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李约瑟难题论文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文章 有关李鸿章的课程论文 论文答辩的自我陈述李华的 参考文献李敏城市绿地系统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 李青侠论文

关于李渔论文范文 李渔戏曲理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李渔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30

李渔戏曲理论是关于李渔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李渔风筝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李渔作为一名戏曲理论家,在戏曲史上是不能忽略的.而他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的戏曲理论,这些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一书中.本文主要以《闲情偶寄》为例,来浅谈李渔的戏曲理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李渔的生平;第二章主要介绍《闲情偶寄》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章为本文重点,主要介绍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从戏曲结构理论、戏曲语言理论和戏曲音律理论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寄》 结构 语言 音律

一、李渔的生平

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李渔祖上几乎无一人为官,但家境较为富足,家族便把读书为官、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李渔的身上.李渔十九岁时,父亲病故,家道中落,李渔回到原籍兰溪,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李渔的仕途十分不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至清顺治八年(1651),是李渔由幼儿成长到不惑的时期,他先后经历了憧憬未来、历经磨难、理想幻灭的过程,人生可谓起起落落,这一时期称为李渔的储备经验和积累素材阶段.清顺治八年(1651)至清康熙五年(1666),李渔在充分认识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之后,结合个人的所学专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自此迎来了自己戏曲创作的高产高峰时期,同时他的交友经历,也潜在地丰富了他的戏曲创作经验.这一时期成为李渔的潜心创作和提升素养阶段.著书、卖书之余,李渔组织了一个家庭戏班,到处演出.清康熙十六年(1677),李渔举家移居杭州,他不仅卖掉了产业,而且典当了妻妾的衣物首饰,晚年的李渔,贫病交困.三年后,即清康熙十九年(1680),李渔终老杭州,时年六十九岁.综观李渔的一生,蕴含着浓烈的戏曲色彩,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戏曲创作、舞台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成就了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二、《闲情偶寄》的创作背景

李渔的《闲情偶寄》于康熙十年(1671)问世.把戏曲创作和演出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项工作早在戏曲形成的宋元时期就开始了.元代锤嗣成的《录鬼簿》、夏庭芝的《青楼集》、芝庵的《唱论》,以至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就是对元代杂剧的剧作、表演、音乐等方面成就所进行的理论探讨.明代中叶以后,我国的戏曲理论批评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时期,徐渭、魏良辅、李卓吾、王骥德、吕天成、凌濛初等这些理论批评家以他们繁富的著作和锐利的评点,影响着剧坛的创作思潮和艺术思潮.因此,历史发展到明末清初,无论从创作演出方面来看,还是从理论批评方面来看,系统总结我国戏曲艺术实践经验的条件,已经到了烂熟的程度.这时候,只期待着一位历史人物来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了.

这个历史使命便由李笠翁承担起来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影响、戏曲传统的作用,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他身上.因此,在《闲情偶寄》中,他既系统地总结了近五百年的戏曲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而又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思想体系;他既能够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说出许多真知灼见,而又宣扬了许多腐朽透顶的理论和庸劣不堪的趣味.李渔给人们留下来的,就是这样一份精华和糟粕杂糅在一起的理论遗产.

三、李渔的戏曲理论

《闲情偶寄》是作者晚年的创作,虽在讲述平常琐事,却贯注了作者平生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他本人非常满意,曾在和朋友的书信中不无自负地谈到:“弟以前拙刻,车载斗量,近以购纸无钱,每束高阁而未印.独《闲情偶寄》一书,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1}

1.戏曲结构论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首先提出“结构第一”.“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2}也就是说,剧作家在创作之初,就要反复思量剧作的整体构造,强调剧作家要对剧作进行全盘思虑.

“戏曲结构是剧作家在编撰剧本时对全剧的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的设计和安排,如果说人物和情节等是一个个分散的零件的话,那么戏曲结构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分散的零件组装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3}戏曲结构在戏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剧作家及戏曲评论家对戏曲结构的重视.

然而,结构理论并不是由李渔第一个提出来的,在李渔之前就有很多的戏曲理论家针对戏曲结构在创作中的作用、地位进行过论述.元代乔吉认为“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明袁宏道认为:“元之大家,必胸中先具一大结构,玲玲珑珑,变变化化,然后下笔,方得一出变幻一出,令观者不可端倪,乃为作手.”明王骥德更对作曲的章法进行了颇为详尽的阐述.他以“造宫室”来比喻“作曲”,以造宫室时的“先定规式”来引出作曲的“必先分段数”,既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戏曲结构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李渔明确提出“结构第一”,大胆地给予“结构”前所未有的地位,他不同于前人,在理论观点上承认结构的客观重要性,在他看来,剧作家在酝酿一部剧作之始,首先必须明确的便是剧作的结构问题.这里所说结构的重要,不是从属于任何戏曲创作中的其他诸因素,而是贯穿整个剧作谋篇布局的一条红线.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有机体,杂乱无序或者残缺不全的结构必然会直接影响作者创作意旨的表达,同样也势必会干扰读者的审美接受,而合理的结构安排确实有利于作者流畅地叙事,所以说,任何一部作品作者都应该给予恰到好处的谋篇布局.

2.戏曲语言论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包含了诸种艺术因素,其中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鉴于我国古代的诗文理论非常丰富,而且体系完备,戏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受到诗文理论的影响.在元至明初的这一时期,曲论家对戏曲的评述自然受到了诗文理论的束缚和牵制,对词藻的工美和否相当看重,而对戏剧本身的艺术特点却有所忽略.这也使得一些文人在创作戏剧文本的时候,过于重视使用骈俪的辞藻、晦涩的典故,即以诗文的创作方式来创作戏曲文本,这样便使得大量的戏曲作品成为了文人案头的玩物,越来越脱离戏曲的普通受众——广大的市民百姓,也愈发使戏曲作品开始独立于舞台搬演之外而存在.究竟戏曲作品的语言应该趋于通俗还是趋于深奥,是该趋于本色还是典雅,已经成为戏曲创作者以及评论家所专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李渔的答案是——在调和“本色”和“典雅”的基础上,趋向于“本色”即戏曲作品的通俗性.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李渔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李渔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渔诗歌 摘 要:本文从对李渔诗心转变的视角分析了李渔的诗歌创作情况,表现为贵主情创新,力求不落俗套;以其富有代表性的悼亡诗为例,着重考察了李渔的诗心转变。

2、 论平民意识下李渔的本色戏曲观 摘要:“本色说”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剧理论和创作体现出了平民意识下的“本色观”:平民立场下的戏剧本位思想;脱窠臼。

3、 李渔戏剧语言美学特色 摘要:李渔用“街谈巷议”“直说明言”界定戏剧语言接近生活语言的独特之处,他重视宾白的叙事功能,在戏剧中通过宾白刻画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李渔的作。

4、 李渔话羊 羊年之际,人人话羊。拜读明末清初文化大师李渔的奇书《闲情偶寄》,颇有兴味,收获良多。当我翻到“饮馔部”这一章,其中有“羊”之一节,历叙羊之种种,。

5、 李渔风筝误语言动作诗性魅力 摘 要: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而作为风情喜剧代表之作《风筝误》的动作性特征更为突出,其动作性具有诗一般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形神兼备、。

6、 李渔改编戏中科诨艺术 摘 要:李渔将他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故事框架基本是沿袭小说的框架。改编之后的作品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科诨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他在《闲情偶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