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李约瑟难题论文 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 有关李鸿章的课程论文 论文答辩的自我陈述李华的 参考文献李敏城市绿地系统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 李青侠论文

关于李善论文范文 从敦煌写卷看李善注文选的文本变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李善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从敦煌写卷看李善注文选的文本变迁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李善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李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对《文选》李善注文本的变迁过程,最早有李邕“补益”说,以及晚唐李匡义提出的“初注”“覆注”说.从情理上看,显庆三年到麟德年间李善任崇贤馆直学士、秘书郎时期(六七年间),以及上元二年到李善去世的载初元年,即郑、汴讲学的十四五年间,李善都有充裕的时间可能再次修改、补苴旧注;从事实上看,如把幸存的敦煌P.2528号《西京赋》残卷及P.2527号残卷与宋代明州本、韩国奎章阁本等比勘,写卷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注释缺陷,如其自定的“从省”的体例远没有贯彻到底,一些重要或关键的字词没能注释等,甚至还有注释的错误等.这都能在版本上证实李善注的早期风貌和“覆注”,即文本变迁的客观存在.至于李善“白塔寺撰《文选注》”、李邕“补益”说不可能、没有他注的窜入等,均可在事实上佐证“覆注”说的真确.这些进一步的补充、修正以及补释.极大地提升了李善注的质量,也最终从根本上促使了其注的经典化.

关键词:《文选》;李善“覆注”;敦煌写卷;文本变迁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9-0172-1l

作者简介:丁红旗,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海20024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文选》版本研究的深入,凡是探究《文选》李善注者,无不纠结、头疼于注释的增多、窜乱等问题,如对南宋淳熙八年(1181)尤袤《文选》刻本李善注文增多的事实,并尽力做出种种解释.反过来,如与无论是合刻本(如绍兴二十八年明州重刻本《文选》),还是单刻本(如绍兴三十一年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文选》刻本)比较,五臣注都没有较大的改变,不存在注释语段的大段脱落或变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的确,从现今能考知的第一个北宋国子监镂板的天圣、明道间(1023-1033)《文选》李善单注本,到元韦占九年(1094)《文选》第一个合刻本秀州本(五臣注在前)的出现,以及约在绍兴中后期出现的赣州本《文选》(李善注在前),持续不断的注释转换、调整,确实带来了注释的删削、变乱等.而对此李善注的增多、变乱,清人往往认为是“五臣乱善”的结果,如久负盛名的胡克家《文选考异》,在卷二张衡《西京赋》“大夏耽耽”下按语“二本注中字尽作‘厦’,亦涉五臣乱之”;“嗟内顾之所观”下按语“各本所见,以五臣乱善,又并注中字改为‘嗟’,益不可通”.这种没有因由的解释当然未达一间,更不能让人信服.客观上说,固然可能与尤袤本人也有一定的关联,如其曾在《文选跋》中提及“四明、赣上各尝刊勒,往往裁节语句,可恨”,为此可能补全了一些注释,也在事实上可能造成李善注释的增多;但溯本求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李善注本并非仅是单一的显庆三年(658)“诣阙奉进”(《上文选注表》)时的注本,而是存在多个注本,由此事实上造成了李善注本不同的面貌.这才是注释增多、变乱的最根本原因.今试疏证李善注“初注”“覆注”,即文本变迁的客观存在及其一些特色,以期抛砖引玉,进而对宋代《文选》刻本间注释的增多、窜乱能有一个新的客观评价.

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实际上要得力于解决三个问题,即李善是否“初注”、“覆注”,甚至“三注”、“四注”?探讨李善注文本变迁的客观存在及其特色.其子李邕是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益”?以及是否有他注的窜入?下面依次论述.

一、李善注文本变迁的客观存在及其特色

最早提及李善注有“初注”“覆注”,甚且有“三注”“四注”,是晚唐李匡义(字济翁).其在《资暇集》卷上“非五臣”条指出:

代传数本李氏《文选》,有初注成者,覆注者,有三注、四注者,当时旋被传写之.其绝笔之本,皆释音训义,注解甚多,余家幸而有焉.尝将数本并校,不唯注之赡略有异,至于科段互相不同,无似余家之本该备也.

