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税收法律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汉字和中国婚姻制度参考文献 我国现行医疗制度论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题目 激励制度论文题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参考文献 人民币汇率制度参考文献

关于制度变迁论文范文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责任:1949—2019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制度变迁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责任:1949—2019是关于对写作制度变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府责任强度,影响着经济社会建设与国民福祉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应加强政府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建国60年;社会保障;理念演变;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1-0137-13

60年来,社会保障作为与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群体到城乡居民.从发展进程看,基本上分两个大的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的创建阶段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典型的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由国家扮演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者、保证者的角色,再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扮演着社会保障的供给者与实施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总体发展呈现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质,国家主导与社会各方共担责任,努力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系统.这一时期受到“摸着石头过河”与经济渐进式改革策略影响,政府社会保障角色出现了市场社会中的退出和社会市场中重建的双向运动.从总体上讲,政府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来的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型制度变迁交织并存,推动了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与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与国民福祉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下

的社会保障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覆盖了分布在三大部门的社会群体,即城镇单位正规就业群体、城市非正规就业群体和农村群体.受苏联模式影响,国家公共财政通过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别性的国家(单位)保护.这种特色鲜明的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资金筹集与运行、社会政策供给等方面,制度化的政府责任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国家保障本质,单位包办、全面保障和各板块封闭运行的特色,呈现浓厚的差序式的父爱主义和集体主义色彩.

(一)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由于多年的战争,中国满目疮痍,经济崩溃,失业率畸高,迅速恢复经济成为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总产品”的论述、六项扣除理论、列宁国家保险以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生产方式,在制定复兴经济的政策时,推出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①如劳动保险、失业救助等,就成为社会经济体制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保险和充分就业制度则构成了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部分.

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了《救济失业工人的暂行办法》,并成立“失业工人就业委员会”,建立劳动介绍所,以期用新的、有计划的就业制度代替旧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就业制度,解决失业问题,并控制企业的雇佣行为①.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②规定100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位必须强制执行劳动保险,工作在百人以下小型企业的职工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劳动保险的集体合同加入劳动保险.到1956年,享受保险待遇的职工数已达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306-307).同时,由民政部负责的国家救助制度建立,对“三无”人员、困难户进行救助,农村有“五保”制度.以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迅速发展的农村合作医疗,使赤脚医生名扬整个世界.到1976年,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生产大队(行政村)的比重高达93%,覆盖了全国农村人口的85%.其公平性和可及性备受国际盛赞,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初级卫生服务运动的样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2](111).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建立福利工厂等以工代赈来解决城市大量的失业问题和失业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截止到1957年年底,全国福利工厂超过8009家,为50万的残疾工人提供过工作岗位.1959年后,福利工厂被正式纳入国家计划编制,国家开始定期对它们提供生产原材料.[3](35-47)

纵观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发展,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icholas Barr(2003)总结其特质为:“(1)所有工人的工资都是相同的,微弱的工资等级差异并不与劳动者技能的市场价值相联系.(2)工资中缠满了慷慨的各种津贴,如养老保险、食物补贴、住房甚至取暖费,并且由企业来承担.(3)工作有保障,即职业终身制.”而农村居民则以社队集体为单位,通过社队集体单位统一核算统一提留社会保障资金.这些保障措施和就业模式,通过建立平均分配工作机会的社会平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护,劳动力的商品化③不复存在,国家和单位对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保障被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当然内容和优越性,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并与各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和劳动分配相混同,成为计划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子制度”[4](415-468).

(二)资金来源与运行:差别性与封闭性并存

社会保障资金是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存在、发展与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制,深受苏联模式影响,国家、单位在社会保障资源筹集中承担着积极角色,如对城镇单位职工及其亲属实行统包保障.在《劳动保险条例》中明确规定劳动保险的各项费用,全部由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行政或资方负担,其中一部分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直接支付,另一部分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缴纳劳动保险金,交工会组织办理.劳动保险金缴纳规模相当于工资总额的3%,其中30%作为劳动保险总基金存于全总户内,70%存于该企业基层工会,作为劳动保险基金,为支付工人与职员的抚恤费、补助费与救济费用.每月结算一次,余额全部转入省、市工会组织或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户内,作为劳动保险调剂金.全总对各省、市、产业工会的调剂金有统筹调用权力.下一级工会不足开支时向上一级工会申请进行调剂.不难发现,劳动保险的资金保管和使用方式为现收先付和部分积累相结合,积累部分由全总进行统筹.当企业收益不足以支撑单位保障时,国家财政通过补贴的方式来给予最后保证.

对机关事业单位,以政府财政拨款为基础,以财政补贴等筹集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实施社会保障项目.如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免费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公费医疗.1952年6月,先后颁布了《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籍贯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④、《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等明确资金来源分两类:国家机关及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失业单位从提取的医疗基金中开支.由于有国家财政兜底个人基本上不缴费,却享受着优厚权利与待遇,如公房分配、生活服务(职工食堂、理发室、幼儿园等)、职工补助(探亲补助、交通补助、洗理费补助、取暖费补助等)、补贴等,这些都来源于财政拨款或补贴,如民政福利事业财政拨款(见表1).在《关于民政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业务划分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对城市和农村的贫苦病人医疗费减免由民政部分别在社会福利支出和农村救济费中酌予补助.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制度变迁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 摘 要: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形成最早、最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我国当前致力于实现社会保障的优化和升级,学习借鉴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

2、 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趋势和建设路径 【摘 要】 社会保障关系人民福祉,维系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进方向是做好民生课题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 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战略转型和改革路向 摘要:文章在回顾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常态经济下给我国社会保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战略转型的制约因素,。

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实现分配公平 摘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分配公平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然后根。

5、 国有林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构 摘要: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国有林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全面停伐后国有林区陷入运转、就业、社保和转型四大发展困境,破解困境的关。

6、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 11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会议指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