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炎黄春秋杂志 蒙氏教育论文以儿童为中心 蒙氏教育论文 简氏防务周刊中文版 屈臣氏开题报告 档案春秋杂志社 情吕校园大学生不检点之行为论文

关于吕氏春秋论文范文 重论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体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吕氏春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重论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体系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吕氏春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吕氏春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中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因广采诸子之言而被后世称为“杂家”,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汇编或大杂烩,而是有一个比诸子学说更稳健、也更具包容和超越精神的思想系统.单就音乐而论,它在音乐的自然起源和心性起源上打通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从而使儒、道在自然和心性之间制造的对立得以克服.它赞同墨家的节俭,认同儒家对侈乐的批判,但也肯定人嗜欲的正当性.这看似矛盾,但由于有“自有道者观之”这一更高的视点,有主张适情、性养等更趋中道的立场,诸子围绕音乐价值产生的争论至此也就被顺利消解.以此为背景,《吕氏春秋》重点探讨了音乐的自然和心性起源、音乐的空间地理分布、音乐的时间性及历史沿革、音乐的创作和鉴赏原则等问题.其中,自然、心灵、空间、时间、适音、知音是它介入音乐认知的主体词,也构成了其音乐理论体系的主干性内容.就其展现的体系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先秦诸子无人能出其右.

关键词:《吕氏春秋》;音乐美学;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3-0145-09

近世以来,先秦乐论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取得的成果看,存在着两个结构性问题:一是现代学者习惯于以西方学科门类划分重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边界,这使原本横贯哲学、美学、艺术的先秦音乐史失去了自身的理论统一性.二是学界往往因过度重视诸子之间的思想差异而对一些融创性成果视而不见.事实上,先秦诸子乐论不仅一源分流,而且殊途同归.这个“一源”就是西周创立的乐制,而其“同归”则是《吕氏春秋》在兼采诸子基础上实现的理论融创.也就是说,中国先秦音乐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鲜明地体现出从“一源分流”到“殊途同归”的递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吕氏春秋》最终起到了集大成作用.

但是,在中国哲学、美学和音乐思想史中,《吕氏春秋》却往往因为它的“集大成”而被后人视为思想的大杂烩,认为它只有综合,没有创造.受这种学术偏见的影响,现行的中国美学通史或专史著作,要么对《吕氏春秋》弃置不论,要么对它的理论贡献难以做出合乎历史地位的评价.现在是对这一偏见做出校正的时候了.下面,笔者将通过对自然、心灵、空间、时间、适音、知音六个概念的分析,重建《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体系,并对其理论价值做出新的引申和判断.

一、音乐的自然本源问题

按照现代人的艺术观念,音乐的价值在于审美.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或情感愉悦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但是在中国社会早期,音乐却是哲学乃至神学的重要命题.比如在西周和春秋中前期,音乐主要被用于神灵祭祀活动,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艺术是建立人神感通的重要媒介.①此后,从春秋晚期至战国,音乐被形而上学化,像老子的“大音希声”、庄子的“天籁”之论,均意味着音乐成了哲学本体论的隐喻形式.从《吕氏春秋》对于音乐的定位来看,它无疑延续了这种关于音乐的神学和形而上学观念,但是就理论表述的清晰性和系统性而言,却是对这一传统的卓越发展.

《吕氏春秋·大乐》云:“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这里谈到了音乐的两个哲学起点:一是音乐生成所依据的法则,即“度量”;二是音乐的本体论依据,即“太一”.对音乐而言,“度量”主要指音律.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音乐的创制首先要以音准或声调作为法式,然后才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变化形成音乐.那么,这种作为法则的音律是如何产生的?按《吕氏春秋·音律》篇:“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等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也就是说,制定音律的依据是天地之气运动的合规律性(“天常”).具体言之,天地之气在交合中产生风,风与物的撞击产生声音.在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中,风会随着季节和月令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规律也就成为确定音乐调式或音律的根据.据此可以看到,从自然界的气、风到音乐的声、律,有一个顺向的生成过程.这样,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法则,也就成了人间音乐创制所依托的法则.《吕氏春秋·古乐》记黄帝令乐师伶伦作律,伶伦以吹奏不同长度的竹管发出乐音的不同来确定音律,道理与此一致.

再看音乐所本的“太一”.比较言之,“度量”作为天地运演的法则,是形式性的;“太一”则侧重于自然天道的内在本质,更具本体性.那么,这种形而上的“太一”与音乐的关联性是什么?《吕氏春秋·大乐》这样描述: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等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从这段话看,《吕氏春秋》所言的音乐虽然最终必然诉诸人的倾听,但它的存在根据却源于宇宙的本体.按照《吕氏春秋》设定的自然创化序列,宇宙的本源首先是太一,然后一分为二成为阴阳,阴阳交合绽放出生命的萌芽,进而出现事物的形体.进而言之,有形体的事物必然会发出声音,如果这声音是适度、和谐的,那么它就是音乐.这种音乐起源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但为音乐的产生确立了一个超越性的本体,而且也因此使作为艺术的音乐与作为自然的宇宙获得了同质关系.这种同质性意味着,无限浩渺的自然世界与人间的音乐相互贯通,宇宙可以理解为音乐性的,音乐也可以弥散为整个宇宙.这种“太一”论,为建构音乐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哲学的基础.

《吕氏春秋》从形式(“度量”)与内容(“太一”)两个方面理解音乐的起源,但无论它谈到的音乐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即自然.因此,所谓的音乐的形式起源或内容起源问题,可以归并为音乐的自然起源问题.这种自然起源论为《吕氏春秋》对自然的音乐化理解或音乐的自然化理解提供了哲学前提.比如,在《吕氏春秋》“十二纪”每篇的篇首,作者均用大段文字谈论每月的天象和物候变化,音乐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要素.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相应配合着不同的音乐调式,月与月之间的递变则应和着音乐的音高之变.这样,自然界的时间变迁被音乐化了.②与自然的韵律化和节奏化相一致,人事则应随着四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所举行的礼乐活动也应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这种音乐与世界的相互应和中,音乐因为对自然法则的遵循以及与自然的同质关系弥散四野,贯通天人,世界则因为自身运动变化的节奏和韵律而成为一个富有乐感的世界.

总结:关于免费吕氏春秋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吕氏春秋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统文化观视域下的吕氏春秋治国思想综述 摘 要:《吕氏春秋》编者在继承先秦各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整套理论,其中关于农业、军事及发展经济等方面的论述,也能够。

2、 吕氏春秋中养生观 《吕氏春秋》相传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宾客集体撰著,是一部古代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就养生思想而论,它是先秦诸子著作中。

3、 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美学特征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推动了音乐艺术事业的前进,丰富了音乐的形式,这个时期的音乐由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哲学思想的不断涌入,音乐的时代性特征表现极为。

4、 音乐美学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影响 因为应试教育的关系,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是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学习兴趣跟不上,学习效率也较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新课程改革,。

5、 吕氏春秋·诬徒教育心理其对当代教育 摘 要:《诬徒》是《吕氏春秋》中论教育的文章之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篇教育心理专论,该篇以“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为核心观点,阐述了学习。

6、 音乐美学主要流派 摘 要:自古对音乐流派的划分就没有固定界限,各派之间的主张也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自律派的主张以及自律派欣赏音乐的特征,并分析了他律派中内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