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演剧论文范文 职业演剧,学术追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演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8

职业演剧,学术追求是关于演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演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中华剧艺社即“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先后活跃于重庆、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为抗战剧运做出了杰出贡献.“中艺”成就的取得,与其演剧精神是分不开的.在长达六年的演出活动中,“中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戏剧理想与追求,主要表现为:不懈进取的革命精神,专注于艺术追求的学术精神,穷干、苦干的拼命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等.这也是“中艺”演剧精神的主要特征.抗战胜利之后,“中艺”的演剧活动出现了很大偏转,甚至远离了战时的演剧精神,整个剧团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团员精神极度涣散,最终导致了剧团的解散.“中艺”的解散是其演剧精神丢失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华剧艺社;演剧精神;解散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3-0114-05

中华剧艺社(以下简称“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是皖南事变之后,在中国的指导下,由著名戏剧家应云卫和陈白尘等人共同创办的民营职业剧团.自1941年5月成立,到1947年解散,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中艺”先后活跃于重庆、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演出剧目可考者有36部,为抗战剧运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个民营剧团,在抗战那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中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是与其演剧精神分不开的.应该说,不管是“中艺”的成立还是解散,都跟这种演剧精神的坚持与否息息相关.

1941年9月,“中艺”由重庆南岸搬往市区.同年10月11日,该社在重庆市区国泰大戏院举行了首场大型演出,当天的《新蜀报》在第四页《蜀道》栏目隆重推出了“中华剧艺社成立特刊”的专版.在这份“成立特刊”中,有两篇文章值得注意:一篇是陈鲤庭的《揭起新演艺运动之旗》,另一篇是郭沫若的《戏剧运动的展开》.这两篇文章如同纲领一般为“中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陈鲤庭认为:当前要进行一场“新演艺运动”,这种“新演艺运动”与“过去的新戏剧运动”之不同就在于,“过去的新戏剧运动”“是新剧本运动,作为新戏剧的特色的,主要的是在剧本的口口的方面,是它的活的语言,是它的现代的思想内容”,“过去的戏剧运动者的斗争,是为完成话剧口的文学的形式,为强调它的思想性革命性的门(内)容,从幕表制的文明戏,到遵照口话剧本口的话剧,是剧本形式的进展”,而“新演艺运动”则是一种新“演出形式”的运动.由于“新戏剧的思想的艺术的责任,我们的剧作家负担得太口了”,而“戏剧这综合艺术已经发展到了口口状态”,所以,这种“新演艺运动”就要求“新戏剧的演出人员应知分担这重任!不要老背剧作家的‘演说词’,要把这‘演说’内容消化为自己,用舞台的形象的语言,‘演’出来”,“努力做到这一步,将是新戏剧运动史的新的重要的一页”!因此,陈鲤庭郑重提出了“新演艺运动”的口号,“揭起新演艺运动之旗,将是现阶段口戏剧文化战士的责任!探求并实践到达新演艺之路,将列入我们的剧运者,演剧团体的工作日程”,并“希望中华剧艺社循这方向努力,更希望一切求进步的剧人与剧团循这方向迈进”.如果说,陈鲤庭的文章强调的是戏剧运动从“剧本形式”向“演出形式”之质的转变的话,那么,郭沫若的文章则是对“演出形式”以及演剧团体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对当时剧坛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的针砭.郭沫若认为:“在极困难的条件之下,靠着集体的努力,竟使这在前被认为只适宜于都市的演出,只适宜于智识阶级的鉴赏的新戏剧形式,在全国前后方普遍地获得了无限的观众,这是值得我们欢喜的事体.”所以,在“中艺”正式亮相山城的时候,他大声呼吁:戏剧工作者“应该扬弃”“全靠少数名演员来撑持的‘明星主义’”,“应该扬弃”“采取广大的组织而使多数演员失掉演习和竞赛机会的‘垄断主义’”,“应该扬弃”“集收多数剧本而无演出机会使作家丧失创作热情的‘体集主义’”,“应该扬弃”“不从整个戏剧运动着想,只站在小团体的立场而互相暗斗的‘门户主义”,.郭沫若的这四个“应该扬弃”的呼声犹如一篇战斗檄文,对“中艺”未来的演剧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艺”在此后数年间的演剧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应该扬弃”展开的,是对这四个“应该扬弃”的践履.由于这四个“应该扬弃”主要针对当时剧坛的不正之风有感而发,因此,它不仅对“中艺”剧团,而且对整个演剧运动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郭沫若和陈鲤庭的文章发表在《大地回春》演出的第一天,它不是对“中艺”演剧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是一个理论前导,它像一盏明灯指引了“中艺”剧团在黑暗中的航向.考察“中艺”六年间的演剧活动,其戏剧理想与追求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不懈进取的革命精神.众所周知,“中艺”创立的首要目的就是反抗国民党的高压政策,打破当时山城沉闷的局面.所以,剧社自创立之时就明确了自身的革命理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正是通过不断演出得以实现的.张逸生和金淑之在《记中华剧艺社》一文中说:“中华剧艺社自一九四一年成立,坚持抗战戏剧运动六个年头,发挥着插进敌人心脏的作用,对国统区大后方的进步影响是显著的.它演出了如《天国春秋》、《屈原》和《升官图》等指向反动派斗争而取得辉煌战果的戏和其他几十个优秀剧目,在推动抗战戏剧运动中起了杠杆作用.”作为国统区最著名的剧团之一,“中艺”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了引领剧运航向的先锋作用.从重庆到成都,以至后来到武汉,在无数次进步的演剧活动中都留下了“中艺”的身影.同时,他们通过自己的演剧活动也带动了当地剧运的蓬勃发展.“由于中华剧艺社的影响,成渝各地的戏剧团体频繁上阵,而且所演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党的作家和进步作家的作品,使反动御用文人无立足之地.”这确是实情.秦怡在回忆中也说:“当时在重庆地下党的支持和扶植下,我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一起,想以话剧为武器,唤起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当时反动政府假抗日的真面目.”不难看出,从事具有进步倾向的革命演剧事业是“中艺”全体成员的共识,而具体表现在演出实践中则以演进步作家的优秀剧作为主,而不演或拒演反动作家的反动剧目.1942年《屈原》与《野玫瑰》演剧之争即是明证.从《天国春秋》到《屈原》再到《升官图》,可以说,这些剧目的上演都紧密地配合了当时在国统区的方针、政策,充分展示了一个民间剧团从业人员的高尚情操和英勇本色.

总结:这是一篇与演剧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四川禅师在两宋间学术追求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蜀中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在成都出任昭觉寺住持。他的师父法演(1024—1104),属与苏轼同时代的人。

2、 加强青年干警职业引导,培养工作积极性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忠诚履行司法行政职责,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党。

3、 正确自我定位,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下就业竞争激烈,从新闻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每当有企业见。

4、 注重听读写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摘要:职业能力是影响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校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短板。本文作者。

5、 倡导积极职业教育,促进高职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摘 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校教师面临着新挑战,承担着新使命。高职校教师要奉行积极的职业教育理念,克服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加强阅。

6、 强化农业基地建设,农业职业教育 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具有职业性和农业性。农业类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拥有农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直接面向“三农”的高素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