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从孝道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 大学生孝道的论文 孝道思想论文 孝道德育论文 孝道和大学生的论文 中国孝道文化论文

关于孝道论文范文 古代孝道的社会化、政治化对当前道德建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孝道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6

古代孝道的社会化、政治化对当前道德建设是关于本文可作为孝道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孝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孝道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古代,孝道被视为“德之本”“仁之方”,它植根于人先天具有的“良知良能”,可从中培育出爱、敬、仁、义等美德,并通过推己及人,行之天下,使家庭扩展为社会,发展为政治,成为稳定社会的基石,“孝治天下”的重要工具.“孝”文化虽然存在若干历史局限,但它所包含的合理性仍可以抽象继承.孝道最符合人的天性,以它作为道德教化的突破口容易被人们接受;孝道是善良的种子,它的生根开花必定会结出道德的果实;孝道是一种永恒的价值,它的升华可成就无私的博爱.社会化与政治化巧妙结合是古代由“孝治”到“德治”的战略设计,“倡”与“导”同时并举是古代推广“孝道”的战术举措.借鉴古人对孝道的社会化与政治化作无缝对接的战略思维,可以为当前推动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找到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孝道;社会化;政治化;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8-0090-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但也派生出一些消极现象,如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滑坡.早在改革初见成效但问题初露时,小平同志就忧心忡忡地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①为此,曾先后推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重要举措,但由于所提倡的内容较空泛,与民众的生活结合不紧密,故多年来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②要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符合人性、贴近生活、易于普及,而“孝道”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古人所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百善孝为先”等,即精准地揭示了“孝”在道德教化中的优先性与基础性.甚至可以说,古人的“以德治国”是以“孝治天下”为前提的.因此,以家庭为载体,以孝道为抓手,借鉴古代把孝道文化社会化、政治化的成功经验,也许可以成为推动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的突破口.

一、古代“孝道”文化及其社会化、政治化

一般而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形成的文化系统,必定有一个能使该民族维持内部稳定有序的基本价值,是一种能把社会控制内在化的思想工具.这种价值与工具又必定有它在特定环境中发育的生成逻辑.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政治型社会,传统文化是一种—政治型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把“仁”作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核心概念的话,那么“孝”的观念就是扎根在宗法社会土壤中原初的文化基因.因为与后起的“仁”相比较而言,“孝”毕竟是先在的文化元素,它源于氏族社会中天然的血缘亲情,其中已包含着亲对子的爱与教育及子对亲的敬与依赖.由于“孝”具有内在的凝聚力与外在的辐射力,所以在氏族社会向国家演进的过程中,“孝”就成为从亲情走向社会和政治的逻辑起点.美国学者赫斯

收稿日期:2015-01-17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12JZD003).

作者简介:王四达,男,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泉州362021).

孙力杰,男,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泉州362021).

科维茨认为,一个民族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可以视为该民族的文化焦点,也是该文化讨论最多的问题.“孝”可以说就是古人讨论最多的问题.汉代大儒扬雄在《法言·孝至》中说:“孝至矣夫!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孝”被强调到兼该(包容)百行,连圣人对此也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这一点上说,它又是传统中国的文化焦点.

所谓”孝道”,是从“孝弟”(通“悌”)两种亲情发展而来的尊亲敬长等善德的通称.朱熹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亲亲”即是血缘亲情最直接的体现.而在亲情中又以父母兄弟最亲,因此,孝亲顺兄就成为社会推崇的美德.从文献上看,这一亲情可上溯至尧舜时代,《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尚书·尧典》称帝尧“克谐以孝”,帝舜“以孝烝烝”,命司徒“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③.在圣王看来,如果人人皆能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便能实现家“内平”而国“外成”.可见古人很早就懂得良好的家庭可以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成为孝文化最有力的倡导者.《论语》对“孝”的解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奉养.“事父母,能竭其力”,且“唯其疾之忧”.二是恭敬.《论语·为政》曰:“今谓之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但“敬”还是有是非的,《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等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三是“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与“孝”密切相关的是“弟”(悌)的兄弟,“孝”与“弟”共同构成家庭教育的内容及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础.对“孝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弟”被置于诸行之先.有子则进一步把“孝弟”强调为“仁之本”,如果一个人从小能行“孝弟”,凡事专注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

孔子之后,孟子对“孝弟”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他敏锐地看到,“孝弟”植根于人先天具有的“良知良能”之中.《孟子·尽心上》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由于“孝弟”以人性为基,又是仁义之本,因此它可以推广到父兄辈及一切年长者身上.《礼记·曲礼上》曰:“年长以辈,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虽说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是比“孝”更根本的核心概念,但由于“仁”的内在精神是“爱人”,《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故最初的“爱人”便是“爱亲”.《孝经·天子章》引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因此,只要把“爱亲”“敬亲”之心扩展开来,“爱人”就在其中了.以这种“爱人”精神为基础,还可以借助社会培育政治,成为国家推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礼记·祭义》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由此,古人构筑了一个以“爱”为起点、“孝”为核心的社会系统,它“孝于父”“慈于子”“尊于师”“敬于长”“顺于兄”“友于弟”“恕于友”“慈于幼”“忠于公”(后来渐被扭曲为“忠于君”).它既贯穿在各种人伦关系之中,又渗透到政治生活之中,所以朝廷有“以孝治天下”之宣示,杜甫亦有“孝理敦国政”之主张.对此,蔡元培先生在《中国学史》中有一个总结性的阐述:“人之全德为仁,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于亲子之间,而尤以爱亲之情发于孩提者为最早.故孔子以孝道统摄诸行等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于其中矣!”④于是家庭就扩张为社会和政治.这就是“孝道”的社会化和政治化.通过这样的过程,“孝道”已演变为全民族的集体意识,无形中对其他价值观起到整合、协调的作用,由此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系统发育.可以说孝道是个纲,纲举目张.

总结:本文关于孝道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颐和园、圆明园英文导游设施建设调查 本文调查颐和园和圆明园的英文导游设施建设情况,通过对117名外国游客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游客注意到上述景区的公示牌上的英文存在错误,约57。

2、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和文艺 【考情分析】年份考点题型试题分布201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唐代“三教合一”潮流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

3、 应急警务内涵、学科认识和专业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安全因素相互叠加耦合,其中包括传统的安全因素与非安全因素、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等,对。

4、 鄂、豫、陕、渝交际区域古代官署地二十八所浅述 摘 要: 鄂、豫、陕、渝交际区域有古代官署地二十八所,历代统治者先后在这里设置的郡、州、府一级官署至少七十次,县级官署至少一百七十七次。本文一一。

5、 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原因 一、造成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的原因剖析(一)相关规定中超范围的评价要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第。

6、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优势、难点和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相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势(一)时效性更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是“先离后审”,“迟到”的审计报告已无法对领导干部任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