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信仰的力量论文 日本人宗教信仰的参考文献 大学生宗教信仰参考文献 信仰的力量论文摘要 有关信仰的论文 我的信仰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仰水平论文

关于信仰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对高校学生信仰宗教渗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信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3

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对高校学生信仰宗教渗透是关于本文可作为信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仰的唯美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校学生信仰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在我国高校的渗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重要场所,理应坚持问题导向,理性分析宗教渗透问题的本质,积极做好精准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高校学生精神培育,从而有效抵制宗教对高校的渗透.

[关键词]宗教渗透 高等院校 信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7)05-0045-04

[收稿日期]2017-07-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防范宗教渗透问题研究”(15YJC710046)、2016年常州大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重点实践项目“抵御宗教渗透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6LLSJ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义 (1978—),男,江苏沛县人,常州大学后勤管理党总支书记,硕士,副研究员.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实践新要求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势必引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和异化.这种价值多元的存在无疑为宗教在高校的渗透、介入提供了可能的场域和空间,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受到挑战,对高校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培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带来干扰.高校这种状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媒体和自媒体在融入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良信息,加之科学无神论在高校宣传教育的缺失或被片面理解,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观紊乱,一元化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释和分解,宗教信仰自然成为高校学生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之一.第二,各种中西方宗教文化或有目的或被动地进入高校,进行文化宣教,这易使高校学生把宗教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高校学生信教人数出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第三,当前高校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处理,学业任务和就业压力等都给其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其精神需求和社会现实的多态矛盾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迷茫和困惑,容易使学生对宗教产生认同感,而宗教具有的心理慰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空虚,缓解了其心理压力,满足了其心理需求.

有鉴于此,要加强对高校学子的思想引导和教育,防范宗教在高校的渗透,一方面要帮助青年学子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马克思主义态度、观点、方法认识和看待宗教现象.另一方面还要在防范过程中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指出,防范宗教在高校的渗透,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因此,需要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是关于宗教本质及其社会作用,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等内涵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和性质是正确对待和处理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广义的理解则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宗教思想.文中基于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理解、分析问题.

(一)宗教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1](P1)“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P703)宗教虽然是社会中的人的意识的折射,但并非起源于人的个体意识,而是整体社会意识的产物、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了宗教是人的意识和精神的表达,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出来的这一特点.“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等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的实现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正的现实性.”[1]

(二)宗教的发展受人类的物质活动的制约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宗教里的困难既是现实困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 .”“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1](P2)由此可见,宗教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即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没有抽象的宗教,永远都只有特定的宗教.随着处于现实中的人自身和外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宗教也就相应地随着人实践能力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不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我们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們现在是用历史说明迷信.”[3](P567)

(三)宗教的消亡是一种历史过程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1](P222)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只有在历史中才能理解宗教.宗教作为人类“观念”的一种形式,也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宗教发展和消亡取决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但宗教的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纵观全球,宗教至今依然旺盛地存在,并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和人之间和人和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自然产物.”[4](P231)由此可见,宗教的消亡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进程,这就意味着应历史地、连续地看待宗教.

总结:此文是一篇信仰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文章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型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内外兼修,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充分发。

2、 提升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路径探析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提升我国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和提升的路径。认为,首先要改进高校理论教学水平、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

3、 探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路径选择 摘 要:由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因此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和影响力。离开了现实生活、离开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理,就会导致马克思主。

4、 治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 摘 要 学生事务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治理理论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依据,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应用其从事学。

5、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 [摘 要]激励理论原本属于管理学中的应用理论,将其应用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当中,也同样可以发挥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