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成就论文 法人成立民法论文范文 新中国成立后期刊 如何成立杂志社

关于成立论文范文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联共(布)党史课程设置始末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成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联共(布)党史课程设置始末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成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成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学习“联共(布)党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和高等教育部经过一系列部署,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核心教材,明确课程教学基本规范和要求,推动了该课程在中国各级院校的系统化学习.中苏党际关系和反思苏联模式等原因,致使该课程于苏共二十大之后被废止,但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动员、理论借鉴和实践参照意义,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路径的积极贡献值得肯定,而给予我国历史教学和党史学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联共(布)党史;《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2—0129—04

在革命时期,《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下称“《教程》”)是中国开展理论教育、干部教育和历史教育,学习苏联革命经验的“中心材料”,更是获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的“百科全书”.[1]56建国以后,基于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等时代需要,《教程》作为“马列主义基础”课程主要教学科目——“联共(布)党史”的唯一审定教材,成为全国高校和党校学习的必修课程.而在苏共二十大之后,“联共(布)党史”课程黯然退出高校课程教学序列,宣告建国后学习苏联运动的式微.以《教程》为中心,考察“联共(布)党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在各级院校中的设置源起、经过、规范和废止,既有历史意义,又有学科发展意义.

一、“联共(布)党史”课程设置的缘起

早在“七大”之后,中国对《教程》的学习指向就发生了转向,即要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开始为未来国家建设准备组织(干部)基础和理论基础.建国后的国内各级各类高校,就是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任务的重要载体.而将“联共(布)党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既是出于中苏党际渊源,也是源于复杂的国际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教程》本身之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具体说来,“联共(布)党史”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三个方面客观作用:一是有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舆论发动和思想动员.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和提出的过程中,就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和指导实践.而系统学习《教程》,就是明确联共(布)党史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意义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发出关于1953至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以后,在的指导和协助下,围绕以《教程》研习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动员在全国展开.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领导者的阵地,系统学习《教程》既是课程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就其作用而言,此举有助于从学习苏联的历史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有助于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并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有助于理论应联系实际.[2]二是有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模式仿照.《教程》记录了联共(布)55年的发展史,特别是其中的第9至12章,记录了联共(布)从过渡到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再到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7年的历史.在这17年中,联共(布)积累了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急于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的中国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蓝本”.三是有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借鉴.刘少奇曾经指出:“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苏联的道路是按照历史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必然要走的道路.要想避开这条路不走,是不可能的.”[3]155如何在中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走向社会主义?以《教程》为蓝本的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史,提供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和在所有制方面推行全盘国有化和集体化这两条根本的经验.不仅如此,《教程》所述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理论方针、实践经验,与中国的客观实际和现实需要高度契合,成为《教程》在中国的系统化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可见,用“联共(布)党史”取代其他理论科目,并一统高校“马克主义基础”课程,实属合“情”合“理”.

二、“联共(布)党史”课程设置的步骤

正如上文所述,《教程》在党内的学习转向主要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但是作为全国高校“联共(布)党史”课程的中心教材,即“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的设置,则在建国后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过程.

“联共(布)党史”课程设置首先是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课程调整开始的.1949年10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规定华北专科以上学校过渡时期公共必修课一至四年级均必修“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4]21951年教育部取消“政治课”名称,“社会发展史”课目增加讲授“辩证唯物论”部分,改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与“新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的课目,着重于讲授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4]91952年9月1日,又发布《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指出“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则是学校思想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5]318巧合的是,《教程》第四章第二节正是由斯大林捉刀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成为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文本依据.同时,随着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培养国家建设干部就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教程》作为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恰逢其时.

1952年10月7日,为加强和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系统的理论教育,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课程的指示》.《指示》规定从1953年起各类高等学校及专修科(一年制的专修科除外),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其中主要教授“联共(布)党史”,学习时数与“政治经济学”相同,即讲课时数34,课堂讨论时数16,讲课次数17,课堂讨论次数8.课程分别在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第三学年度第五、六学期开设,每学期17周.[4]14三周之后,转发了西北局关于培养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师资的计划,指出“现阶段培养政治理论师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在高等中等学校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的党团员在本校担任政治理论课程助教,从工作中培养他们成为高等中等学校中新的政治理论师资”.[6]445西北局除选派42人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外,在西北大学设置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开设新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包括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等为主的课程.同时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置政治教育系,分学年开设相关课程,其中第二学年开设社会发展史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主要以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材.

总结:这是一篇与成立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联共(布)党史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影响 [摘 要]作为一种具体化、实践化的理论体系,《联共(布)党史》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影响深远。它一度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理论模板,并在。

2、 抗战期间共产国际、联共(布)对援助再 [摘要]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抗战期间对于国共两党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援助,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共产国际、联共(布)更倚重国。

3、 新中国成立前体育大国社会性成长 摘要:从合秩序性发展、体育大国形象和国际体育话语权三个方面就新中国成立前、国际政治社会化处于迅速扩展阶段的体育大国社会性成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

4、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视觉艺术中时代表情和身份颠覆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女工农兵形象、女知青形象和女红卫兵形象都表现出了女性激情洋溢、豪迈坚强的特征。女性和男性一样成为新国家的。

5、 新中国成立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

6、 山东破获新中国成立来最大毒品案 经过近一年艰苦奋战,近日,济南警方在山东省公安厅指挥下,与聊城、潍坊、德州等地警方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了涉及全国17省40市的“2·06”特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