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丝绸之路论文 建筑新技术杂志 世说新语论文开题报告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新科技论文 刘明新硕士论文

关于新丝绸之路论文范文 两种文明观:中日版本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比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新丝绸之路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0

两种文明观:中日版本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比较是关于新丝绸之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比较中日版本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以“文化折扣”的观点来阐述中日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对纪录片外传播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途径.

关键词:纪录片;文明观;《新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文化折扣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4-2-0032-04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台和日本NHK首次合作拍摄了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时隔20多年后两家再度合作,采用统一命题、分别拍摄、各自制作的办法摄制了《新丝绸之路》.中日两个版本纪录片风格和理念完全不同,并且两部片子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文明观.本文对此作一比较分析.

一、中日版本《新丝绸之路》的对比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说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对于中日两个版本的《新丝绸之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了解纪录片背后传达给我们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观.2005年中日合拍的《新丝绸之路》沿途选取楼兰、西安、敦煌、龟兹、和田、吐鲁番、黑水城、青海之路、草原之路、喀什这十个拍摄地点,面对同一条丝绸之路,同样的记录对象,却有不同的关注视角,体现了中日文化差异对记录片创作的影响.

(一)表现内容

CCTV版本所聚焦的内容,大多数是古城、壁画等文物遗迹,着力表现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人民的生活生产状态,在人物展示方面,主要是对古代人物的刻画,如《生与死的楼兰》《一个人的龟兹》《探访黑水城》都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去构建的古人生活影像,再加上专家学者关于历史或者文物的讲解.

日本NHK版本的《新丝绸之路》着重表现丝绸之路上当下人事的自然状态,如丝路之上的城市建设、宗教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等.NHK尤其关注以群像或个体为代表的普通人,在历史与当下交融的丝路上的时代记录.十集NHK版本中有七集是从现代人的生活开始,再回到现代人结束,呈现了对普通中国人的现实关怀.这一点,在《哈拉浩特·消失在沙漠中的西夏》表现的尤为明显,片中一张拍摄于1980年黑水河水量充沛的照片,与当今黑河支流干涸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沙漠与绿洲的环境矛盾,民族游牧传统与世俗定居生活的文化冲突,都成为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拷问.

同样是哈拉浩特,CCTV版本《探访黑水城》中展现的是通过情景模拟再现的方式,为观众重现了两千多年前西夏黑水城一户人家在兵荒马乱之年的故事,再现这个中国边疆小镇的风土人俗以及西夏时期的文物展示.显然,相比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在《哈拉浩特·消失在沙漠中的西夏》噶米一家和多尔吉夫妇该何去何从的疑问更能牵动观众们的心.

(二)影响范围

CCTV和NHK呈现给观众的版本都是十集的容量,但日本NHK版本的总时长比央视版的多了一倍,虽然素材共享,主题相同,但两个版本在内容和思想的呈现,却大相径庭,这并非是简单的内容删减问题,更涉及到纪录片创作的极大差异.

作为向NHK建台80周年的献礼片,日方的《新丝绸之路》于2005年首播,采取边拍边播的形式,一个月播出一集.而央视版的《新丝绸之路》于2006年在央视黄金时段首播.两个版本的《新丝绸之路》在播出后都在本土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日本NHK关于和田玉的一集,在本土创下了13%的收视率,而CCTV版《新丝绸之路》在首播当晚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已达到4%.

但两个版本在本土以外的传播,可谓相距甚远,日本NHK的版本在东南亚和东亚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甚至通过网络吸引了部分中国观众,而CCTV版本在全片播完之后却未在其他国家的观众中产生太大影响.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日本NHK涉华题材纪录片中,对于中国场景的展现,如“故宫”“黄河”等,都比中国版本在国外收获了更广的传播效果,要探讨中日版本纪录片主题、视角乃至影响范围,都要从中日纪录片不同的文明观说起.

二、中日《新丝绸之路》文化差异解构

文明是人有意识的自觉的创造,文化正是这种意识的记录和反映.“文化物质主义”的倡导者雷蒙德·威廉斯曾经提出:“文化并不仅仅是物质现实的反映,而且是物质现实不可分的部分”.[1]84任何一部纪录片的表达,都是主创人员在某个文化背景下的反映,因此我们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不仅看到的是纪录片本身,更加可以看到其文化展现乃至背后的文明观.

(一)CCTV版本中的“中国梦”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东亚的经济发展正改变着亚洲与西方的均势,具体讲是与美国之间的均势.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财富像权力一样也被看作是优点的证明及道德和文化优越性的显示.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成功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2]74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文化上的自信也日益增强,因此在保持国际交流的同时宣扬本国的文化就成了对外传播的趋势,作为一个享有千年文明的大国,这种文化自豪感在《新丝绸之路》中是随处可见的.同时,中华民族对祖先的追溯以及敬重,是中华文明的特点,古城、壁画、文物、遗址无不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见证,对于古代生产生活情景的再现也传达出了主创人员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此外,片中还着重描绘了丝绸之路上民族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兼容.青海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喀什作为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地方,也借古喻今地表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的包容姿态.“包容”“民族融合”“历史传承”这些主题都会加深国人的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CCTV版本的《新丝绸之路》有两集《吐鲁番的记忆》和《敦煌生命》重点介绍了壁画的保护工作,摄制组辗转各个国家寻访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文物,其痛心和惋惜溢于言表.但是这种感情,对于本国人民接受是容易的并且易于理解的,而对于国外观众,他们并不完全了解中国历史,对于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痛惜之情,或许他们并不能理解.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新丝绸之路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玻璃艺术创作中的几种时空观 引言阿瑟 I 米勒说:“科学和艺术的恒古追求是超越表象寻找一种新的再现现象的方法”。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突破了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

2、 生态文明:观、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 摘要:发展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用生态。

3、 一种时域电磁仿真终止判断新方法 摘 要:时域电磁仿真方法在求解谐振结构响应时能量耗散慢,为了获取理想的頻域结果,需要大量的仿真步数。采用矢量拟合方法对频域仿真结果根据已有初始频。

4、 纪录片观影指南 When you think of documentaries, you may think of them as long, boring p。

5、 我们的文明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而生,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如影随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着重要动力。人类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