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我眼中的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3000字 电影文学期刊 电影世界杂志 电影杂志 社会学期刊 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学学术论文摘要 社会学论文发表的流程 心理学电影分析论文 电影片名翻译的开题报告 关于美国教育电影论文报告

关于电影社会学论文范文 美国摇滚电影社会学意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电影社会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美国摇滚电影社会学意义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电影社会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电影社会学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摇滚乐以其器乐的简约性、声乐以及唱词的直接性来表达独特的现实主义特征,美国摇滚电影由于摇滚乐的制约,也表现出极为强烈的现实主义特性,而且此类电影力图摆脱歌舞片的套路,逐渐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革命的角度表现其社会学意义.

关键词:摇滚电影 社会学

姜文曾在媒体的采访中说:“电影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好看不好看之别.”这席话虽然主观意味浓烈,但也不无道理.但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是电影的表达手段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联问题,也就是小和大的问题.电影的大小关联不外乎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以大见大,即以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著名的历史人物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看法;第二种便是以小见大,即以真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普通事件为表现手段和方式,将生活中的小事、普通事一定程度地放大,从而表现创作者的思想看法.第二种关联方式的电影在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更有张力、更有说服力,第一种关联方式的电影多以主旋律电影为主,此类电影在电影市场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位置,并有着向“以小见大”类型发展的趋势.如建国六十年献礼片《建国大业》中,将等历史人物普通化,并以明星阵容的商业元素增强了主旋律影片的可看性.这种可看性其实就是影片和观众的距离,影片越接近现实,观众和影片的距离就越接近,虽然影像和观众间的间离距离是不可消除的,但要使得电影“好看”,还是要很大限度地接近现实,从而展示其社会学意义.

一、反映现实生活

苏联音乐理论家拉波泡泡尔特曾说过:“艺术形象乃是现实界的概括表象.”①艺术形象必然地和现实联系到了一起而且无法分割.美国摇滚电影中的音乐形象和现实生活也是紧密相连,《顺时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是摇滚乐现场演出的直接记录,表现出了强烈的纪录片风格,予以表达.自《摇滚先生:艾伦·弗里德的故事》(Mr. Rock "n" Roll: The Alan FreedStory,1957)开始,美国摇滚电影开始青睐于人物传记的形式.摇滚人物传记电影不会像我国的“ ”电影一样,把人物都塑造成“高、大、全”,而是将人物和现实环境最大限度地相融合,塑造生活中的人、音乐理想中的人,更加美妙之处就在于有的影片将人物融入现实生活和音乐理想的矛盾之中,强烈的外在和内在矛盾的交错将人物丰富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如《西德和南希》(Sid andNancy,1986)、《大门》(The doors,1991)、《最后的日子》(Last Days,2005)等影片,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现实生活的窘迫和音樂理想的偏执使得影片中的人物真实了起来,在用这些人物所创作的经典音乐丰满其人物形象的同时,影片的观赏性也很大程度地增强了.美国摇滚电影也拥有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元素,其中一部分影片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怀揣摇滚梦想的小人物身上,这些小人物不是演唱耳熟能详的摇滚经典曲目,就是自己拨弄着乐器,用原创音乐来展示内心世界,经典曲目增强了影片的摇滚意味,原创音乐却从音乐形象的角度关注人物现实的生活环境.

二、审视社会现象

能够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美国摇滚电影中音乐形象最为基本的外在功能.既然此音乐形象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它便和社会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我们可以说音乐首要地是一种社会现象:说是社会的,因为它是一种人类的产品,并且因为它是一种在作曲家、解释者和听者之间交流的形式.如果音乐被认为能够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产生影响,那么这种特别的关系就使它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并且在我们的闲暇时间里以多种方式特别引人注目.”②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摇滚乐的诞生和发展是依附于社会发展的,美国1950年代的社会局势孕育了摇滚乐,摇滚乐又影响着一批思想激进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虽然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其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摇滚乐这种种激进式的反思,这也是在一种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独特反思,这种反思的基础便是对社会现象的审视.

社会现象尽可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精神层面则包括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美国摇滚电影在社会现象的表达方面具有清晰的层次.社会现象的物质层面在美国摇滚电影里多以人物形象、空间形象等影像来进行视觉传达,如《西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1986)中的莫西干发型、裤链、项圈、黑色皮裤等包装的朋克人物形象、《天鹅绒金矿》(Velvet Goldmine,1998)中华丽而性别暧昧的人物形象、《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2009)中典型的嬉皮士形象;《摇滚总动员》(Airheads,1994)中的车库、《底特律摇滚城》(Detroit Rock City,1999)中的地下排练室等也成为美国摇滚电影鲜明的空间形象,在此基础上,涂鸦也成为美国摇滚电影空间形象的典型符号.

社会现象的精神层面是其灵魂和核心.社会现象的物质层面为影像做足了铺垫,以至于精神层面可以被美国摇滚电影中的音乐形象得以充分展现.社会现象的精神层面是相对主观的,摇滚乐对其的关注受到了阶级因素的影响.在美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摇滚乐并没有收到各种阶级的青睐,不同的阶级身份对摇滚乐的观念也是截然不同,同时对社会现象的反应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所阐述的阶级并不完全是所谓的经济范畴、历史范畴以及政治范畴,而是在原本意义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保守派”和“激进派”.“保守派”大多生活丰裕,对社会持满意态度,并对社会现象不加以深思;“激进派”一部分因为外在原因生活窘迫,另一部分因为主观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怨怒,该类“激进派”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现象时时加以注视.美国摇滚电影中的音乐对这两大类型的社会审视也有着不同的角度.《摇滚先生:艾伦·弗里德的故事》(Mr. Rock "n" Roll: The Alan Freed Story,1957)在用音乐展示艾伦·弗里德的一生时描述了社会大环境,《摇滚青春梦》(The Rocker,2008)所关注的是“校园”这个小的社会环境,也并没有引申,该类的摇滚电影中的音乐较为主流化,从相对认可社会的态度来表达生活、追求梦想、向往爱情;诸如《迷墙》(The Wall,1982)、《底特律摇滚城》(Detroit Rock City,1999)、《8英里》(8 Mile,2002)、《海盗电台》(The Boat That Rocked,2009)等影片都是以批判的视角去审视当下社会的现实.

总结:本文关于电影社会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反美国片,救台湾电影 台湾愈来愈习惯把帐算到单一个人头上,很喜欢找到那愈有名愈好的代罪羔羊。当然,羊只是比喻,近年“马”英九和“龙”应台也常成众矢之的,甚至连谢长廷去。

2、 美国电影早期中国叙述的审视和批判 由于美国电影事业发展较早,并且在影视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中国电影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基于此,我国影视行业应当结合自。

3、 魔兽美国奇幻电影的二元对立叙事 《魔兽》终于在10年打磨之后姗姗来迟,网络游戏改编电影过程中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而《魔兽》则挟数以亿计玩家余威,终于驱散了网络游戏改编电影的阴霾。

4、 美国励志电影和青年创业的教育传播 在全球化传播时代,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

5、 美国电影中英语学习元素 【摘要】中国人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语言环境,学不到地道的表达,学了不会用,形成所谓的“哑巴英语”。风靡全球的美国电影,则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原。

6、 被写入电影美国老师将400名后进生送入世界名校 【人物速写·人生路上的领路人】一所垫底高中里的学生确实很难考入哈佛等名校,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海梅斯。他呕心沥血教学生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