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箜篌论文范文 箜篌和宋词演唱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箜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3

箜篌和宋词演唱是关于箜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箜篌怎么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 箜篌;弦乐器;宋词演唱

摘 要: 箜篌为源自中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弦乐器,而汉唐之际自异域传入的弦乐器的加入,又丰富了中土“箜篌”类乐器.在宋代歌舞表演中,卧箜篌、竖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凤首箜篌等以其丰富多样的外形、多变的乐律、极强的适应性,活跃于多种场合,为歌舞表演增加了视觉和听觉魅力.箜篌成为宋词演唱应用的独特乐器,也是赏鉴宋词文本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 J632.1;I207.2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2020809

Konghou and Performance of Ci Poetry in Song Dynasty

DONG Xiping (Literature Schoo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Key words: Konghou; stringed instrument; performance of ci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Abstract: konghou is an ancient stringed instrument originated from China. Other musical instruments from other regions were accepted by Chines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y were named as Konghou by Chinese, too.Then in the Song Dynasty all kinds of Konghou played special roles in singing and dancing for its varied shapes, changeable tunes and great adaptability.Performance gained more charm in audio and visual aspects because of Konghou, which became particular in performance and necessary element for appreciation of ci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箜篌和宋词演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3卷箜篌是流行于汉唐的重要乐器,在宋代的歌舞表演中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嗣后,其使用渐少,最终成为日益少见的乐器.

一、箜篌的渊源

中国传统典籍所载的箜篌,指的是一类拨弹弦乐器,据其形制大致有三种: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卧箜篌源自中土,和传统琴瑟相近;竖箜篌和凤首箜篌则源自域外,传入中土后经过了一些本土化的改造.三者均曾流行于中土,是大众喜爱的乐器.在流通和使用中,三者称呼有时候并无严格区分,表现在文献中更是如此,以致给后人造成困扰.本文初衷为探讨箜篌和宋词演唱之关系,然为理清宋代歌舞表演中箜篌之形制、使用情况,则不得不先探讨三种箜篌之渊源.

1.卧箜篌

两汉之际文献所称的“箜篌”“坎侯”,一般指的都是卧箜篌,卧箜篌为汉武帝刘彻灭南越之后,祷祠太一、后土,令乐人创制:“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①,及空侯,琴、瑟自此起.”[1]封禅书第六观司马迁行文,二十五弦瑟和箜篌并提,而后又称“琴瑟自此起”,此处的箜篌显然是琴类乐器.东汉班固记叙这段历史,对此没有异议,延续了司马迁的说法:“其春,既灭南越等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瑟自此起.”[2]郊祀志第五上东汉应劭《风俗通义》②将司马迁、班固以来的记录进一步具体化,增加了更多

刘熙这段关于空侯的文字,借用了《韩非子》所载师延“靡靡之乐”的故事,《韩非子》说师延作的是琴曲,刘熙将其套用于空侯渊源的解释,并增加了“空国之侯”的故事情节.《韩非子》卷三“十过第十”:奚谓好音?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复留宿, 抚琴而写之.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宿习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和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於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师涓鼓究之.参见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载《诸子集成》第五册,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2-43页.空侯产生的时间,文献也有源于先秦之记载.据汉代宋衷注、清代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记载,空侯、坎侯两名称的出现以及该乐器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清代茆泮林辑本《世本·作篇·补遗》:“空侯,空国侯所造(通鉴汉纪三十六胡三省注).”(《世本八种》第127页)陈其荣增订本《世本》卷上“作篇”: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世本八种》第5页)上述两则材料以为箜篌之器发生于先秦,倒是和下文所引牛龙菲先生观点暗合.今人亦有箜篌语源来自甲骨文、殷商时已经发生之说.牛龙菲《作为古琴之前历的卧箜篌》通过音韵学材料分析及乐器实物、传世图像比对,指出:箜篌的语源,其实来自甲骨文中两个像乐器之形的文字,一为“”,应读若kaom,为殷商时期的一弦瓠琴;一为“”,即后来的“乐”字,当时指张弦之琴,应读若kangm.二者“传至后世,便有‘坎’、‘空’之同音字替代,是谓之‘坎侯’、‘空侯’(即箜篌).”“箜篌”这一中国古老弦乐器之名,后来用以翻译外域外族之弦琴,遂有“胡箜篌”诸名称,而又为了和传入者区别,则为本土者前加一“卧”字.“箜篌”(卧箜篌)实则为中土直至汉世才确立具备固定品柱、一弦多音形制的古琴.参见牛龙菲《古乐发微》上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页,第57-66页.这种中土传统箜篌,流行于各个阶层而为人们所习用,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叙述女主人公刘兰芝有教养,就说:“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同时箜篌还向周围民族流通,如公元52年,汉帝在回复匈奴单于的信中,就透露出这类信息:

总结:该文是关于箜篌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人间宋词莽汉诗人另类词话 这本书在我意料之外。原来是一本读宋词的书。他(李亚伟)自己读宋词的书,也是能够教人正确读宋词的书。一本书,说了十六个词人,讲解了十九首词,也。

2、 声乐演唱中情绪应用 摘 要: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体现在演唱者进行二独创作的过程中,而且在艺术作品中也总是依样式,依体裁的不同而散发,表现出或单纯或丰富。

3、 郁玉英,不会被宋词经典耻笑 研究经典最怕没有经典意识。郁玉英以敬畏之心和经典意识,使得《宋词经典的生成及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成为近年来中国古代文。

4、 宋词对琵琶音乐艺术描写 对琵琶音乐艺术的描写在唐诗中已达到非常典型和精彩的艺术高度,其代表作当首推白居易的《琵琶行》,此外还有元稹的《琵琶歌》、牛殳的《琵琶行》等一批专。

5、 宋词清凉 沿古诗词的长廊往里走,到宋词的院庭里去度夏,燥热的心舒展又清凉。最爱读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这首词轻轻一点,便勾画出一幅夏令美图。读来秀淡。

6、 唐诗宋词中愁苦情绪 摘要: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的发展高峰,诗歌的形式多样但其中包含的情感以愁苦为主。笔者抓住了愁苦情绪这条主线,简析了唐诗宋词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