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软考论文范文 考博要求发表论文 考北大生要发表论文吗 软考论文答题纸 技师考文 毛概考文 自学考文提纲

关于考辨论文范文 魏晋玄学与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考辨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3

魏晋玄学与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是关于考辨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考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自汤用彤指出与汉代宇宙论相比魏晋玄学属于本体论之后,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了三种玄学哲学及美学本体论:玄学人格本体论、玄学文化精神论与玄学生命本体论.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生成的基础并非单纯来自思辨和逻辑,而是源于现实的人生实践与审美实践.清谈和品评人物是玄学关学产生和发展的助推剂;玄学兴起与批判谶纬之学有着内在关系,早期玄学家的基本立场属于融道家学说于儒教之中;无论“贵无论”还是“崇有论”,抑或“独化论”,都蕴含着时代剧变之中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意识形态建构的矛盾心态.

关键词:玄学美学;本体内涵;有无之辨;名教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07-0131-07

作者简介:苏保华,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江苏扬州225009)

汤用彤先生曾经指出,魏晋玄学“已不复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之本体.汉代寓天道于物理.魏晋黜天道而究本体,以寡御众,而归于玄极;忘象得意,而游于物外.于是脱离汉代宇宙之论(Coology or Coogony)而留连于存存本本之真(ontology or theory ofbeing)”.这种看法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如陈来先生指出“自汤用彤先生之后,关于玄学有无之辩讨论的问题,学术界在看法上已趋一致,即肯定玄学有无之辩着眼于现象之后的宇宙本体,重在探求宇宙万物及社会人生的根据.从而把玄学与两汉自然哲学着重讨论的宇宙生成问题区别开来”;王晓毅先生认为“贵‘无’论玄学属于本体论范畴,而汉代神学目的论则表现为宇宙生成论”;辛冠洁先生认为“玄学是通过本末、有无这些特有的范畴探讨宇宙本体亦即万有的根据的学说”;许杭生先生认为“王弼明确提出了‘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和‘崇本举末’(或崇本息末)的思想,并且以此建立起他的‘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尽管如此,魏晋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依旧是一个众说纷纭、悬而未决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难题.

魏晋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是一个理论难题,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魏晋玄学美学内部存在阶段性发展和变化,不同玄学人物在理论立场及主要观点上具有明显差异;二是倘若视魏晋玄学美学为一个有机整体,那么能否找到一种贯穿其始终的本体论,令人非常困惑;三是即便我们承认魏晋玄学美学确实是一种建构于本体意义上的新兴美学,如何在历时『生角度揭示魏晋玄学美学对于此前儒道文化的继承、改造和突破,其任务亦复杂而艰巨.

上述三方面困难形成了学术界对于以王弼“贵无”说为玄学本体论的三种批评意见.首先,在魏晋玄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分别形成了“贵无”、“崇有”以及“独化”等不同观点,单纯对王弼“贵无”论所包含的本体内涵进行解释,并不能涵盖玄学本体内涵的全部.比如,刘立夫、刘忠于先生认为:“就魏晋玄学而言,与本体论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玄学的‘有’‘无’之辩等在贵无派那里,有无问题基本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而在崇有派那里,有无问题则是一个宇宙生成论的问题.”可见,仅仅承认王弼的“贵无论”是本体论思想不能解决如何看待“崇有论”及“独化论”之本体内涵的问题.其次,对于宇宙本体论在玄学中是否居于中心位置,本身也存在争论.许杭生先生认为:“除了何晏、王弼主张‘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宇宙本体论外,玄学家嵇康、阮籍并不讨论有无与本体问题,向秀、郭象更是主反本体论的.因此,用宇宙本体论来概括玄学哲学的基本特征似有缺陷.”显然,许杭生即使把王弼“以无为本”的思想归纳为“宇宙本体论”,也不意味着宇宙本体论便可以统摄玄学整体.再次,“贵无论”所涉及的“有无”“本末”等概念在王弼之前就已经被讨论过,如果仅从概念本身来讨论玄学的本体内涵,反而不仅不能揭示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退一步讲,还容易忽视王弼在玄学乃至于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如王明先生所言:“葛洪谈的是:‘有’依靠‘无’而生,‘形’依靠‘神’而立.玄学主张以‘无’为本,‘有’为末,不谈什么‘无’生‘有’的问题.所以‘有无’两个词儿虽则相同,但彼此所表述的宗旨是根本不同的.”王明辨析了玄学“有”“无”与形神论的差异,同时,也隐含了把形神论从玄学中分离出去的意思.

上述三种意见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为魏晋玄学的哲学本体内涵是否可以概括为“以无为本”,延至美学视阈,在对魏晋玄学美学本体内涵的理解和概括上大体形成了三类不同观点.第一类是避开“无”而专论“体”的意义及价值.如刘康德先生认为:

对于“圣人体无”,通常理解是指“圣人能在生命中将无体现出来等这里的“体”,还不仅是“体现”之意,还有“体验、体会、体认、体察、体悟”之意等它以感觉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已是对事物某种质的认知,所以它既能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又能刺入蕴底,揭示本质.

这种以“体”为本的观点类似于现象学里所讲的“本质直观”,就学理而言,是能够兼具哲学和美学双重属性的.“本质直观”不只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也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如孔繁先生所言:“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乃玄学之根本主张,‘无’为天地万物包括社会伦理之本源.”(着重号为笔者所加)通过“本质直观”,玄学本体论的美学内涵逐渐得以呈现,因为,“魏晋玄学本体论区别于汉代宇宙生成论,不仅考察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本体’与‘现象’的关系问题,还注重对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人类情性和社会道德关系的分析”.当这种“本质直观”被贯穿于实践活动之中,就为玄学美学的主体性人格本体论奠定理论基础,进而实现玄学向人学的转变,使玄学哲学本体论转变为玄学美学的审美人格本体论.如李泽厚先生以“情本体”(人类学本体)为支撑,形成了玄学美学个体人格本体论;仪平策先生以玄学美学的人学价值为强调点,提出了玄学美学的群体人格本体论;高华平先生化玄学之“体”为人学意义上的“主体”,突出了玄学美学本体论所包含的主体性价值取向,形成了文化人格本体论.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考辨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秦汉刑徒兵制和谪戍制考辨 提 要:秦汉时期与以罪人为兵相关的制度有两种,一是谪戍制,二是刑徒兵制。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三:其一,被谪戍者和刑徒兵的称谓在文献中有严格区分,前者。

2、 先商文化源头考辨 【关键词】先商文化;源头;古博水;漳河;发祥地【摘 要】《世本·居篇》云:“契居蕃。”蕃即河北保定的古博水;契“封于商”,商即漳,即冀南。

3、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摘要: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1。

4、 佛教成语源流考辨六则 内容摘要: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

5、 王云五和鲁迅关系考辨 王云五(1888—1979)是著名出版家,1921—1929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30—1946年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鲁迅(1881—1。

6、 微课程概念考辨 摘 要:在微课程中,“微”应包括“微小”“精微”“草根”三重内涵,它是微课程意涵的基本表征;“课”应依托学科知识的遴选与组织,基于学习者经验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