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偷税漏税论文好写吗 会计论文合理避税和偷税的区别 偷税漏税参考文献 偷税参考文献 企业偷税漏税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偷税论文范文 将土地权转让所得申报为股息红利为何被定为偷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偷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将土地权转让所得申报为股息红利为何被定为偷税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偷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偷税方面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在生活中,部分纳税人企图借助丰富的交易形式偷逃税款;这对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因此,为保持税负公平、监督纳税义务的履行,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收征管活动中不仅要审查课税形式要件,对于交易的经济实质也应深入探究,以此确定纳税义务.这是税收征管活动中对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本文将通过一个纳税申报时将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申报为股息红利偷逃税款的案例,简要分析税务机关对实质课税原则在类似案件中的认定.

案情介绍

2006年8月14日,经政府批复,甲公司的分公司获得坐落在某村2 330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2008年1月9日,甲公司的分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书》,以135万元的将2 33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

2008年1月18日,姜某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约定双方合作开发的项目为:某村一幢约2万平方米的商品楼.姜某负责办理土地过户及其他审批手续.乙公司按图纸设计建筑面积每平米300元(通过仲裁后变更为400元)为姜某分成比例,姜某不享涨价盈余,也不承担亏损责任.分成比例的设计建筑面积低于13 000平方米时,乙公司按此面积支付姜某.2008年4月8日,乙公司就该宗土地办理了商服土地使用权证.后X县国土资源局与乙公司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将某村2 330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乙公司,并办理了商住综合土地使用权证.

2009年9月16日,甲公司的C分公司给姜某岀具证明一份,证明某村2 330平方米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关费用均由姜某个人垫付,该公司授权姜某处置该土地产权,并将该土地价款债权转让给姜某所有.截止2013年11月20日,姜某从乙公司获得合作分成款人民币305.8万元.

2015年6月11日,姜某在X县地税局填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在该表中所得项目栏填写:股息红利;收入额栏填写:305.8万元;允许扣除的税费栏填写:326.8808万元;应纳税所得额栏填写:-210,808.00元;税率栏填写:20%.因负数申报无法网上受理.

2015年9月1日,C市地税局稽查局向姜某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让其申报并交纳少缴的各项税费.2015年12月22日,C市地税局稽查局给姜某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2016年6月20日,C市地税局稽查局作岀税务处理决定书,对姜某采取虚假纳税申报以及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不申报的手段造成少缴的2012、2013、2014年度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2014年度印花税的行为定性为偷税,责令原告限期缴纳偷税款合计178 304.90元,并对上述少缴的税款自滞纳税款之日起至缴纳税款之日止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姜某不服税务处理决定,向C市地税局提起复议;C市地税局作出维持决定.姜某不服复议决定,将C市地税局稽查局和C市地税局诉至X县基层法院(简称“一审法院”).一审法院认定《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判决驳回姜某相关诉讼请求.姜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C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二审法院”);经审理,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及各方观点

本文分析的案件争议焦点:姜某将因签订《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而取得的分成款作为“股息红利”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姜某观点:土地转让合同的利益主体是甲公司,且《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中未约定土地转让事宜.另外,其履行了《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中的全部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负责办理商品楼土地过户、使用用途改变等城建、土地主管部门批准手续,负责协调开发过程中与各机关单位的关系以确保开发工程顺利进行等,因此所得不应被认定为土地出让所得,而应当认定为商品楼开发项目的分红.

税局观点:虽然《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书》是以甲公司的分公司的名义签订的,但该土地的实际产权人是姜某.姜某因不具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当事人身份,仅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书》不能实现本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故姜某与乙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借此将土地过户的合同义务转移至姜某身上.因此,该《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实则是一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姜某因此取得的所得应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而非股东红利,对此依法缴纳营业税.

笔者分析

(一)本案中的《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实质是土地转让协议

本案中,姜某与乙公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名义上是项目合作协议,但实质上从两个角度来看均不符合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法定要求.

1.本案中姜某获得的分成款不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方取得的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对于企业与个人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六条规定,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分配项目利润的,企业应将该项目形成的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得在税前分配该项目的利润.同时,该条第二款亦规定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应视同股息、红利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即合作项目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的营业利润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并交纳企业所得税后,才能作为投资方合作项目利润分配.

本案中,姜某在《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中未约定商品楼开發的具体事宜,仅就土地过户等问题进行了约定,实则是对其自己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而非对商品楼开发项目的投资.并且,姜某获得的分成款是在《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中事先约定好,在商品楼尚未开发销售时就获得的,既不能看作是前述法条所述营业利润,更不能认定为该法条规定的股息、红利.

2.姜某仅收取固定利益,不承担经营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第二十四条规定,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不承担经营风险,只收取固定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在本案中,根据姜某与乙公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约定,姜某对开发的商品房按分成比例,不享涨价盈余,也不承担亏损责任,即仅享受固定收益而没有风险,因此该《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应被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综上,姜某据《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取得的收入应认定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规定,姜某所取得的收益应按“转让无形资产”征营业税.

(二)本案姜某通过隐瞒合同真实目的偷逃税款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根据税收征管法该条规定,通常观点认为构成税法上的偷税需要三个基本构成要件:第一,须有纳税义务的发生,且偷税主体必须是纳税人;第二,需要有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行为;第三,客观上造成了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结果.

本案中,首先,姜某进行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并获得了收益,作为纳税人,其是偷税的适格主体.其次,姜某利用《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掩盖土地转让的真实交易性质,企图通过虚假纳税申报对无形资产转让所得不缴纳相应税款,且在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后仍拒不申报,构成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偷税的客观行为.最后,姜某通过将转让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三百余万元申报为股息红利,达到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因而无需申报的效果;应缴纳而不缴纳税款,符合税收征管法规定偷税的客观结果.另外,虽然理论与实践中对于主观故意是否为偷税行为的构成要件未有定论,但本案中姜某故意用《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掩盖土地转让的真实交易性质,从而规避缴纳营业税的行为表现出其明显的偷税故意.因此,综合本案中姜某的各方面行为表现,其构成税收征管法禁止的偷税行为.(未完待续)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偷税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加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 摘 要:随着“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随着近年来股权转让行为的增多,股权转。

2、 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股权土地权 【摘要】近年来,房地产开发企业股权及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收购。

3、 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权的法律效力与风险分析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备受打击,针对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的法律效力及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能够最大限。

4、 将土地权转让所得申报为股息红利为何被定为偷税 (三)实质课税原则是重要的税法原则在本案中,《合作开发商品楼协议书》表面上是商品房开发合作合同,实则成为了姜某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依据,因此实质为。

5、 寻找红利新源泉 新改革红利、新人口红利、新科技红利、新资源红利和社会和谐红利是互相关联的。它们作为改革的成果,可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剧烈的。

6、 发掘城镇化新红利 日前社科院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国约70%的人口已经实际进入城镇及其周边地带,这意味着我们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对于期待城镇化红利能够成为引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