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医学论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投稿 创伤外科杂志是不是统计源期刊 中华创伤杂志稿约 创伤和急危重病医学是正规期刊 中华创伤外科杂志

关于创伤论文范文 大屠杀见证:创伤记忆和历史再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创伤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大屠杀见证:创伤记忆和历史再现是关于创伤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0周年,但对于纳粹大屠杀的研究和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战后对于大屠杀的见证分为三个部分: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德国人对罪恶的见证和历史的再现.幸存者的见证由于创伤后应激反应,充满了再现的困境;德国人的见证则聚焦于集体罪恶和个人罪恶的问责;而历史学家的再现则从道德的、法律的、文化的、现代性的角度规范了再现的过程.这三个部分体现了大屠杀见证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将成为历史经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这三个部分出发,对大屠杀的再现过程进行特征描述和归类,以求获得创伤后各类反应的发展逻辑及各种问题间的整体关联,在概念和经验上揭示和解释大屠杀的原因和现象.

〔关键词〕 大屠杀; 见证; 创伤;记忆;平庸之恶;齿轮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6-0014-08

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宣告结束.据统计,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以来,德国纳粹仅在波兰就建立起奥斯维辛等6座集中营,总计大约有600余万犹太人遇难,其中,奥斯维辛集中营就屠杀了110万到150万犹太人.大屠杀不仅是一场针对犹太人的的浩劫,也是一场以现代化的技术和效率集体犯下的罪恶,引发了战后对文明和罪恶、历史和记忆的深刻反思.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 LaCapra)、劳伦斯·兰格(Lawrence Langer)、夏洛特·德尔波(Charlotte Delbo)、索尔·弗瑞兰德(Saul Friedlander)、丹尼尔·戈德哈根(Daniel Jonah Goldhagen)、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多利·罗伯(Dori Laub)、恩利·维塞尔(Elie Wiesel)等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精神分析家和文化批评家从各种角度对于这场浩劫进行了书写和反思.正如奥斯特(Paul Auster)所言:“记忆,因此不再只是对某个人过去的恢复,而是对他人过去的投入,也就是说,历史——人们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是个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他自身之外的一部分.”〔1〕大屠杀在当今已经不仅是属于犹太人的集体创伤记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参照.克里斯蒂安·迈尔(Christian Meier)就宣称,应该把纳粹大屠杀纳入德国人自我认同的历史视角.他在《奥斯维辛之后40年》中,提出将纳粹大屠杀定义为“我们的罪行”〔2〕,对大屠杀的见证也因此成为现代社会认识历史、了解自身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创伤见证存在的再现困境,平庸之恶和齿轮理论,大屠杀历史再现等问题,也成为关于大屠杀讨论的逻辑发展的关节点.

一、创伤见证和再现的困境

1985年,拉兹曼(Claude Lanzmann)的《大屠杀》(Shoah,又译为《浩劫》)历时11年,以长达9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的方式,见证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细节.“因为正是他们的[幸存者]的声音暴露了所知和所应该知道的;他们是唯一的声音,表达了在面对全新且完全恐怖的现实时,人类的清晰洞见和完全的盲目.” 〔3〕这部纪录片开启了战后大屠杀创伤见证的纪元,帮助人们认识在历史事件中被压抑的沉默的犹太集体.从词源上看, “见证”(testimon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根“testis”,意思是witness.宗教上常用这个词来显示神迹并证实信仰.詹姆斯·杨(James. E. Young)在《书写和重写大屠杀:叙事和阐释的结果》中,追溯“testimony”的词根,确定为“witness”:

在英文的词源中,“见证”来自拉丁文的 “witness”(testi), 而witness来自抽象的概念,即感知(或得知)什么事,也指真正地看到什么的意思.去见证就是指“来作证”(to make witness)——见证既指目击者也指见证者,同时也指知识的.〔4〕

因此,见证常常提供了一种对于其读者来说,先前不为所知、不可得、或不可解的某个话题或事件的知识.弗朗科(Jean Franco)指出, “见证等更清晰地注册了一个新的阶级在公众领域中作为参与者的出现.见证覆盖了自传和口述历史之间的光谱,同时,见证这个词还指代着法律和宗教,以及同时作为目击者和公共事件中参与者的主体.”〔5〕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见证暴露了一种之前不为公众所知的情况或问题,它代表着在公众领域中一个新的阶级的出现.见证不仅指代个人的回忆,往往也构成了集体的记忆.贝弗利(John Beverly)指出,“见证中的叙述者必须代表(既是从模仿的也是从法律和政治的意义上)一个更大的社会阶层或组织.见证中的叙述者等以一个集体或组织的名义讲话.”〔6〕不仅见证是关于一个更大的组织的,个人的作者也常常在文本中被置换或淹没.因此,主体的位置倾向于“我们”,而不是单数的“我”.

然而,创伤见证意味着重新经历创伤事件,往往伴随着见证者再现的困境.一般来说,叙事结构提供了记忆的时间顺序,过去被移植成为一个故事,冠之以时间顺序,有开始、发展和结束.但是,创伤记忆中的叙事性遭到了破坏.凯如斯(Cathy Caruth)等人借用了弗洛伊德的Nachtraglichkeit (延迟deferred action)的概念,认为创伤记忆是“象征系统的中断,它连接的不是压抑、无意识、象征,而是和时间的延迟、重复和真实的回归相关.”〔7〕由于创伤最初常常作为知觉的碎片储存,创伤患者往往在创伤之后经历各种闪回,如视觉、听觉、情感的、运动的等各种感官形式的记忆碎片,这些成为他们最初记得创伤的记忆方式;而后随着闪回密度的加大,创伤才进入意识,也激发了更多的记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伤幸存者不是和过去的记忆一起生活,而是和一桩不能也没有发展,没有结尾,没有结束的事件一起生活.对于幸存者而言,这桩事件延续到现在,无处不在.”〔8〕创伤对于幸存者的危害不仅仅存在于事件原发之处,而且存在于之后对于记忆和意识的破坏.

总结:这篇创伤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氏穆斯林:记忆和历史 摘要:甘肃永靖是西北最大的孔氏聚居地,孔氏穆斯林是永靖孔氏中的一员。孔氏穆斯林是孔氏家族的特殊现象,也是回族社会的特殊现象。在500多年的历史中。

2、 一段温馨历史记忆 从合肥市中心的徽州大道向南驱车不到20分钟,便抵达烟波浩淼的巢湖北岸。艳阳高照,微风拂面,垂柳婆娑,碧波荡漾,八百里巢湖“中流还岛屿,傍市有楼台。

3、 直指人心形象历史见证 一大约30年前,我在评述周立波、周健明的长篇小说的论著《土地与农民的史诗》中,曾这么写道:《柳林前传》好就好在其成书之日,农村的经济改革只是。

4、 暖心历史记忆 59岁的诗人汪国真与世长辞,在诗歌界乃至文学界引发了一股怀旧风潮。与其同龄的文化名流和读者,纷纷用各自的方式追忆他们与诗人的陈年旧事,将那一段流。

5、 记忆、历史和叙事 小 引对于历史记忆,文学书写与历史书写,哪种更为真切,学界仍在争论。不说海登·怀特把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模糊化的极端走向,亨利·詹姆斯也早就直言。

6、 穿行大地记忆历史 作为一个久居他乡的外地人,火车成为我回还故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年春运的返乡人潮中,就有我“随波逐流”的身影。坐火车愈久、次数愈多,愈会对铁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