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哲学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世界哲学杂志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马克思哲学论文 数学中的哲学思想论文 哲学思想论文 柏拉图哲学思想论文 尼采哲学思想论文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论文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关于哲学思想论文范文 梁启超心物论哲学思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哲学思想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梁启超心物论哲学思想是关于对写作哲学思想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西方哲学思想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不但在心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对于佛学极为崇信.其心物论包括“镜者心造”论、“非唯”论和“心物合一”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研究梁启超的心物论有助于把握其全部思想的核心和本质.

关键词:梁启超;心物论;心学;佛学;镜者心造;唯心论

中图分类号:B2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86-03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诞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一个殷实的耕读之家,1929年1月19日于北平辞世,享年57岁.

一、心学、佛学的崇信者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位声名洋溢的人物.他的一生多姿多彩,他是清光绪举人,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既能坐而论道,又可振臂而起,参和实际的政治和社会运动.在梁启超出生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由于祖父、父亲皆为秀才,这使他在童年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梁启超自幼追随祖父、父亲读书,5岁即开始读《四子书》和《诗经》,8岁“学为文”,9岁即能缀千言,10岁能吟诗,天赋极高,有神童之称.12岁中秀才,16岁又中举人,在当时极为轰动,备受乡里同龄人的钦羡.在艰难的科举考试路途上,梁启超可谓是一帆风顺,直到光绪十六年春,梁入京会试,结果落地而归,这对之前一直一帆风顺的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是时,正值康有为旅居广州,因康有为曾于光绪十四年在北京以一节秀才《伏阙上书》要求清政府变法而闻名于世,梁启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他的同学好友陈千秋的介绍而见到康有为,在交流谈论了一番后,对康有为大为惊服,即拜康为师.关于这次会见,后来梁启超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等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兹始.①

由此可见,这次会见对梁启超的感触极大.梁启超对于中西方典籍涉猎广泛,在这一过程中,他对古今中外一些大哲学家的思想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了解.其中,梁启超哲学思想的根源主要在中国哲学,尤其以陆王心学和佛学对他影响深远,这和康有为对他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经由3年多的万木草堂的学习,梁启超的求索方向发生了全新的转变,他逐渐摒弃为时流所推崇的帖括之学以及训诂词章之学,转向了陆(九渊)、王(守仁)心学、史学及西学,成为陆王心学特别是阳明学的忠实的崇信者,这是梁启超一生中最初的大转变.虽然梁启超一生思想屡变,政治立场也常常流转不定,正如他所说的“今日之我敌昨日之我”.然而他对心学的主张是不变的.无论是他的“今日之我”还是“昨日之我”,都没有逃脱心学之我,并且他为阐释、弘扬心学作过巨大的贡献.

梁启超又是佛学的崇信者,其一生具有很深的佛学情结,他不仅认为佛学是最高尚的宗教信仰,而且是高于古今中外一切学术之上的学术思想.他在晚年曾对佛学作过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30多篇关于佛学的文章.佛学对于梁启超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对于佛学的情结不但使得梁启超对中国近代佛学的现代转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始终影响着他的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我们在研究梁启超的心物论哲学思想之前,首先应当指明心学和佛学对他的影响.

二、“镜者心造”说

对于“镜者心造”这个心学的核心命题,梁启超在《自由书·惟心》中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在哲学短论《惟心》中写到:

镜者,心造也.一切物镜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2}

在梁启超看来,面对同一个境况,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各人的感触和理解是不同的.一切客观物镜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心所造的心境才是真实的存在.他揭示了人们对同一处境、外物的感受具有差异性的原因,这种差异性之所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原因在于人们的地位、经验、知识水平以及心情等的不同,造成人们对同一客观情况的理解有所偏差,感受有所不同.他总结说:

有百人于此,同受此山、此川、此春、此秋、此风、此月、此花、此鸟之感慨,而其心境所现者百焉;千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千焉;亿万人乃至无量数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亿万焉乃至无量数焉.{3}

其实梁启超“镜者心造”思想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他的上述理论,总的来说是发挥心学和佛学,但却直接受到谭嗣同的著作《仁学》的影响.谭嗣同在《仁学》中说:

自有众生以来,即各各自有世界,各各之意识所造不同,即各各之五识所见不同.同一名山大川,长林幽谷,或把酒吟啸,触镜皆虚,或怀远伤离,成形即惨,所见无一同者.大而言之,同一文字语言,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天下国家,而治者自治,乱者自乱.智慧深,则山河大地立成金色;罪孽重,则食到口边都化猛火.所见更无一同者.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世界因众生而异,众生非因世界而异.{4}

显然,谭嗣同的“各各自有世界”的观点以及“世界因众生而异”的思想对梁启超的心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惟心》一文中,梁启超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相同的处境时,感受却各不相同的现象,强调人的感觉具有主观性的特点.但是,梁启超主张意识的主观特性,却忽略了意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特性,否认外镜的客观性及客观存在的确定性.其实不然,因为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反映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的意识虽然是主观映像,但却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其内容是客观不变的且客观存在的.而梁启超认为由于不同人对于同一外境的反映不同,因此外境的真实面目是无法确定的.他举例说:“戴绿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绿,戴黄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黄;口含黄连者所食物一切皆苦,口含蜜饴者所食物一切皆甜.”“一切物皆绿皆黄、非苦非甜;一切物亦绿亦苦、亦黄亦甜;一切物即绿即黄、即苦即甜.”{5}就是说,一切事物到底是绿是黄、是苦是甜,并不是固定的,你说它是绿是黄、是苦是甜都可以.这是因为他认为外界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属性并不是事物自身所客观存在的,而是人心的主观感受,是主观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心所赋予事物的属性.

总结:关于免费哲学思想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哲学思想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摘 要: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

2、 梁启超对康有为学术渊源、教育思想和中国政策的阐析 〔摘要〕 作为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是最早对康有为的思想予以宣传和介绍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康有为思想的宣传、介绍和阐发二十余年而不辍。在梁启超看。

3、 梁启超民权和君权思想现代意义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有《取静集》《时空游走。

4、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综述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

5、 我们尚未读懂梁启超少年中国 “超克”是一个日本词,汉字的翻译能顾名思义:超越与克服。日本在他们辞别传统、进入现代,即“脱亚入欧”“明治维新”及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认真地进。

6、 梁启超九个孩子为啥个个出色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事业有成。其中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五子梁思礼是新中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