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倚靠论文范文 也相倚靠也相难陈寅恪和傅斯年(下)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倚靠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也相倚靠也相难陈寅恪和傅斯年(下)是关于对写作倚靠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禁止倚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帮助与分裂

在陈寅恪拒绝傅斯年随史语所南迁的一年以后,卢沟桥事变发生.1937年10月,梅贻琦校长电命清华诸教授均赴长沙.早知今日,还不如随史语所南迁.陈寅恪如今的状况是,一方面,父亲散园老人绝食废药而死,父亲如此,儿子势不能居留北平于刺刀下苟活;另一方面,小女儿美延5月23日出生,南迁令发布时不足五个月,仍然是“软体动物”,不便播迁.陈寅恪料理丧事之后,毅然随清华南迁.

清华无可托之人,这一点在将来的日子里会看得很清楚.陈寅恪 《书信集》 里向傅斯年求助的信,大多写于此一阶段.

11月13日,陈寅恪夫妇带三个孩子携两位佣人,夹杂在难民中间,奔赴长沙.11月20日夜间抵达长沙临时大学.因清华又迁云南,陈氏一家转道香港入滇.1938年春节前夕(按:《编年事辑》 作春节,《年谱长编》 作元旦,今取前者) 抵达香港.4月22日陈先生独自赴蒙自,陈师母心脏病发,不能再走,家人留港,待了四年 (按:至1942年赴桂林团聚).西南联大又迁昆明,陈先生8月13日赴昆明任教.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陈先生为汉学教授,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6月1日陈寅恪致梅贻琦函分析“汉学教授”四字云:“牛津近日注意中国之宗教及哲学,而弟近年兴趣却移向历史与文学方面.离家万里而作不甚感兴趣之工作等”(《年谱长编》193页)夫子自道比学者所归纳之“史学三变”更为直截明白.但这次牛津之聘,如久旱之甘霖,同1929年陈先生却哈佛之聘不能相提并论;那次却哈佛之聘的胡适之现在不也在美国当大使吗?夏,陈寅恪离开西南联大赴香港,拟全家赴英.傅斯年对陈先生赴英的态度没有文献的记载,是不是如他后来所说“对陈之去留与决定,不支持也不反对”(详下),不得而知.陈先生运气不好,抵港后适值二战爆发,英国亦非平安之地,牛津也可能关门.9月,陈先生返回昆明.

1939年9月,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在昆明开办,地点设在青云街靛花巷内(按:之前为“中研院”史语所租用,今转给文科研究所),所长为胡适,时出使美国,由傅斯年代理所长,北大历史系郑天挺教授任副所长,陈寅恪为史学部导师.据邓广铭回忆,陈先生把这里称作“青园学社”,与傅斯年再度合作共事.就是住在这儿的时候,买到一颗红豆,引发了后来笺证钱诗、撰写 《柳传》.

1940年3月5日,“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傅斯年失去支持.3月23日“中研院”第五届评议会选举新院长,选出候选人三名:翁文灏、朱家骅、胡适.最后胡适落选,朱家骅当选.傅斯年最怕翁文灏当选,而朱氏亦是老交情.评议会除学术人物外,亦多高官,为陈所不喜,此次赴渝自言“为投胡适一票”.7月,再度离开西南联大,准备赴牛津之聘.结果形势恶化,再度滞留.8月15日香港大学拟聘陈寅恪为客座教授.中英文化协会杭立武先生替陈先生致信清华,希望在此情形下,允许陈暂客座港大俟机赴牛津,而这段期间清华能“照支原薪,可共促其成”.梅贻琦8月24日复电云:“贵会借聘陈先生一节,本校可予同意,即作为陈先生请假一年.但关于薪金一节,敝校因经济不裕,且格于定章,碍难照支.”(《年谱长编》202页) 陈居港生活窘迫.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1942年年初有 《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诗:“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劫灰满眼是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乞米”是这时段的主旋律.陈寅恪 《书信集》 致傅斯年第三十一函至四十八函皆往来讨论“钱”事.傅先生可谓极富耐心,助陈最多.艰难时刻往往由史语所出面相助.

