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河曲民歌的期刊文章

关于河曲论文范文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河曲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河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6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河曲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河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河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河曲民歌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此后,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们对这一民歌体裁展开了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本文将从文化生态的视野对河曲民俗音乐是如何传承与发展来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研究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文化生态;河曲民俗音乐;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人类文明也是一种动态的流传.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变,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获得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分析河曲民俗音乐的文化生态特征、寻找出当代河曲民俗音乐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探索实现民歌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一、河曲民俗音乐的文化生态

所谓文化生态,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文化,会伴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原生性、民族性、传承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民间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也是人类文化资源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

(一)音乐的起源

自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乐歌与原始乐舞就是氏族先民们对日常生活环境与劳动场景的真实再现.如《弹歌》是选自《吴越春秋》的一首上古歌谣,寥寥八个字把原始先民如何制作工具、使用工具、到最终完成狩猎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又如原始乐舞《葛天氏之乐》,有歌唱有舞蹈,不仅手里抓着牛尾来作为舞蹈道具,而且脚下还模仿着日常耕作的动作,充分地体现出从原始社会开始,先民祖辈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就已经和生态环境及生产劳作息息相关.而在汉代北方的街陌中流传着一种名为“相和歌”的俗樂歌曲,无论是从它的歌曲内容到歌唱形式,都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也体现出浓厚的汉代北方文化特色.伴随历史的发展,到了东晋南北朝期间,流传于中国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战乱的迁徙也传入到南方,并与江苏一带的吴歌、湖北一带的西曲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南方音乐特色的清商乐.既表达了南方人民委婉细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展现了不同于北方文化的新音乐特色.因此,民间音乐是劳动生产与生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对这些民间音乐作品的研究,可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历史生活与文化特征.

(二)音乐的功能

民间音乐自产生以来就与人民百姓的社会生活、民间习俗及人生礼仪等息息相关,在人们生活与生产的不同阶段及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曲民歌同样如此.

首先,人生礼仪功能.在河曲当地,讲究在头一胎出生后第三天、第十二天以及满月分三场请宾客以示庆贺,受邀的宾客也不会空手而来,多数人会带芝麻、鸡蛋、挂面或红糖之类的营养品作为回礼.例如在当地民谣《过满月》中就有唱到:“头首首、胖娃娃,亲戚朋友送吃喝,三天豆面十二天糕,大过满月人不少”.又如,旧社会多数男女的婚姻都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勇敢善良的河曲青年男女為了追求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或是为了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也是通过歌声来进行宣泄、以示抗争,如山曲《顶上生死和你交》中就唱到:“进你家大门回你家院,生死簿交给阎王爷.腰别上刀子手提上锹,顶上生死要和你交”.

其次,娱乐功能.这一功能更多的体现在新时期民众生活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河曲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基本做到到了满足,于是更多地有了精神上的追求.特别是从2015年以来,由当地县委和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文体发展中心及当地电视台等多个部门共同承办的“海红花奖”河曲民歌二人台大赛更是把全县人民的歌唱推向了新的.迄今为止,这场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共吸引了将近400余名选手参赛.上至86岁的老者,下至8岁的孩童,河曲大街小巷的百姓们都满满.选手们不仅为观众演唱了大量的传统民歌,同时也推出了一批诸如《张大爷赶集》《双丑会》《进城》等新剧目,既给民众提供了良好的歌唱氛围,也有效地推广和宣传了民歌音乐文化.

再次,教育功能.河曲民歌、二人台及西口河灯节会均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能够培养民歌演唱后备军、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河曲民歌,各级部门的文化工作者们都在不懈地努力着,也取做到了骄人的成绩.在2009年和2011年,河曲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7月,河曲当地的民歌二人台艺术团与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省戏剧职业学院实现联合办学并成立了河曲分校,为当地培养民歌二人台的后备人才专设“民歌二人台中专班”;2012年10月14日,由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联合陕、蒙、冀三省共同打造民歌演艺联盟,实现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三)音乐的风格

我国各民族由于宗教文化、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及文化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呈现出的民族音乐也异彩纷呈.而这种音乐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文明的推进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例如在解放前,由于河曲土地贫瘠、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多数人家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因此为了家人能够生存下去、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大部分的河曲男人都要到内蒙、包头、宁夏、甘肃等地去“走西口”.或日夜行驶在黄河上和急流险滩作搏斗、或在山区平原耕种放牧、亦或以打短工和打长工的方式来从事各类繁重的手工业劳动及搬运劳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宣公十五年》中说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因此这一时期河曲民歌的音乐风格多和“走西口”相关.在新时期下,河曲民众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新一代的河曲人也创作了一批赞美新河曲的音乐作品用来诉说生活的美好,例如《喜看河曲面貌新》《奶奶孙女逛县城》《彩绸飞舞庆新春》《甜甜的金瓜甜甜的爱》《我在地球上站》等.在新旧不同的生存环境中,民歌都作为河曲人精神生活重要的调剂品,帮助他们表达着对生活的追求与希翼,完成对生命及生活的体验,这也正是民歌的魅力所在.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河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学校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也经历了兼收并蓄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其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内在联。

2、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海南黎族音乐传承和保护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文化生态孕育、助推了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的形成。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和认识黎族音乐。

3、 论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并日益深化,在音乐教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挥了积。

4、 黑龙江省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蒙古族在我国黑龙江省嫩江两岸的狭长地带多有分布,这里位于我国蒙古族文化比较偏远的地区。嫩江左岸与科尔沁草原比邻,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较深。

5、 移民视野下的青岛民俗文化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任何时代的历史都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又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文化的建设。历史的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随着政治局势或经济发展状况。

6、 民歌民俗音乐内涵和花灯少数民族化 内容提要:汉族花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之所以存在发生期文化形态分离的现象,在于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播载体的汉族花灯,作为民俗音乐艺术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