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德性论文范文 兼顾德性和德行孔子道德评价其意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德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兼顾德性和德行孔子道德评价其意义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德性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有些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认为儒家伦理仅仅是动机伦理和德性伦理,认为儒家伦理在道德评价中以人的内在动机决定其行为善恶,和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实际上儒家伦理是兼含德性和德行的道德伦理学,在道德评价中是“仁”和“礼”的统一.儒家的代表者孔子在对个体的道德评价中兼顾德性和德行两个方面,不仅注重个体内在道德品性的培养也重视在内在品质基础上的具体道德实践.孔子在道德评价中兼顾德性和德行对当代社会公民的个人修养的培养以及道德践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儒家;道德评价;德性;德行

西方伦理学主要可分为德性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德性伦理学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和休谟的德性效用论为代表,规则伦理学的代表是康德的义务论.儒家伦理学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作德性伦理学,国内外学者认为儒家伦理学仅仅是动机伦理学,只以人的动机来进行道德评价,忽视了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考察.如有国外学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是强调人格的塑造和个体美德的培养的德性伦理学.这些观点虽然点明了儒家伦理学的主要特征,但对儒家伦理的理解并不全面,以最具代表性的儒家经典《论语》为例,孔子对其众多学生道德评价既重视德性也兼顾德行.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伦理是内在美德“仁”和外在行为规则“礼”的统一,并不是学界认为的仅仅是动机伦理,而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注重内在道德修养又注重道德践履.文章在梳理儒家“仁”和“礼”内涵的基础上,对孔子在道德评价时兼顾德性和德行的思想进行探讨,以阐发其当代借鉴意义.

一、儒家伦理中的德性和德行

“德”字的伦理和道德涵义在先秦时期已基本定型,不仅包括人的内在的“德性”,而且还包括人的外在的“德行”.即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德字的使用,德目的列表,常常兼德行和德性而言.”[1]“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正如《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2]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在《周礼·地官·师氏》里:“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虽说德行包含了内心品性和外在行为,但德行一词实则偏重于“行”.简单的说,德行就是道德之行为.

在儒家思想中,何谓德性?何谓德行?“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万德之目,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德性.在儒家思想中,“仁”没有统一的具体的概念,“仁”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品格,也是作为内在于心的精神形态的品格,即我们所说的“德性”.在《论语》中有近十处问“仁”,孔子并没有说出“仁”具体是什么,孔子面对不同的人,做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比如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尽管他没有明确表明“仁”是什么,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忠恕就是核心的“仁”.《论语》中的“志士仁人,无以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4],能表明这一观点.

“德行”一词在论语中也出现过.《先进篇》里说到,“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门所重,正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务求禄利、有表现,而遂特尊之曰德行.”[5]这里的“德行”是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在孔子那里是指道德行为的意思.因此,如何“得仁”,也就是化德性为德行,孔子强调要通过个体作为、个体的道德实践而获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推己及人”是孔子的“仁之方”.而“克己复礼为仁”也说明了遵循礼是自身寻求或意识到仁的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践行礼必须是以仁为基础的,如孔子讲:“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6]“礼”作为限制行为的外在标准;“仁”则作为塑造稳定道德人格的内在道德.“仁”和“礼”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理由,“礼”是“仁”外化了的形式,或者说是仪式化、制度化了的“仁”,两者统一于儒家伦理思想中.

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的关系表明了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和规则伦理学的统一.儒家伦理既注重培养内心品格也注重把内心的道德品质在道德规则下表现出来,“在强调美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同时,也强调评价一个人时,应同时考虑其内在动机和所导致的外在结果”.[7]

二、孔子道德评价兼顾德性和德行

儒家道德兼顾德性和德行,这也是由儒学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儒家伦理重修养,重践履,主张积极入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是儒學的突出特点.

1.理想人格培养

在孔子看来,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的教化后具备了优秀而稳定的品格,他自然就会在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的品格.这也是儒家学者始终强调品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论语》中君子更多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使用,它代表一个高尚的人,或是一个理想的人.因此,君子则是儒家理想人格.君子必须在他的整个人生中都彰显仁爱,“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8].他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并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放弃自己的道德信念.君子不会做任何违背义的事情,“君子义以为质”[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1]“君子和而不同”[12],和别人合作时,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丧失了自己的原则.

同时,孔子也把“仁人”和“圣人”看做是理想人格.“仁人”是把仁义作为重要的美德,并因此而具备仁义品格的人.圣人比仁人还要高一个境界,圣人就是能达到“内圣外王”的人.在儒家思想中,一个人要成为仁人,就必须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塑造符合“仁”的理想人格.“仁”的范畴充分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人道理念和人性光辉,是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论语》中,“仁”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是对己的,强调如何通过自身修养到达仁的境界;另一个面是对人的,强调如何推己及人.然而对己是根本的,是推己及人的基础.就好像孔子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把自身的人格品质修养好,才能做到推己及人,最终成为“内圣外王”.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德性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德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视域下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摘要: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科学有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必然要求一项科学、有效的研究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与之配套。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2、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读《道德经》之前,每个人都觉得它读来艰涩。然而,读《道德经》好比攀越世。

3、 道德和法治课堂学生问题回答后评价策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道德素质修养锤炼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初中生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4、 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能力评价和比较 摘 要:本文在梳理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与我国区域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框架。并依据各省份近十四年的历史数据,运用。

5、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探析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它在有效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6、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原因 一、造成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的原因剖析(一)相关规定中超范围的评价要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