柞蚕业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历史最大规模.在辽宁,放养柞蚕的生计方式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是锦州和辽东半岛上的复县、熊岳和盖县;二是辽宁东部的岫岩、本溪、抚顺、宽甸、桓仁等山区.其中,辽宁东部山区可谓满族文化发生及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对于这些从黑龙江、吉林等地迁移而来的建州女真人的后代而言,为了适应自然生境的变化,南迁至辽宁山区以后,他们逐渐完成了由狩猎生产模式向农耕生产模式的转变.放养柞蚕逐渐成为满族后代的谋生手段,时至今日,生活在辽东山区里的满族农耕民众依然以放养柞蚕为主要生计.

放养柞蚕不仅是一种经济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行为.它是当地民众为了生存发展而做出的适应生态环境的文化选择,同时也是民众创造性地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辽宁满族地区蚕民围绕柞蚕放养形成了一整套的生产、生活及信仰习俗,尤其还衍生出大量的民间口承叙事.仅在20世纪80年代辽宁各地编纂的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中,便收录和柞蚕放养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数十余篇.如《蚕姑娘的传说》《放蚕姑娘》《柞树养柞蚕》《蚕的来历》等,均是对蚕民生活及蚕业生计的多方位折射.尤其对柞蚕放养这种生产技术而言,这些口承叙事作品分别从蚕姑信仰、技术源起、操作以及角色分工等多维度实践着传承技术知识的重要文化功能.

蚕姑信仰和蚕姑庙

和南方饲养桑蚕的蚕民供奉“嫘祖”、“马头娘”、“蚕花娘娘”为行业神一样,辽宁柞蚕放养行业也有自己的守护神——蚕姑.关于蚕姑的来历,辽宁民间口承叙事作品中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中蚕姑是位年轻女性形象,因帮助善良勤快的蚕民而被当地人供奉为蚕姑,如《蚕姑姑的传说》《蚕姑娘》等.其中以《蚕姑姑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在辽宁民间故事集成中此类叙事的各种异文有6篇.其内容梗概为:有个勤劳肯干的放蚕小伙,一心想把蚕放好.有一年的七月十五晚上,一个迷路的姑娘在此借宿.小伙子心眼好,让姑娘睡在铺子上,自己睡到窝棚外,并把所有的米都煮给姑娘吃.姑娘临走时说:“我叫蚕姑,谢谢你了.”随后,小伙子的蚕场上到处都是茧,小伙子这才知道是蚕姑成全了他.从那以后,每年的七月十五,蚕民们都要在窝棚旁摆上供品祭祀蚕姑,以求蚕业丰收.

第二种说法中蚕姑是生活贫困的姐妹二人.如《蚕姑姑的来历》中讲述,一个白胡子老头送给姐妹二人一把蚕籽,并告诉她们把蚕籽放到树上,用结的茧子抽丝制成衣服.姐妹按照老人指点,放蚕抽丝织布.后来还把这种技术告诉山里人,姐姐因为教村人放蚕而摔断了腿.后来,姐妹又在家放桑蚕,而且一直没出嫁,被天神知道后,接两个姑娘上天掌管人间蚕事.

第三种说法中蚕姑是一位老年女性形象,她不仅教会贫困无依的姐妹俩放蚕的相关技术,还保佑姐妹俩放蚕发山,过上了好生活.《蚕姑娘的传说》即为此种叙事的代表.

第四种说法中对蚕姑的身世交代得更为详尽,以《蚕姑姑》为例.其故事梗概为:蚕姑家住松阿里拉中游的西岸,本是一位年轻、贤慧的媳妇,但备受婆婆的刁难打骂,流浪在深山里.因保护山坡上的一片橡子树,而得到一位金钱蛾化身的青衣姑娘的帮助,教她如何熬茧搅丝织缎.从此,蚕姑四处教人放养柞蚕、搅丝织布之术.后来,为救村屯里的女性,而被大辽王选为黄罗绣女,因手艺精高,且又不愿专为皇家织锦,而被辽王所害.人们为了感谢她留下放蚕的技术,而亲切地称她为蚕姑姑.

几种关于蚕姑身世来历的解说尽管细节不同,但蚕姑的形象及文化特性却是极其相似.即蚕姑皆为女性神,向当地满族民众传授放蚕的相关技术知识,而且专门保佑那些勤劳、正直、善良的蚕民.所以,在蚕民的观念中,只要勤恳劳动,虔诚供奉,蚕姑一定会保佑他们发山收茧.正如《蚕姑姑的来历》中描述的那样:“人们为了纪念蚕姑姑,修了蚕姑庙,哪个放蚕的上山,都要先到蚕姑姑庙,蒸点供,放点吃的,烧香烧纸,祷告祷告,让蚕姑姑保佑多得茧,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总结:这篇农耕技术传承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水利工程中桥梁承台的施工技术方法 摘要:承台主要应用于跨度比较大的水利工程桥梁施工中,是连接桩基础与墩台的重要部位,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入手,重点对深水承台施工的。

2、 运用叙事辅导技术塑造非常我学子形象 【摘 要】班主任将叙事心理学所倡导的一些辅导技巧,如外化、解构、重写、见证等运用于班级建设,可以巧妙解构学生的错误认同,重写崭新主线故事,修正延。

3、 论维吾尔族民间口承达斯坦艺术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 内容提要:达斯坦是维吾尔语表示“叙事诗、史诗”之意,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重大文类。口承达斯坦唱和说相结合的表演方式是维吾尔民间民俗娱乐活动的。

4、 白蛇传民间信仰和民间叙事特色 摘 要:《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汲取了丰富的民间涵养,成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地位,《白蛇传》中包含了广大的民间信仰,是民间叙事的经典佳作,。

5、 用数字技术展现传统农耕文化之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

6、 水利施工中水坝堤防堵口施工技术注意要点 摘 要: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堤防承担着挡水的重要作用,其稳定性能与挡水能力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整体性能。水坝堤防建设的质量关系到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