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命运共同体大学生论文 文献综述法律职业共同体

关于共同体论文范文 世界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比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共同体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世界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比较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共同体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共同体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为应对全球问题,东西方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和中国 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观三方面对世界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比较.世界社会本体摇摆模糊,认识抽象封闭,价值观独断霸道;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具有明确的人类本体,坚持开放包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倡尊重融合的共同价值观.

关键词:世界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4.0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胡海涛.世界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比较[J].克拉玛依学刊,2017(4)8-12.

随着生产和交往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确认的事实.在经济和贸易领域,资本、商品、劳务早已在全球范围流动;在政治领域,国际合作、区域性联合已是明显的趋势;在文化领域,多元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碰撞融合.伴随着全球化这一辩证的历史运动,全球性逐渐表现为世界的一种不可逆的内在性质.全球化既带来了商品贸易的大范围流通,也带来了空气、疾病等全球范围的威胁,解决问题的范围逐渐由一国、一地区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以碳排放控制为例,只有在全球范围实现有序排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碳排放问题.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威胁,理论界也陆续提出各种学说协调实践中的难题.世界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两个比较典型的理论,比较这两个理论,对于阐释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 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体论之比较

1.世界社会:摇摆模糊的本体

世界社会是由国际关系学中的英国学派提出的,和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并列为英国学派理论的三大支柱概念.从概念发展来说,这三大支柱概念并非同时产生、并行发展的关系,而是在历史上有其先后顺序的.就概念的历史发展看,三个概念沿着国际体系、国际社会、世界社会的顺序产生并发展.国际体系最早由法国学者普芳道夫在1765年提出,到18世纪,卢梭等人把欧洲所有国家视为一个体系.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学派代表人物马丁·怀特发展了国际体系的概念,逐步把国际体系发展到国际社会概念.[1]18随着国和国之间政治交往之外的个人交往、非政府组织交往等的发展,国际社会概念在解释国际关系领域中的非国家交往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英国学派内部产生了世界社会概念.从这几个概念的演变可以看出,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的本体立足于“民族—国家”,其区别只是国际体系着重于“政治变量的国际关系组合及其各种组合的相互作用”[2]146,国际社会则是随着欧洲共同体利益和观念形成而逐渐形成的.世界社会则不只立足于“民族-国家”,而是有更广泛的涵盖范围.关于这一范围的广度,英国学派内部有两种不同看法:以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为代表的一派認为和国际社会以国家作为本体不同,世界社会以个人、非国家组织和跨国行为体为本体;[3]67约翰·文森特(R. J. Vincent)及其追随者则认为世界社会是对国际社会的超越,在本体论意义上,世界社会最终包含国际社会的本体.[4]169不论英国学派最终是否会成功调和世界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本体,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社会在本体论意义上处于摇摆和模糊不定状态.它既想在人类层次和非政府组织层次来探讨国际问题,又不愿放弃欧洲中心的国际体系规则.即使人类作为本体之一进入了世界社会的考虑范畴(这里的人类是以康德《论永久和平》中抽象的人为原型的),这种抽象的原型由于不具备现实的基础而注定无实现可能.

2.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的“人类”本体

同世界社会本体的摇摆和模糊不同,中国 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之日就以“人类”作为明确本体.这一本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思想和“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5]55“类存在”作为人的最高的本质存在,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的自由、自在、自为的存在.虽然人的“类存在”的具体表现是多层次的,例如个人存在、民族存在、国家存在、人类存在等,但在最高的层次上,所有人类都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人类作为本体在中国 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述中随处可见.例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到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和人类本体相联系的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思想在《 宣言》中明确被表述为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5]42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既是马克思共同体的手段,也是价值追求;换种表达方式就是人的全面的解放.中国 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本体论上是彻底的人类本体,在人类本体的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彻底摆脱了西方中心的偏见.

二、认识论之比较

1.世界社会:抽象封闭的认识论

世界社会源自于国际体系、国际社会,这一国际关系分析框架以国家和社会为逻辑起点,[6]8并且这里的国家就是欧洲的民族国家、社会就是指欧洲的社会.在不得不面对“人”的问题时,其基础是以欧洲白人为原型的康德的“世界公民”.至于欧洲的国家是如何形成的,欧洲社会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世界公民是如何通过抽象得来的,世界社会理论并不关心,也不予以阐述.从英国学派关于国际社会扩展到世界社会方式的描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社会理论的认识论含义.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认为欧洲社会的扩展逐步形成了国际社会,其他地区通过加入欧洲的国际社会而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3]30这一表述毫无疑问体现了欧洲中心的认识论思想.在这种认识论中,欧洲国家就是国家的样板、欧洲社会就是人类社会的典范、欧洲人就是优于其他地域和民族的优等人.这种认识论把欧洲国家、欧洲社会甚至欧洲人作为一种先验存在,这种国家、社会、世界公民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不需要证明的.世界秩序的形成、国际问题的处理,一切都可以通过欧洲的扩张来实现;通过把欧洲的国家模板、社会模板、欧洲人模板推而广之,在世界范围实现一种制度的大同,从而降低分歧,求得和解.不难看出,这种认识论是明显的独断主义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对自身理论和认识的前提不做反思,独断专行地把个体认识、局部认识强加于全体和全局.世界社会理论没有同国际体系、国际社会等理论得到同样平衡的发展,不能不说和这种独断主义认识论有很大关系.

总结:本文关于共同体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世界梦 提要 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中国梦”,一个就是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

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引发世界共鸣 如果将来历史学家书写历史,恐怕会将2017年描绘为全球化发展的分水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元年。是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 摘 要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着眼世界发展全局,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想、。

4、 三共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基石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用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则来落实。“三共”原则各自含有国际法的含义。共商是国际法治的民主化;共建是国际法治的共同。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联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類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外交战略的核心思想被广泛而深刻的提出,并且引导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

6、 全面打造新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推进国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尝试。人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