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旅游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金融经济杂志社 生态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旅游经济的参考文献 旅游经济管理论文 旅游经济论文2000字 旅游经济期刊 旅游经济英语论文 旅游经济论文

关于旅游经济论文范文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旅游经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5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旅游经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旅游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建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包含旅游要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并基于收敛理论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做到到如下结论:①12省(区、市)间旅游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表明均衡化发展的主流变化特征,但西南和西北两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发挥了主导的推动作用,而星级酒店水平更支持旅游经济的空间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省份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缩小区域差异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旅游经济; 收敛理论; 空间集聚; 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F 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12)-06-0055-13

1 引言

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空间格局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后,宏观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陈良文,杨开忠,2007),并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汪德根,陈田,2011).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12省(区、市)(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广西)均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邓晨晖,等,2010),旅游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Jackson,2006;吴殿廷,等,2003).同年,国家旅游局组织西部旅游考察后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政策,优先在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10年来,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有怎样的空间变化特征,哪些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等问题尤其值做到关注.文献分析显示,当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分析西部地区不同省(区、市)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旅游系统是一个以非线性方式运行的复杂系统,其空间表达呈现出差异性(McKercher,1999),且具有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特征,是不同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对旅游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理论综述的角度看,Pearce(1999)认为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空间影响因素为: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Prideaux(2005)将影响旅游的因素总结为:需求因素、政府因素、个人因素、无形因素、外部经济因素、外部政治和健康因素.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三类方法:一是应用不同指数测算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包括首位理论、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G指数、基尼系数等,如陆林和余凤龙(2005)认为,1990~2002年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在缩小,其影响因素可归结为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和产业结构;邴振华和高峻(2010)的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这一趋势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汪德根和陈田(2011)指出,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这一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二是应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家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网络中心效应模型、核心—边缘模型等(Krugman,1980,1991;Krugman,Venables,1995;Fujita,等,1999)进行研究,如史春云等(2007)认为,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交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是形成这一结构的主要因素.三是应用以Solow和Swan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包括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3种类型)等(Solow,1956;Swan,1956;Barro,Sala-i-Martin,1992;Galor,1996;Canova,2004)进行分析,如Wang等(2011)认为,1996~2008年中国不同省(区、市)间入境旅游经济存在收敛趋势,差异逐渐缩小,人力资本投入和第三产业比重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郭为和何媛媛(2008)的研究显示,1992~2001年中国四大区域(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呈发散态势,而2002年之后呈现收敛态势,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区域收敛和发散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运用不同指数测算旅游业区域空间差异的研究文献最多,这一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不同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相对于定性分析,已有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容易割裂旅游空间结构变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虽然部分文献引入了相关性分析弥补不足,但仍不能将旅游业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与之相比,借鉴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模型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增长收敛模型,不仅可以揭示不同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状态,而且能够有效测算不同影响要素的作用方向及大小.

关于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刘春济和高静(2008)基于E-G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1997~2005年,西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呈现出正增长态势,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口数量、铁路营运里程对这一趋势影响最大;而西南地区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口数量、铁路营运里程对这一趋势影响最大.邓晨晖等(2010)依据标准差和基尼系数的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这些分析为认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但相关研究仍显薄弱,尤其是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这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值做到进一步深入分析.

就影响要素而言,尽管旅游经济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分析的角度可以不受局限,可从需求角度分析,也可从供给角度分析;可从微观方面分析,也可从宏观方面分析;可从一般性因素方面分析,也可从特殊性因素方面分析等,但这些要素基本可归结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4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密切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要素投入(Blake,et al.,2006)纳入这一范畴,因此,影响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可从旅游要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考察.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借鉴经济学中较为成熟的收敛理论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12省(区、市)旅游经济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旅游要素投入、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这一空间变化的影响,以达到完善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变化分析框架、探讨不同旅游要素影响作用方向及大小、深入认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

以Solow(1956)和Swan(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因资本边际产出递减,不同个体的经济发展最终将趋于稳态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Barro和Sala-i-Martin(1992)提出了度量收敛的两个指标:σ-收敛和β-收敛,Galor(1996)和Canova(2004)分析了俱乐部收敛,丰富了收敛的内涵.此后,收敛方法在衡量国内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方面做到到了广泛和成熟的应用.本文借鉴这些研究方法,考察2000~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特征.

总结:该文是关于旅游经济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 摘要:以2016年百度出售贴吧、携程卖假机票事件的微信、微博和网络媒体的报道及评论(1月10日至“3·15”后的3月16日)为样本,挖掘社交媒体。

2、 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模式 摘 要:通过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西部地区生态畜牧业是绿色经济的特色产业形式之一。青海从本地生态、自然条件和资源。

3、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民族地区制定十二五规划影响 由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效应问题,2009年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这种降低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提升、人力资。

4、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现状分析策略 【摘 要】 甘孜藏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区位优势,但其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本。

5、 基于ESDA中国劳动力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其影响因素 摘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劳动力人口的总量、结构与空间分布状态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将空间地理因素引入到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区域分布问题当中。

6、 我国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普惠金融是一种可以高效全面的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它主要针对目前金融服务存在的长期驻足高端区域、忽视低端客户的问题,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