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华诗词杂志 诗词投稿 现代诗词投稿 数学论文诗词 诗词历史参考文献 诗词百家杂志 诗词月刊编辑部 诗词如何投稿

关于诗词论文范文 沉沦诗词叙事文化心理空间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诗词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沉沦诗词叙事文化心理空间探析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诗词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最美古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沉沦》中存在借用田园诗意境、引述翻译外文诗和自作旧体诗等三种诗词叙事形式,展示了叙述人处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等不同文化心理空间的复杂状态,也使作品成为兼具小说和诗歌双方面特征的、在体裁上具有创新性的现代小说,这一形式上的变革从侧面反映了处于时代夹缝中的“五四”一代文人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诗词 叙事 现代小说 文本 文化空间

1921年10月,小说《沉沦》随着小说集《沉沦》的出版首次发表时郁达夫已经是个成熟的青年人,但此时无论是郁达夫的小说创作还是文体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都处于成长的“青春期”.因此,《沉沦》{1}中留下了不少青涩的印记,一个鲜明标志便是其中有大量的诗词叙事,具体表现在:借用田园诗意境,引述翻译外文诗和自作旧体诗.这些“青涩”的印记记录下了郁达夫最初走上现代小说创作的心灵历程和中国现代小说的抒情特色.别林斯基曾说:“艺术越接近它的某一界线,就会渐次地失掉它的一些本质,而获得界线那边的东西的本质,因此,代替界线,却出现了一片融合双方面的领域.”{2}对早期的现代小说来说,评论界对其关注主要集中于小说的一面,而忽略了其诗的一面.其实,没有哪个个别作品是某种文类——小说、戏剧、诗歌,或者其他——的完美标本,所有作品在文体特征上都或多或少是混合型.郁达夫的《沉沦》便是这样一篇兼具小说和诗歌双方面特征的、带有体裁上的不成熟性和创新性的小说.这一形式变革同时也折射出“五四”文人从传统的田园隐逸诗人向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文人转型的过程.

现代叙事学理论要求严格区分作者和叙述人,但郁达夫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文艺理论的忠实信徒,因此他作品中的叙事主人公有更多作者的影子.《沉沦》中“他”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生活轨迹等有很多是和作者郁达夫重合的,尽管如此,依然不应该把《沉沦》中的“他”完全等同于作者.写作《沉沦》时郁达夫已26岁,而《沉沦》中的“他”是21岁,即使以自叙传的笔法,26岁的郁达夫在书写21岁的郁达夫时也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境,这一点在《沉沦》的诗词叙事中表现鲜明.现结合小说文本来细致梳理一下这一表现所内蕴的不同文化心理空间.

一、借用田园诗意境

《沉沦》开篇不久就是一大段外景描写,把读者带入到一幅看似恬淡的自然风光之中:

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的拂上面来.在苍黄未熟的稻田中间,在弯曲同白线似的乡间官道上面,他一个人手里捧了一本六寸长的Wordsworth的诗集,尽在那里缓缓的独步.在这大平原内,四面并无人影;不知从何处飞来的一声两声的远吠声,悠悠扬扬的传到他耳膜上来.他眼睛离开了书,同做梦似的向有犬吠声的地方看去,但看见了一丛杂树,几处人家,同鱼鳞似的瓦屋上,有一层薄薄的蜃气楼,同轻纱似的在那里飘荡.{3}

这段风景描写虽然以散文的笔法写成,但却有着诗的意境,稍有中国传统文学修养的人很容易就能从中联想到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样叙事人“他”就以一个热衷山水田园诗的中国传统文人的面目出现.但细读这段田园风景描写又会发现其中不太协调的一点,从类似陶渊明田园诗般风景中走来的“他”手持的却是华兹华斯的诗集,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空间错乱.在无形的文化空间中,把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并置在一起,把公元5世纪的中国田园诗人和19世纪的英国湖畔诗人并置在一起,其实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跟西方近现代思想并置在一起.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和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虽然都擅长描写大自然,但其抒情主人公的内在思想却有很大的差别,陶渊明的诗产生于挂冠归隐后,诗歌的中心意境是隐逸和逃避,而华兹华斯的诗歌则源于对专制保守的批判,主题是强调个性解放和浪漫精神,整体意象是昂扬进取的.这二者一个内敛,一个外张,正是东西方文化内在素质的不同表现.而当“他”对这二者都热爱拥抱时,则表明其内心深处的矛盾心理,既被热情激进的浪漫主义所吸引,又无力摆脱成熟老迈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在这里,传统农业国的田园风光被移植到新兴工业国的城市近郊,外在风景的恬淡悠远跟下文中“他”内心的焦灼不安和对性的极度追求形成强烈对比,由此形成一种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种环境和人物的不协调源于叙事的张力,决定了《沉沦》内在的狂乱叙事和不和谐的审美风格,形成对中国传统的静穆圆润、协调完美的美学风格的挑战.

之所以形成这种错乱的文化空间皆源于叙事人所处的真实空间和由此造成的错乱的心理空间.此时叙事人“他”身处的是19世纪后期因师法西方工业文明而刚刚崛起的军事帝国——日本.这个偏置一隅的东方岛国曾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历代中华帝国面前,但经历明治维新强大后,却在十几年前打败了其曾经的师长之邦——大清帝国.为了国家民族的复兴,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又不得不到这个岛国上来学习,虽然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内心深处却无法接受这种师生关系的逆转.这种巨大的心理逆差在置身岛国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观念都处在发育期的年轻郁达夫感受起来更是刻骨铭心,以至于在二十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仍充满了情绪化:“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4}因此,作为郁达夫代言人的“他”的文化心理空间就呈现出一种错乱的状态,身处的真实空间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法制形成的强权意识,理想中追求的却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想,而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隐逸之风,这一错乱的文化空间投射到一个敏感脆弱的“他”身上,便形成一种自卑又自恋、自渎又自傲的错综情感,而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对所有人的仇视和怀疑.《沉沦》全文有五处写到复仇,而“他”仇恨的对象则从普通的日本人到日本女人,又从中国同学到自己的亲人,直至最后发展到对祖国的怨怼:“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5}正是由于师生关系的倒错导致心理时空的错乱和文化空间的错乱,这种错乱也表明处于20世纪之交的时代夹缝中的现代中国文人的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的心态反映在小说文本上则是山水田园诗的意境中徜徉着的是患有青年忧郁病的现代知识分子.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诗词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宗教皈依当代族群叙事文化生态探微 [摘 要]中国当代宗教题材族群叙事具有独特的生态审美价值。它不仅客观地展现了自然生态由“祛魅”到“复魅”的艰难,而且多元地呈现了各个族群文化生态。

2、 历代徐州戏马台诗歌文化旅游资源探析 摘 要:徐州戏马台是徐州汉文化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历代保存下来的相关诗作更不在少数,且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意蕴倾向可分为吊古咏史、重阳唱和。

3、 传媒语境下唐诗文化大众传播探析 【摘 要】 当下,传统文化的强势复苏为唐诗传播造就了文化认同、市场拓展的条件,也为传媒产业提供了观念转变、模式优化的变革契机。随着我国本土文化资。

4、 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个建筑物如果没有内涵就不会达到人们的需要。所以,在追求时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还。

5、 昌宁县文化旅游产业探析 摘 要 通过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性的分析,结合昌宁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昌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6、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征,新媒体以其强大的即时传播性、传播手段多样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点推动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多变性、开放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