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两个经常性工作论文

关于非经常性损益论文范文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手段其监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8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手段其监管是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的确认和归类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公司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小,更有可能采取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文章阐述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制度背景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原因,归纳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5-0041-03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的确认和归类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1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只需要调整非经常性损失和非经常性收益的会计处理即可,而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要求在财务报表的项目中单独列示非经常性损益,只需在财务报告中进行表外披露.虽然2008年我国证监会出台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示了21项应当纳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同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是上市公司实际发生的各类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在进行会计确认时,往往对应多个会计科目,如营业外收支、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上市公司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归类,这为上市公司通过正常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划分来操纵公司盈余留下了空间.

截至2016年4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2015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合计约为1 667.35亿元,占净利润之比为8.13%,较2013年和20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975家公司表现为非经常性收益,总和占公司净利润之和的10.10%;110家公司表现为非经常性损失,总和的绝对值占公司净利润之和的3.97%.并且,从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周期性行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大.其中有86家公司连续3年靠非经常性损益扭亏,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化学品制造、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有22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净利润的10倍以上.

一、非经常性损益核算和列报的制度

1999年,证监会第一次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08年,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在经过几次修订后由1999年的4项扩展为21项.同时,我国利润表的列报方式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也进行了重大调整.2007年新准则颁布之后,“投资收益”由原来的线下项目转变为线上项目.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内容的扩充,加上利润表列报方式的调整,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表中的分布也和之前不一致.

除了2007年新准则的颁布带来“投资收益”成为线上项目之外,还同时出现了和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报表项目“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者均在线上单独列示.而且,“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证监会将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展,2008年之后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表中主要分布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三者均为线上项目)以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者均为线下项目)等项目中.“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和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关,因此最容易辨别这两项非经常性损益的性质,而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在利润表中是单独列示,那么也不难辨别其非经常性损益的性质.然而,除存在一些非经常性损益属于“投资收益”外,正常投资活动中形成的“经常性”损益也属于“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所包含的内容具有混合性,报表使用者容易被其误导,这显然为上市公司利用“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隐蔽空间.证监会虽然在2010年列举了10项披露明细,但由于该披露规范是关于利润表之外的规范,且上市公司也未必严格遵循披露的要求,因此,“投资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二、上市公司采取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原因

现有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的文献将盈余管理大致分为三种: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在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公司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小,公司更有可能采取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2 ].和公司采取应计利润、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一样,公司进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目的也有IPO、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可转债融资、ST摘帽和迎合分析师、满足业绩考核要求等.除此之外,公司采取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而不采取应计利润、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将非经常性收益项目歸为核心收益或者将经常性费用项目归为非经常损失项目,从而改变报表使用者对公司利润的解读

目前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监管,即监管利润等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和净利润中金额较低者,那么上市公司就产生了提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动机,以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以及投资者的期望.而非经常性损益净额等于非经常性收入减去非经常性损失,那么通过把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归为核心收益或者将经常性费用归为非经常损失的这两种降低非经常性损益净额的归类变更方法均能提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吴溪[ 3 ]研究发现有的公司将经常性费用归为非经常性损失,张子余和张天西[ 4 ]研究发现微利公司存在将利润表中的部分核心费用转移到营业外支出项目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行为.据统计,2015年度沪市28家微利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之比达到1 682.21%,扣除中国铝业巨额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其余微利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之比也达到了445.46%,远高于沪市8.13%的平均值.这表明,微利公司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利润或避免亏损的主体.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非经常性损益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内部监督对盈余管理行为抑制作用基于高管变更视角 摘要: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能有效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3年数据,用多元回归方法。

2、 政府审计监督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摘 要】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

3、 高管背景特征、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 【摘 要】 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依据“高层梯队理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

4、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业绩变化和盈余管理 摘 要: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创业板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

5、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管理治理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企业利用会计盈余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擴大利润空间,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压。

6、 油气资产减值影响因素和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之下,企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做好企业的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