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世界哲学杂志 生态经济论文 马克思哲学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生态哲学论文 政治哲学论文 关于生态经济的论文 西方哲学概论论文 佛教英语论文 生态文化旅游论文集

关于佛教生态哲学论文范文 西方环境哲学背景下的佛教生态哲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佛教生态哲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1

西方环境哲学背景下的佛教生态哲学是关于佛教生态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佛教生态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佛教生态哲学研究是伴随西方环境哲学产生、发展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比附,到批判反思,再到理性建构的历程.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从不同的思想基础出发,其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回应有着不同的认识思维路径.西方环境哲学是对现代哲学的反思和超越,走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佛教生态哲学要超越传统佛教的局限,则要求走一条“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径”.西方环境哲学、佛教生态哲学研究要求立足自身,从回应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视角,认识各自的优势与局限,通过交流与对话,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思想融合;确立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主题,一方面应立足佛教自身思想主题,如佛教解脱论、心性论、缘起论、修行观,另一方面应考察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主题,如价值观、德性论、存在论,从两方面的对应点和结合点确立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主题;环境哲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近年来,环境哲学研究逐渐出现了超越、整合的趋势,如从不同流派的环境哲学中寻求重叠共识.佛教生态哲学研究要适合这种超越、整合趋势,也要求从自身基本理念出发,吸收融合环境哲学不同流派的思想成果,建构具有自身内在一体性、具有更大诠释力和包容力的生态哲学体系.

关键词:环境哲学;佛教生态哲学;生态神学;超越与整合

环境哲学的产生源于现实的生态环境危机.西方环境哲学思潮在批判反思现代哲学的过程中,注重从东方传统中寻求思想文化资源.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即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佛教生态哲学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比附,到批判反思,再到理性建构的历程.比较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的异同是适应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出发,吸收西方环境哲学的合理要素,对于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哲学理论体系,发挥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同的认识思维路径及其融合

西方环境哲学、佛教生态哲学的成立,建立在不同的思想基础上.西方环境哲学思潮对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回应,建立在对现代哲学观念的批判反思基础上.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在其产生之初,受环境哲学思潮影响,加之许多环境哲学家倾向于从包括佛教在内的东方传统中寻求思想资源,往往不自觉地比附环境哲学的思想观念,从佛教思想中寻找相应的思想资源.但是,这并不是佛教生态哲学理性的研究方式.同西方环境哲学研究一样,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必须立足自身,建立在自我反省、回应现实的生态环境危机基础上.西方环境哲学、佛教生态哲学所要面对、回应的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思想立足点不同,所要批判反思的思想观念不同,因而两者走向生态哲学或环境哲学的认识思维路径必然迥异.而两者认识思维路径的不同,也决定了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不是单纯从自身思想文化资源论证西方环境哲学现成的观念,而是立足自身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回应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方环境哲学思潮建立在对西方现代哲学的批判反思基础上,其对西方现代哲学的反思、超越,大体走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所谓“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是说西方现代哲学首先关注的是事物的局部或事物的构成要素,而西方环境哲学则在现代哲学关注事物内在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复杂性关联构成的整体.西方环境哲学思潮(以环境伦理学为主体)发展的大体过程,也体现了西方环境哲学“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是在批判反思现代人本主义伦理学观念中展开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论争贯穿始终,而道德关怀对象由关注当代人,向关注未来后代 动物

生命共同体 大地共同体(生态系统整体),乃至地球、太阳系1的拓展,清楚地展现出西方环境哲学思潮拓展、超越现代哲学观念的思维路径.而西方环境伦理学由人类中心主义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由生物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中心主义,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体现出走近东方传统哲学的趋势,深层生态学、自然价值论等生态中心主义则更趋向于认同道家及佛教生态思想.西方环境哲学对东方哲学传统的认同,也体现了对关系、整体的关注.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则应建立在对佛教哲学自身的批判反思基础上,佛教要关注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式,本身要求将传统佛教直观、整体的认识思维方式,落实为现实的、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走一条“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径”.所谓“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径”,是说传统佛教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首先关注的是整体的存在和价值,在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上,注重的是对其整体特性、过程和规律的直观认识;而对具体事物存在状态及性质的认识,则倾向于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及其所处环境系统整体的存在状态、整体演化过程进行观照.1如中国佛教华严宗“六相圆融”观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明显偏重于从整体中把握局部的性质,在局部构成整体上,注重关系(缘起)的作用,而不是局部的性质与功能.2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而言,佛教的整体性认识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如重视人与环境万物的一体性,主张节制人自身的,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价值,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践行生态生活方式等具有启迪意义.但从另一方面说,佛教偏重整体、偏重出世的思想倾向,也会给佛教关注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思想上的障碍.因此,需要我们立足佛教自身,反思、超越佛教自身的局限,拓展佛教思想领域,关注现实的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吸收融合现代科学的思想观念及认识思维方式.

西方环境哲学“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和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径”,或者说,西方环境哲学思潮由人类中心主义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佛教哲学面向现实生态环境建设的建构,决定了它们的相遇是两者面向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对接.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西方环境哲学思潮对东方传统的转向,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将环境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为对东方传统的回归,理解为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中心主义的必然.而应当立足不同思想文化主体,从回应现实生态环境危机的视角,认识西方现代哲学与传统佛教哲学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并通过交流与对话,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思想融合.大体而言,西方现代哲学能够为佛教提供人本主义的立场、视角、思想资源,而佛教则能为西方现代文化提供整体主义的立场、视角和思想资源.笔者认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流行不过是当下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现实需要的“矫枉过正”.从长远讲,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应该是在拓展自身道德关怀范围的同时,肯定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认识思维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肯定现代人本主义的价值.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佛教生态哲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美国环境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 摘要:作为美国环境哲学领域中的两支重要流派,社会生态学与深生态学在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类自然与非人类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化解。

2、 环境哲学本土化的哲学反思 摘 要:从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

3、 环境哲学本土化高层学术论坛2019年7月在南京召开 2015年7月5日,由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环境哲学本土化研究”学术。

4、 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出版生态重塑 摘 要 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契合了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给数字出版催生新的生态特征:智能化知识服务的新业态模式,场景化的传播新路径。

5、 全域旅游背景下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压力日益增加,宗教旅游越来越受游客青睐。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当下梵净山佛教。

6、 生态文明背景下煤炭企业生态路径多维度 内容摘要: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等外部压力下,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生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围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目标,本文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