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诈骗论文范文 涉众型网络诈骗案件办理的困境和出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诈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1

涉众型网络诈骗案件办理的困境和出路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诈骗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诈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当今人们日常社交、购物、娱乐、交易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社会集聚了庞大的社会财富,因此网络犯罪也更多地转向网络经济领域,并呈现出不同的犯罪特点.本文主要从网络诈骗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重点从法律关系的认定、定罪金额的分配等角度提出具体思路,以期今后司法实践中能有效地办理涉众型网络诈骗案件.

关键词 涉众型 网络诈骗 法律关系 司法平衡

作者简介:包双双,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部.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321

一、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

(一)诈骗组织集团化,组织机构严密

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集团化作案趋势,诈骗集团借鉴了公司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层级分明、分工明确.从当前网络诈骗案件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工模式,主要表现为共同实行行为的分担,即各共同犯罪人在实行犯罪时,具体实行行为内部分工或分为不同部门,其犯罪行为以共同故意为纽带,互相利用补充,形成一个共同整体诈骗犯罪,非法利益按约定好的固定比例分成.另一种是层级模式,分层设置总负责人、区域负责人、业务员及受害人充当的“推销员”,鼓励发展更多下线,并进行分级管理,针对不同层级给予不同点的“获利返点”,类似于“金字塔型”的诈骗架构组织.

(二)前期宣传网络化,覆盖面广

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从事诈骗活动,其一般包装成一个正规的公司,提供一个看似正规的网站或者平台,但实际上大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广告宣传也完全都是依赖电话及互联网进行,诈骗者和被害人从不见面,资金的转移也全部通过网上转账操作,整个犯罪过程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基于网络空间的无边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极高的跨地域性,不仅犯罪组织分散各地,受害人更是遍布全国各地,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诈骗手段新颖性,诱惑性极强

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多表现为发送诈骗短信、利用微信、等冒充熟人及推销产品名义实施诈骗.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者在诈骗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先进的电信网络设备及平台,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且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真真假假,极难辨认,给社会公众带来极大的诱惑性.

(四)诈骗金额巨大,危害后果严重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集团化、跨域性不断加强,涉案金额也极具增长.诈骗者利用被害人趋利心理,由传统的“能骗一个算一个”的模式,转变成“放长线掉大鱼”的模式,一般先期给予“小骗小回报”,到后期“大骗不回報”.

二、网络诈骗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罪名定性争议大

一方面是罪与非罪争议,从金华市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来看,诈骗手段新颖迭出,诈骗组织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极具反侦查意识,其善于利用法律空白来规避法律追究,在使用诈骗手段时亦真亦假,难以辨别,导致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罪与非罪争议.另一方面是此罪彼罪争议,此类案件涉及较多信息网络犯罪相关罪名,涉及到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牵连犯等法理问题的探讨和处理,在实践中认定存在较大困难.

(二)主观认定难度大

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对于主要作案人员的主观故意认定一般问题不大,但网络诈骗涉案人员繁多、层次叠加、互不相识、难以相互指证,许多行为人对具体的诈骗行为并不直接参与,往往辩称对犯罪事实不知情,实践中主要靠客观推定.但是基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层级化特点,如何确定彼此之间互相知情,进而认定达到共同犯罪的故意程度存在困难,导致很多案件的办理因主观故意缺失而不能有效的办理.

(三)打击控制难平衡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较为明显的集团化、跨区域性,机关高度重视此类案件,采取集团化的作战办案模式,该类案件一但破获,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自上到下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人员有的是直接实施诈骗人、有的是提供技术性服务人员、有的是帮助转移资金人员、甚至有的只是行政、后勤人员.这么多人员一律以共同犯罪论处与刑法的谦抑性不符,不能体现刑法打击和预防相结合的功能,但如何打击、打击程度问题在当面处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尚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各案各判,有损司法权威性.

(四)数额认定难把握

在集团化运作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多表现出分组诈骗的特点,各组之间的人员互不认识,也没有其他涉案信息上的共享和交流,加上参与犯罪的人员进进出出,因此在认定集团犯罪金额时需逐个审计,办案人员因无相关的专业知识,审查难度很大.此外,提供辅助性帮助的其他涉案人员,因其没有具体的负责或参与某一项具体诈骗行为,司法实践中对该类人员的犯罪金额认定只能以整个集团犯罪的数额来认定,但这类人员往往是最底层或是单纯的提供一些中立性帮助的人员,暂且不论罪与非罪争议的情况下,以全部数额认定有失司法公平公正.

三、办理网络诈骗案件的对策

(一)转变办案模式,建立联动综合办案机制

一是抓好司法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向纵深化、精细化发展,保证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有力打击.对社会影响大、性质恶劣的网络诈骗案件,加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工作,适当采取预防措施,加强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控制涉案人员和资产,保护证据.

二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就积累一段时期的疑难问题或者新型的网络犯罪问题进行磋商,对彼此执法办案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建议,就刑事政策和构罪标准把握、证据收集标准和程序把握、打击范围和尺度把握进行集中研究,提高司法办案配合默契度.

三是建立健全网络犯罪司法程序,明确、细化网络案件办案流程,探索完善标准化办案程序,确保每一起案件均妥善完成每一道法定“工序”,同时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加强对第一手网络证据的收集、提取、勘查及固定等工作,保证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

总结:本文关于诈骗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网络诈骗犯罪认定的困境和出路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利用法律中单笔诈骗数额较小,立案困难、个人信息容易泄露、侦查取证难以及网络诈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困。

2、 醉驾案件办理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 摘要:《醉驾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助于缓解“醉驾入刑”后出现的“规则之失”的困局。但是,由于总体基调偏于保守,再加上受到规则创制空间的限制,该司法。

3、 电话网络诈骗案件的受害人 内容摘要:在电话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背景下我们对255例案卷进行了受害人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包括51 6%女性受害人和48 4%男性受害人。受害者平。

4、 涉密计算机网络保密方案设计和实现 [摘 要] 涉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涉及的覆盖面广,牵涉的知识量大,需要的技术难度高,都是一般保密工作所不能达到的。

5、 网络、平台到平台介导型网络 摘要:随着竞争的加剧,目前商业竞争单位也逐渐开始向平台介导型网络倾斜。文章首先对网络、平台和平台介导型网络的概念进行介绍,并围绕网络效应的驱动因。

6、 电信诈骗升级中国银行教您识别常见网络诈骗 当“猜猜我是谁”在大家防骗意识增长而渐失“市场”后,一种“我换号了”的诈骗术又“粉墨登场”了。所谓的“我换号了”骗术,就是非法詐骗集团通过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