遗憾的是,这一观点一直没能受到学者足够的重视,其内涵至今仍未深入发掘.其实,李匡义恰好道出了李善有多个注本的实情;只不过,时代久远,这个问题考辨起来比较复杂.今试推论如下:

首先需考辨李善的生年.据《旧唐书·李邕传》,其子李邕天宝六载(747)正月被杖杀,年七十余.族子李昂撰的《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墓志铭并序》为“年七十三,卒于强死”.今依《墓志》,则李邕生于高宗上元二年(675).载初元年(689)李善卒时,李邕年十五.另一方面,《旧唐书·李邕传》载李善“年老疾卒”,既称“年老”,据古人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的观念,李善至少活到了六十岁以上,否则称不上“老”字.今核《旧唐书》中称“年老”的例证,均在七十岁以上.此可佐证李善“年老疾卒”,至少应在六十五岁以上.今姑且以六十五岁计,则其约生于武德八年(625).这样,在曹宪的晚年,即李善的少年时期,在家乡求学于曹宪,在地域——曹宪晚年已移居江都,时间——李善已二十岁上下,和情理上——李善正是受学的年龄等,都较吻合.

从情理上看,显庆三年(658)李善上《文选》注时约三十四岁,这已是一个学术开始成熟的年龄,因为《新唐书·李邕传》明载李善“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既然能“淹贯古今”,称为“书簏”,其《上<文选)注表》中亦曾自言“勉十舍(取《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劳,寄三余(取《三国志·王肃传》董遇所言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之暇,弋钓书部”,都说明李善读书勤苦,且特别擅长识记典章故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注书基础.但也能想象,随着识见的增加、知识的累积,势必会对昔日的注释进一步查漏补缺、调整和充实,进而提高整个注书的水准,因为注书本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显庆三年到李善卒的载初元年,共三十一年——这自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修补和润饰先前的注释,更何况其晚年还一直在郑、汴间还专以讲授《文选》为生呢.当然,假如李善此后一直是官僚集团中的一员,忙于结交、应酬,像江淹腾达后落个“江郎才尽”般,也自是谈不上深入修改.这需看一下李善上《文选》后的经历.据李善《上(文选)注表》及《旧唐书》卷一上《儒学上·李善传》,显庆三年至六年,李善一直任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后转沛王(李贤)侍读、潞王府(李贤)记室参军,李善与李贤的交往当长且深一些.但是,不凑巧的是,李善所依靠的两棵大树——贺兰敏之、李贤,都先后在残酷的政争中失利.李贤重蹈了兄长的覆辙,调露二年(680),因受正议大夫明崇俨为盗所杀一事的牵连,被武则天借机废为庶人,永无出头之日了.一时间炙手可热的贺兰敏之,因奸污事发,咸亨二年(671)被流配雷州,后又被迫自尽.受其牵累,李善也被流配姚州(今云南,见《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志四》“剑南道·姚州”条).至于遇赦时间,据《旧唐书》卷四《高宗纪》,上元元年(674)秋八月,“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上元二年六月,“以雍王贤为皇太子,大赦”.则最迟为上元二年.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李善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敦煌本周易写卷的学术价值 内容摘要:敦煌《周易》写本的发现为《周易》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我们了解中古时期敦煌当地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对敦煌当地流行的王弼《周易注》。

2、 敦煌诗经写卷综述 内容摘要:敦煌《诗经》写本的发现为《诗经》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从1911年刘师培发表两篇关于敦煌本《诗经》的提要始,一百年来,共有三十多位学者发。

3、 敦煌写卷S.2702净名经集解卷背诸内容之关联性分析 内容摘要:S 2702《净名经集解》抄卷是一个典型的讲经和俗讲活动所用的“底本”,卷中有些内容看似偶然抄在一起,但从俗讲特点以及讲经与俗讲的关系。

4、 齐周梦方善缘李家平漆子朝南策英史美政 齐周梦夤夜泛舟黑龙江游船缓缓酒轻斟,说梦痴人认恶侵。国土沉沦真苦我,中华懦弱孰甘心?清风拂面心还热,老眼风枯泪复淋。夹岸华灯千万盏,更。

5、 李克强:抑制商品房投机投资性需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强调,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保质按期竣工,确保分配公开公平公正,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中低收入。

6、 李克强总理强调管好国家大家业,审计监督一定要跟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7日在审计署考察并座谈。他强调,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