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学相长论文范文 论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学相长教学模式的变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相长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2

论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学相长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相长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相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苏顽鹏,男,仰恩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学 术 问 题 研 究 (综 合 版)

摘 要:在大众传媒的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众多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反复研究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探讨,分析社会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提出网络时代高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当进行相应的转变与革新,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信息资源;教学相长;转变与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4)01-0068-05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已身处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随着信息资源的注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渐渐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需求.高校的教学工作在信息时代中应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当前整个教育领域必须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问题.不言而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根本性革新的手段和工具的出现,对传统教学管理的冲击力日益显著.信息技术的采用是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顺势而上,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从最合理的教学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说起

所谓“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目的在于不断鞭策教师和同学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从而获得双向的提高.众所周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的《礼记·学记》一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应该是教育者最早从实践教学出发,摸索出来的教育领域最合理的传统教学方式.可见,在两千年之前中国的教育就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时至今日,我们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大致有两种:其一,在“教学相长”中,无论“教”还是“学”,其所指的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皆应该是教师,换句话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同时这一过程本身也应该是一个专业化学习的成长过程,即一个不断地传授他人知识和增强自身知识的过程.其二,“教学相长”中的“教学”,应当是教师之于“教”即传授他人知识与学生之于“学”即掌握教师传授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必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获得共同提高的过程.总之,无论何种释义,我们都应该明白“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社会,高校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呢?

首先,应当重视教学的互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教师讲授这一模式上,大多课堂基本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自顾自地上课,完全不理会学生的感受,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厌学、逃课等,学生的接受效果差,从而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教学相长启示我们,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被引入到教育领域,高校应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其次,我们应当不断加强与促进高校教育的专业化成长.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教师是否有教学经验并不在于他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是否在不断地理解与思考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化道路不能止步于做一个只会教书的老师,还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甚至是研究型的教师①.所以,只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教师才能构建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普及之下,社会已经走进了一个由媒介技术引领的信息传播的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以及3G、4G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信息化、网络化潮流的形成,这些无一不让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因此,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都顺势而动,竞相以信息为核心资源来转变行业结构与模式.对于教育行业而言,我们所说的最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相长”,应该如何在信息化的大潮流中顺势而为进行转变与革新,正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问题,只有深刻思考与探讨信息化语境下“教学相长”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时代教师之“教”如何进行转变与革新;一是信息时代学生之“学”如何进行转变与革新——来研究当信息资源被引入教育领域之后,传统的“教学相长”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信息时代教师之“教”的转变与革新

媒介技术引领信息传播的社会,信息的流通已经越来越超出人们的预估,高校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当信息资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之后,如何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很好地掌握和利用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高校教师必须意识到,在信息时代高校课堂内,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教育领域,媒介技术引领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逐步地渗透到了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促使高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不适合高校的教学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互动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个性和团队合作意识,成为了这种模式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开始逐渐发生转变,从原来那种传统的、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下的灌输者身份开始向指导学生的学习、发挥组织、启发及评估等功能的指导者转变,这种转变最主要源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传递文字、图片、影像等信息资料,并进行相应的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此,信息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其次,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资讯与知识的更新日益加速,高校教学的资源也日益丰富多样.在以往的时代里,教师自身学习的增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教学交流活动,然而,在大众传媒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所带来的呈指数增长态势的用户使用信息资源,不仅使学校内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料越来越多,更使得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网站不断涌现,如新浪教育、360图书馆等.如此一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打破资源交流与共享的时空限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取各自想要的教学资源或者学习资源,可以从这些类型多样的网站中查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帮助完成作业.不言而喻,相比传统的借助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式,这种资源的获取方式要方便得多,也快捷得多.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信息爆炸”难免会使我们在 “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但更应该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对于资源所带来的利是远远大于弊的,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像百度、谷歌等,可以成为广大教师与学生的航向标,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懂得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培训、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论坛、教育博客,甚至最新的微博、微信等方式,对自身进行一个中长期的教学能力提升的规划.除此之外,在教学科研方面,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随时随地获取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这种自由性、自主性对高校教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容易持续激发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总结:本文关于教学相长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的概念不断映入人们视野。高校应牢牢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发挥全媒体的传播优势,将“全民体。

2、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管理体系构建 【摘 要】本文提出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包含混合式教学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混合式课程及资源的教学文件模板及标准、教师培训与基于。

3、 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模式 摘要: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行业的发展受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不小冲击。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报道。

4、 高校型教学模式 摘要:研究型教学可以有效凸显高校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功能,对于培养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开展研究型教学讨论,结合。

5、 基于慕课视阈下高校网络教学模式 摘 要:高校教育的时代性呼唤教育新手段、新视角。慕课的蓬勃发展,创新了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平台。文章从慕课的特点入手,介绍了。

6、 信息化时代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外语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满足不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