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现象论文 科学现象小论文 物理光现象论文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语法 物理现象论文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关于汉日语法现象论文范文 汉日语法现象中再归表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汉日语法现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汉日语法现象中再归表现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汉日语法现象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日汉语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日语语法中有很多汉语的影子,这是由于日语从一开始就受到汉语的影响.本文将中日语法现象中的“再归表现”加以对比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语法现象.另外,借助母语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掌握日语中的相关语法及用法.

关键词:再归表现 反身表达 动作主体

一、引言

所谓“再归表现”,是基于日语的说法,在汉语中,“再归表现”即“反身表达”,如反身代词“自己”.“再归表现”就是动作主体发出的动作,最后回到了动作主体身上,并通过这一过程完成该动作的表达方式.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句子的主语既是动作主体,也是动作对象.

在汉语中,关于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结论,也有很多结合英语“反身代词”进行的研究.笔者在学习中发现,汉语中的“反身表达”不仅仅局限于反身代词“自己”,有些动词也可以构成“反身表达”,但除了反身代词“自己”之外,少有研究相关表达方式的.本文借用日语中“再归表现”一词,将汉日语法现象中的“再归表现”做一简单的对比归纳.

二、“再归表现”的相似性

(一)反身代词“自己”和反身代名词“自分(自己)”

(1)方鸿渐急得糊涂,起身时没检点一下,同时掏出三百法郎对阿刘道:“拿去!那东西还给我.” (钱钟书《围城》)

(2)譬如小猫打圈儿,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橛乱转,就风趣减少了.(钱钟书《围城》)

(3)彼自身、镜でをいて、そこに救いがたい退屈さを感じ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った.(当他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的脸的时候,经常会感到一种难以救药的无聊枯燥.)(村上春树『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

例(1)中,主语“方鸿渐”做了“骂”这个动作,但是这个动作最后却作用在“自己”身上;例(2)中,“小猫”做了“追”这个动作,“追”的对象为“自己的尾巴”,所以其动作作用点也是回归到了自己的身上;例(3)中,主语“彼(他)”做了“眺め(凝视)”这个动作,这个动作的对象为“自分の颜(自己的脸)”,通过“自分(自己)”一词,主语所做的“眺め”这个动作最后作用在了主语身上.例(1)、例(2)、例(3)是很典型的“再归表现”,而在句子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汉语反身代词“自己”或者是日语反身代名词“自分”.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或者“自分”一词在上述句子中,这3个句子就无法形成“再归表现”.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日语和汉语中“再归表现”的用法是一致的.

(二)“动作主体+动词+自身的一部分”和“动作主体+自身的一部分+を+他动词”

(4)苏小姐夺过来,:“你这人怎么邋遢到这个地步.你就把这东西擦苹果吃么?”(钱钟书《围城》)

(5)他立起来转身,看见背后站着侍候的阿刘,对自己心照不宣似的.(钱钟书《围城》)

(6)おれは今度もをと思ったが、又みんながおれの面を見るといやだから、やめにして置いた.(此时,我又想鼓掌,但一想到被大家注视时那种怪异的感觉,还是放弃了.)(夏目漱石『坊ちゃん』)

(7)はじめて男は等柄の先で、をしながら、また歩き出した.(这个男人边走边用(捕虫网的)手柄左右扫着草丛.)(安部公房『砂の女』)

(8)今、桑は切株から土用芽を、食べごろの若葉をつけているそうだ.(据说从砍掉的桑树根部又长出了三伏新芽,而且长出了正好可以食用的嫩叶.)(井伏鱒二『黒い雨』)

例(4)中,“苏小姐”做了“摇”这个动作,“摇”的宾语为“头”,这个“头”是“苏小姐”身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苏小姐”做的这个动作最后是作用在自己身上的;例(5)中,“阿刘”“眨”“眼”,因为“眼”是“阿刘”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动作最后还是回归到“阿刘”这个动作主体身上.例(4)、例(5)都属于“再归表现”.在汉语中,像这类表达方式还有很多,如“点头”“招手”“伸腿”“洗手”“刷牙”“刮胡子”等.例(6)及例(7)里出现的“叩く(敲、打)”这个动词是典型的他动词,但当它以例(6)“手を叩く(拍手、鼓掌)”这样的形式出现时,“叩く”这个动作并不对其他事物发生作用,动作结果最后回归到“手”,即动作主体身上.因此,例(6)属于“再归表现”;例(7)中,“叩く”的动作对象为“草むら(草丛)”,其动作结果并未回归到动作主体身上,因此,例(7)不属于“再归表现”.例(8)中的动作主体“桑(桑树)”是无情物,无法根据自身意志进行某个动作,尽管如此,“芽を出す(发芽)”这个动作也是由“桑”自身的性质引发的自发性动作.我们认为这类动作也属于自身的动作,同样属于“再归表现”.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日语和汉语中“再归表现”的用法也是一致的.

(三)表示“穿戴”等含义的动词的“再归表现”

日语中,还可以用“动作主体+名词(非自身的一部分)+を+他动词”的形式形成“再归表现”,可以在这类“再归表现”里使用的他动词非常少,主要是一些有表示向身上增添某种东西的意思的动词,如“着る(穿)”“脱ぐ(脱)”“かぶる(戴)”“履く(穿)”“浴びる(淋)”等.这些动词,同样存在于汉语中,因此,汉语也可以使用这种形式来形成“再归表现”.

(9)彼は入浴後いつもをことにしている.(他经常用冷水冲澡.)

(10)妻はを、を買い物に行った.(妻子穿上红色衣服,戴上白色帽子后就去逛街了.)

(11)尽管有浴室,士兵们也不愿及时粘在.(王秀纯《美军官兵在沙漠中的生活》)

(12)她一身,精神抖擞,天真活泼.(胡思升《少年歌手的沉浮》)

在例(9)中,“浴びる(淋)”这个动作是动作主体的“彼(他)”进行的,但“浴びる”这个动作的作用也要回到“彼”的身上;例(10)中,“妻(妻子)”进行的动作“着る(穿)”“かぶる(戴)”最后回到了“妻”的身上.例(11)、例(12)中“冲洗掉”“穿上”也是如此,动作主体发出的动作,都回到了动作主体身上,并且到此动作才算结束.

总结:本文关于汉日语法现象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成语中的语法与文言现象 摘要: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其中之一源远流长,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与语言文化的节目开始出现在荧幕上,。

2、 考古学角度来看汉民族过程中匈奴融入汉民族现象 [摘 要]汉民族历史的演进,离不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民族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融合吸收了多个民族的因素,使其骨肉。

3、 英汉幽默语表现手法上的趋同分析 【摘要】幽默语通常使用各种表现手法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其中修辞方法最为常用。本文分析了比喻、双关、夸张三种修辞方法,以表明英汉幽默语形成手法的趋。

4、 运用逆因果结构解释越南诗歌中语法和语义现象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阮德民关于逆因果结构的理论以及几个逆因果句法结构分析和解释越南诗歌中的一些语法和语义现象,文中涉及的诗歌主要选自诗歌集《战士。

5、 当代高校中的汉服热现象分析 内容摘要:自2003年以来,汉服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在全国各高校掀起了汉服热。汉服,是对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服饰的总称。它作为一种遗传已久的传统文化。

6、 汉俄语在报刊中彼此借用现象 摘 要:外来词是民族与世界交往的体现,是展现民族风貌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使用资料收集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利用对比词源学、对比词汇学等手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