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五四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 五四运动的期刊 五四运动论文题目 论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参考文献

关于五四运动论文范文 五四运动后至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历史考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五四运动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五四运动后至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五四运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五四运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五四运动后至建党前,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工人工作;积极推进工人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出了丰硕成果,工会组织纷纷成立.考察五四运动后至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总结规律性,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共产主义小组

〔中图分类号〕 K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1-0157-05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马克思主义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世界意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并运用它作为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首先是一个大众化的过程,即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并得到认同、接纳后逐步向工农大众传播.五四运动后,随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纷纷建立,中国的创始者们身体力行,艰辛努力,很快在工人、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向,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扎根,并且转化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巨大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回顾历史,考察五四运动后至建党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总结规律性,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早期人学习、

研究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一大批理论家和理论工作者,需要党中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系统、全面地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点是:关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早期人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蔡和森、李达、瞿秋白、李汉俊、陈望道、恽代英、张太雷、邓中夏等人的传播活动,带来了全国各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而他们自身也在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提升马克思主义的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

早期党组织民员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不深入,但他们对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有了基本正确的理解.他们着重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开始学习列宁的著作.

武汉党组织建立后,为了加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视自己成员的思想政治学习.他们每周开一次会,除交流工作外,就是畅谈学习心得.他们学习的资料有:《宣言》、《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资本论〉浅谈》和《新青年》、《》等杂志.

五四运动后,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他们利用国外的有利条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心得,与国内等人分享.蔡和森等人还组织了工学互助社,联络中国进步留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周恩来、赵世炎、陈炎年、陈乔年等人到西欧后,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早期组织的领导下,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其后,北京、天津、长沙、武汉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这些团组织引导青年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造就了后备干部.

早期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各有特色.李大钊重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他是使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他提出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研究旨在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陈独秀看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早在1920年5月《新青年》组织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的讨论中,他就运动马克思和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家剥削的残酷性,指出中国不能再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1]李达1921年春出版了《唯物史观》、《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3部译著,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代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高水平,对中国人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蔡和森强调无产阶级的必要性,重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强调用阶级的办法改造社会.

在提升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同时,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早期人开始了马克思主义转播的历程.

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工人工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进行话语方式的转换,从学理性的理论术语和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理论形态、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念和行为准则;要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人民服务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眼睛向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从工人运动中产生,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期中国人已认识到,要想实现改天换地,变革中国社会,推翻旧制度,建设新国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民群众尤其在工人阶级中传播,将其变成实现社会改造的强大力量.他们深入工厂,同工人打成一片.上海党组织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去做工.

北京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作为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对该会非常重视,希望其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人.”[2](371)该会成立了专门搜集马克思主义书籍、指导青年阅读的图书室,取共产主义中译名“亢慕义斋”.

北京工业不发达,没有可以把工人联合起来的大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党组织决定把工作转移到铁路员工方面.由于担心都是知识分子出身,与工人阶级有距离,因此,决定同这些工人加强内部联系.为此,在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训练2000名铁路工人.该校1921年元旦正式开学.学校分日夜两班,日班为工人子弟上课,夜班为工人上课.上课的工人多是青年工人,学校主持人是邓中夏.在这所学校,有3名社会主义者任教.教育人什么呢?北京党组织成员之一的张国焘说:“我们经常不断地向他们说,他们遭受他们的厂主资本家的掠夺,不得不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其次,向他们介绍外国工人运动史.我们不断地向他们指出组织起来的意义和方法,时常给他们讲课,教他们识字,同时,还教他们习惯于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让他们写出关于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工厂里发生的一切不公平事件的书面报告.起初,他们感到有些为难,但后来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鼓动员.”[3](15-16) 讲课内容同浅入深,从工人为什么受苦,为什么要团结,为什么要向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资本家作斗争,一直讲到阶级斗争,讲到工人阶级政党,讲到十月革命和苏俄,通俗易懂,受到工人的欢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为北京党组织接近工人的一个途径,他们和工人之间逐步产生了亲密的感情.他们不止一次地向工人提出各种阶级要求,像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成立工会等思想,在工人之间不断增长起来.后来,工人们成立了拥有340至350人的铁路工人工会.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五四运动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五四运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红色文化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关系探析 红色文化不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产物,而且也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论述了红色文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

2、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探微 摘要:“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显著成效,归纳其经验主要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广泛基础,。

3、 日常生活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顾和 摘 要:文章对日常生活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共性问题:日常生活概念的理解、日常生活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与必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日常。

4、 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其实质是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当代中国,农民仍然占。

5、 基层党校教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方法 【摘要】基层党校教师身处基层,面向大众,如何立足党校阵地,发挥党校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使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作者简介:许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图分类号:A8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