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药学服务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公共服务文献综述 公共服务论文 参考文献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 农村公共服务毕业论文的英文文献翻译 公共服务设施参考文献

关于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和问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公共服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8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和问题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公共服务的概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议题所要回应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哪些不均等.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共服务是以单位福利的方式呈现和提供的,单位制度下的身份取向塑造了最初的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等.在市场化改革中,虽然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价格和货币实现了形式上的机会平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机会平等被市场化改革的其他作用扭曲.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回应的是计划时代以来累积的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公平问题.从价值追求上来说,基本公共服务的分配经历了没有价值考量、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变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身份导向;市场取向;实质公平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3-0069-05

基本公共服务①的概念自2005年在文件中提出之后即迅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旋即出现了一批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这些成果都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聚焦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少量涉及群体间差距问题,应该说,这些是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当前哪些不均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回应的问题?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感性地认为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唯一议题,可能会掩盖那些更深层的、更难以解决的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特别是在城乡、地区差别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差别?本文采用了一种历史的视角,梳理了从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到经济体制改革再到今天,中国社会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分配上的变迁,期望能回答这一问题.

一、计划时代:作为单位福利的公共服务

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单位”是中国城市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当时,由于国家要最大限度地将资金投入直接生产部门,对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短期效益不显著的项目形成了长期的欠账,这种情况导致了生产单位自行设法解决政府欠缺的功能,“单位办社会”成为一种事实.这种政府-社会关系的实质是政府在逐步夺取了社会资源之后,又无法彻底承担全部的社会功能,因此只能由社会集团或集团成员来自行填补“政府空缺”[1](p.55).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是通过这种复合了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的“单位”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的.而由于各个单位不同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社会地位,必然使单位之间在福利上呈现出差异,从而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最初形态.

单位社会的两个特征对福利分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社会中的单位是以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排列的,每个单位都隶属于特定的政权机构,在隶属关系上向行政级别看齐.在一定条件下,行政级别和资源权力之间有着替换关系[2](p.26).单位的这种因为行政级别而带来的资源支配能力对其成员的福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不同单位中,员工的福利有着很大的差别.正如表1所示,单位的规模和级别和其提供的福利种类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个人所在的单位不同,享有的福利也存在差异.第二,身份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社会中的社会群体被划分为干部、工人、群众三种身份,每个人就业的岗位决定了其身份.由于每个人并没有择业的自由,所以这种计划管理的分类转化为每个人先赋的差异,而由身份而来的权利和待遇使个人的生活被纳入以单位为组织的国家行政控制之中[3].单位社会的这两个特征,使得每个人在享受福利的时候因为所在单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身份和级别的人也享受着不同的福利,这种状况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就是身份导向,身份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享受福利的机会和水平.

资料来源:沃尔德:《关于中国城市中工作单位,制度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学》,1995年第5期第3133页,转引自李培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在农村社会,为了保障城市建设的资源需求,户籍制度将农民牢牢锁在农村土地上,造就了社会中的另一种身份.农民身份意味着无法享受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更无法享有城市单位中的各种福利.国家通过户籍制度、粮油供给制度、票证制度使得农民成为远离社会福利的一个群体.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单位福利形式呈现的公共服务在配给上有着浓厚的身份色彩和特权色彩.直到今天,计划经济时代分配福利的标准和方式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效应、改革中的种种困难使得许多公共服务的获取依然带有特权色彩.

二、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化的公共服务配给

1992年,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成为了改革的主旋律.在改革的浪潮中,传统的单位制度逐渐消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单位福利的社会化.改革后,单位的功能逐渐单一化,原有的福利功能逐渐被剥离交给了市场.单位福利市场化或者社会化的过程造成两种结果.

第一,由于单位福利逐渐被社会服务所代替,市场交易就成为享有这些服务的方法.在不考虑社会分化的情况下,这种以市场为媒介获取服务的方式和计划经济时代以身份为标准分配福利的方式相比较实现了一种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在市场化改革之中,原本存在于单位中的资源可以进入市场这个自由交换领域,这一方面提供了新的机会,新的分配方式,从而产生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使原有的那种强制性的集中于身份特权和身份限制的秩序格局受到挑战[4].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任何服务的供给和获取都是以价格标签为准的,在任何人面前价格是给定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享受这些服务.在这场改革之中,医疗和住房作为和每个社会成员关系最为密切的福利在供给机制上都遭遇了巨大的变化.

在医疗方面,计划经济时期的城镇劳保和公费医疗制度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医院的盈利动机也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之下被激发出来②,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改革之前个人几乎不用为医疗作任何支出,而到2002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次均门诊费用达到99.6元,次均住院费用为3597.7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达到430元和104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15.7倍和4.5倍[5](p.43).在住房方面,城镇住房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统包逐渐转变为商品化、市场化的供给方式.1979年起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从1979年到1985年的试点售房、1986年到1990年的提租补贴、1991年到1993年的以租代售、1994年到1997年的住房市场化改革初步确立和1998年以后的全面推进住房货币化和市场化等几个阶段[5](p.275).整体上看,改革的思路是不断强调个人在住房上的责任和市场在住房供应上的作用,国家和单位直接提供住房的方式被逐渐淘汰,到目前为止,城镇私有住房占住房总量的85%以上,城镇居民自有率在74%左右[5](p.294).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公共服务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分析 自从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档案馆确定为公共文化建设范畴之后,我国的档案学者及专家才逐渐开始研究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在研究内容、。

2、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问题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服务提供方式被西方各国广泛采用。近些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针对这种新的政府服务方。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共服务理念嬗变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既有观念,因此,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社会新变化,对于以人民为服务中心的政府行政部门来。

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 【摘要】随着国务院的关于户籍改革制度意见的发布,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城乡居民两种身份的情况即将结束,但是城乡的差异仍然存在。由于之前城市、农村的地理。

5、 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意义 [摘 要] 对于我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其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意义,分析了当。

6、 政府职能转变新趋势下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路径探析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呈现新趋势:一是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二是坚持职权法定,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建立权力清单;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