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林杂志订阅 道德的力量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意林投稿 林语堂论文开题报告 林语堂女性观文献综述 林语堂文献综述 林语堂开题报告 写林语堂论文 中国人的冷漠林语堂参考文献

关于道德经林语堂论文范文 道德经林语堂和ArthurWaley两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道德经林语堂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4

道德经林语堂和ArthurWaley两译本翻译风格对比是关于道德经林语堂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林语堂道德经读后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翻译.其中在部分用词上,译者的选择都会大有不同.本文通过对两位同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译者的译文进行部分比较,分析《道德经》英译本风格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道德经》 林语堂 Arthur Waley 翻译风格 对比

一、引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下两篇《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道德经》从修身、治国、用兵、养身论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思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先秦以来,各個朝代对《道德经》的研究就数不胜数,而到了近现代,国外有诸多学开始研究《道德经》.从1868年英国传教士湛约翰的第一本《道德经》英译本开始,其英译本数量逐渐增加,直至现在已有100多种译本.

《道德经》虽语言简洁明了,但因其史料繁多,且流传多种版本,仅中文版本的注译都争议不断,其翻译更是难上加难.而由于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翻译策略的不同,各个译者的译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通过研究《道德经》两个不同译本对选词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

二、林语堂和Arthur Waley译本比较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德经》 一章)

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the Absolute Tao;

The Names that can be given

Are not Absolute Names.(林语堂,2012)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亚瑟·韦利,1999)

在这一章中,两位译者的译文语言并没有采取过于复杂的词汇、句式,就像原文一样采用最为简单的语言来阐释“道”、“名”的概念,且两位译者的译文结构大致相同,从中可看出林语堂对英语语言的处理趋近于英语国家的Arthur Waley,但仍有些许不同.而两位译者对于“道”的翻译完全不同,在《道德经》中,“道”作为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且是整本《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充满东方特色,所以是否能将“道”翻译的合适尤为重要.

历代都会对文字随着时代,坏境的改变,对字词的理解有所变化,而“道”作为其中抽象概念,每个人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也使得“道”富含多种意义.但单从《道德经》看,“道”主要有三种意义:1.世界万物之始之母;2.天道或者自然规律;3.人间正道或社会规律.(许渊冲,2003)

林语堂在这里采用了翻译中的异化,将“道”音译成“Tao”,保留了“道”在《道德经》的抽象概念和一丝神秘色彩,且很好的将“道”从一而终翻译出来,保持了全文的统一性.而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林语堂的译本更有利于将中国古代思想向西方世界传达中国道家 “道”的概念,让西方能更了解“道”的思想.而Waley采用了翻译中的归化,将“道”意译成“The Way”,“Way”英文中趋向于“方法,道路,方向”,而这只是“道”的其中一种意思,道家的“道”更多强调的是万物的由来,自然规律.译文加上“the”强调了“way”特殊性来代指“道”,但是可能会使读者误解成抽象的“方法,道路,方向”,且缺失了“道”在《道德经》中的其他含义.《道德经》在句式排列方面十分有特色,每三字构成对句,具有诗的特性,朗朗上口.Waley选择不改变句式,尽可能使读者接触到自己熟悉的语体,有利于读者理解.而林语堂将译文两句话分为四小段,保留原文中句式结构,使译文和原文结构更能一一对应,体现出《道德经》诗经句式的特点,尽最大努力传达出严复在《天演论》“信达雅”中“雅”的境界.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十八章)

On the decline of the great Tao,

The doctrine of “humanity” and “justice” arose.

When knowledge and cleverness appeared,

Great hypocrisy followed in its wake.

When the six relationships no longer lived at peace,

There was “kind parents” and “filial sons.”

When a country fell into chaos and misrule,

There was “loyal ministers.”(林语堂,2012)

It was when the Great Way declined

That human kindness and morality arose;

It was when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appeared

That the Great Artifice began.

It was when the six near ones were no longer at peace

That there was talk of “dutiful sons”;

Nor till fatherland was dark with strife

总结:这是一篇与道德经林语堂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真心爱过三个女人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2、 林语堂吾国和吾民的后殖义解读 摘要: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依赖于他者的动态建构。林语堂从自身的文化问性身份出发,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了与西方相异的中国文化身份,修改了西方“。

3、 以林语堂译本为例谈庄子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摘要: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一般说来,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很难实现语言转换后审美的等效传达,而对于古典著作的翻译更是难上。

4、 闽南书写:林语堂精神范式的文化探源 摘要:林语堂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极为丰厚的内涵。如果说西方文化是穿在其身上的洋装或外衣,是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标准,那么,中华文化乃是他。

5、 叶落阳明山又见林语堂 林语堂故居坐落于阳明山的半山腰上。时值深秋,台北的秋意似并不浓郁,阳明山上依然满目苍翠,然而远远的,见一抹黄、绿、红相间的树影从先生故居的墙头探。

6、 林语堂论茶 林语堂爱茶、懂茶,也喜欢喝茶。在平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客人来了,端上一杯热茶是再平常不过。从小的时候,林语堂善良的母亲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