5月5日终于经由广州湾离港,6月末抵桂林,应广西大学之聘.因陈夫人原籍广西,桂林各方面又较宜居,故留桂,引起傅斯年强烈不满.8月14日傅斯年致陈寅恪函云:“兄之留桂,早在弟意中,弟等及一组同人渴愿兄之来此,然弟知兄之情况,故此等事只有凭兄自定之耳.其实当年兄之在港大教书,及今兹之举,弟皆觉非最妥之办法.然知兄所以如此办之故,朋友不便多做主张,故虽于事前偶言其不便,亦每事于兄既定办法之后,有所见命,当效力耳.等兄今之留桂,自有不得已处,恐嫂夫人在彼比较方便,但从远想去 (按:四字加著重号),恐仍以寒假或明年春 (至迟) 来川为宜.此战事必尚有若干年,此间成为战地,紧张之机会故远在桂之下,至少此为吾辈爱国者之地也.兄昔之住港,及今之停桂,皆是一‘拖’字,然而一误不容再误也.目下由桂牵眷到川,其用费即等于去年由港经广湾到川,或尚不止,再过些时,更贵矣.”(《遗札》988页)责陈贪图舒服,太听夫人话.

同时,傅斯年复函广西大学校长张颐,劝其莫留陈在桂云:“寅恪先生事,弟之地位非可使弟‘奉让’者,然历年来此等事,皆由寅恪自己决定.因寅恪身体、精神,不算健康,故彼之行止,朋友未可多主张.寅恪历年住港,本非其自愿,乃以其夫人不便入内地,而寅恪伦常甚笃,故去年几遭危险.今寅恪又安家在桂林矣.既接受广西大学之聘,恐迁眷入川非明年不可也.寅恪来书,节略抄奉一阅.弟于寅恪之留广西,心中亦不赞成,然寅恪既决定如此,故前次致弟信,弟即转托杭立武兄矣.至于明年寅恪入川 (亦要看他夫人身体如何),弟等固极愿其在李庄,然如贵校确有何等物质上之方便,于寅恪之身体有益者,亦当由寅恪兄自决之,只是两处天气、物质,恐无甚分别,而入川之途,乐山更远耳.且为贵校办研究所计,寅恪先生并非最适当者,因寅恪绝不肯麻烦,除教几点钟书以外,未可请其指导研究生 (彼向不接受此事),而创办一研究部,寅恪绝不肯‘主持’也.弟所见如此,此信及惠书均抄寄寅恪矣.”(《遗札》991页) 由此函可知:一,陈氏不来李庄因其夫人,夫人不来因天气、物质等因素也;二,“节略抄奉”以示他人,不知妥还是不妥;三、桂林与李庄两地,天气、物质是否“无甚分别”,我未至其地,不敢置评,耳食所得,李庄甚苦;四,傅氏做人做事,无人敢不信其真,然若以小人之心度之,信末“此信及惠书均抄寄寅恪矣”云云,如何“节略”既未可知,是否“抄寄”亦难对证;五,至于“不指导研究生”云云,已近于毁人令誉,其所言是否属实,下详.

总结:该文是关于倚靠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寅恪的读书和做人 陈寅恪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几乎同时代的文人都极尊崇他。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在课余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

2、 陈寅恪的精神风骨 陈寅恪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师,是灿烂文化星河中的巨星,但鲜为人知的是,陈寅恪曾与鲁迅有过一段时期的交往。1902年春,年仅13岁的陈寅恪随其兄陈。

3、 陈寅恪、沈文如何破格当上教授(下) 较之加年代的陈寅恪,40年代的沈从文,要作品有作品,要资历有资历,要人脉有人脉,但被推荐为西南联大副教授,仍遭遇重重阻力,可见当时大学对于“评教。

4、 陈寅恪和岑仲勉关系小考 近人论及陈寅恪与岑仲勉关系,多从正面立论,强调二人学术风格虽异,但学术交情正常,只从一般学术风格着眼,对于陈、岑两人思想的细微处较少留意。蔡鸿生。

5、 陈寅恪还是陈寅却 跟文化人打交道并非易事,免不了有吃瘪的情况。看过电视剧《余罪》吗?新犯人入监得先洗厕所,这是规矩。文化圈儿不洗厕所可也有规矩,比如如何念“陈寅恪。

6、 陈寅恪也幽默吗 我与一个史学博士聊天,说起陈寅恪先生有幽默气质,他不解地问:“陈寅恪也幽默吗?”他问的有道理。的确,在介绍和研究陈先生的出版物中,先生给人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