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济视野杂志 大视野杂志 视野杂志在线阅读 经济视野杂志社 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新视野投稿 门诊新视野期刊号 大陆桥视野投稿 视野杂志社 新视野刊物 科技视野杂志社

关于现代性视野论文范文 现代性视野中近现代出版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现代性视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7

现代性视野中近现代出版文化是关于对写作现代性视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随着史料整理的相对完成、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以及域外理论的引进,近年的出版文化研究借鉴现代性理论,对近现代出版物的内容及其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包含的现代性特征进行考察.这种研究视角深化了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但也存在简单挪用西方学术话语、泛化、先入为主、夸大、定量化研究不足等缺点.

[关键词] 近现代出版文化研究 现代性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3-0094-05

The Study of Modern Publishing Culture in the View of Modernity

Zhang Guogong

(School of Humanities,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31)

[Abstract] With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has been finishing collected relatively , the interven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heories , the publishing culture study has explored the contents of the modern publications and the modernity ref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using the modernity theory for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perspective has deepened the perspective and depth of the modern publishing culture study, which has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simple misappropriation of western academic discourse, generalization, prejudice, exaggeration and lack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Key words] Modern publishing culture study Modernity Reflection

1 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转型和跨学科理论的影响

大约自21世纪初开始 ,随着《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叶再生著,华文出版社,2002,四卷本)、《中国出版通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九卷本)、《中国出版史料》(宋原放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004,十卷本)、《民国出版史》(吴永贵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等以史料梳理为目标的多种大型出版史著作、史料集的完成,以及其他诸多断代出版史、专题出版史著作的出版[1],中国出版史研究大体发生由史料整理到史观透视、由梳理史料到学术阐释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近现代文学、新闻传播学、文化史、文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思想史等多学科研究队伍大量介入出版史研究,域外诸多和出版文化相关的著作和理论不断引进.这种跨学科、多角度、综合性的努力,推动出版史研究学术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理论观照得到深化.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大的文化范畴,“现代性”理论以其巨大的阐释能力成为覆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统摄性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共识性话题,为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全方面的渗透,也影响了相对冷僻的出版史研究.按刘小枫的说法,现代可以分为“现代化题域—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现代主义的题域—知识和感受之理念体系的变调和重构;现代性题域—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文化制度之质态和形态变化”[2]三个题域.学界的研究普遍认同,“现代性”既指时间取向上的“当下”“现时”,还指价值取向上的现在价值判断、对传统的反思等复杂内容.如汪民安认为现代性指16世纪以来首先出现在欧洲的社会事实和观念事实,包括政治、经济、技术、观念和社会组织层面上的逐步现代化.成熟的现代性,就是疆域固定的民族国家、 政制、机器化的工业主义、市场化的资本主义、主体—中心的理性哲学、权力和理性巧妙配制的社会组织,以及所有这些之间的功能联系.等等.同时,它展示出进步主义、发展主义等多种观念[3].概而言之,作为一个“复数”和“家族相似”的概念,“现代性”通常意指科技层面包括坚船利炮、经济现代化等,制度层面包括市场经济兴起、大面积科层化、工业化、民族国家建设等,文化价值层面包括世俗化、个人主义兴起等一组新式特征和内涵.在追索中国的现代性起源时,学界往往从器物、制度和文化心态三个层面入手.而在剖析器物层面时,现代性物质承载中的印刷文化和出版媒介,往往成为探索现代性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晚清民国,正是中国印刷革命、现代出版和现代文学等在相互影响、促进的共生状态中同步兴起和建立,即现代性全面展开和构建的时期,因此“现代性”往往成为研究此一时段出版文化的重要理论视角.

从学科关联性影响的角度来看,借鉴现代性理论研究出版文化这种研究路径,深受近现代文学史研究,尤其是海外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启示.陈平原在“大众传媒和现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2001)上发现,1990年代欧美汉学界先后受德国哈贝马斯“公共空间”假设和法国皮埃尔·布迪厄“文学场”学说的启示,广泛关注晚清以降报刊的文化传播功能和文学生产意义[4].最早用现代性理论来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来自美籍华裔学者李欧梵.早在参和撰写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时,李氏就注意到晚清文学报刊的发展等现代性特征,并用“现代性的追求”来定义1895—1927年的中国文学状况[5].此后他通过对包括流行出版在内的现代都市文化分析来考察中国现代性的方法[6],尤其是其代表作《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以其都市 式的敏感和症候式分析,发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新都市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这种研究视角,在当代学术界影响深远.李欧梵所谓的新都市文化,除上海城市建筑、电影等,该书主要剖析了以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生产以及《东方杂志》《良友》《现代杂志》等杂志为代表的现代印刷(出版)文化.李氏试图通过对上述都市文化元素的分析,努力阐释“是什么使得上海现代的?是什么赋予她中西文化共享有的现代质素?”[7]此外,美籍华裔学人王德威认为,“晚清最后十年里,一百七十余家出版机构此起彼落;照顾的阅读人口,在二百万到四百万之间.而晚清最重要的文类──小说──的发行,多经由四种媒介:报纸、游戏、刊物、杂志和成书.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小说即为报纸这一新兴出版媒介的特色之一”[8].这一出版文化背景,孕育了晚清文学丰富的现代性.自从他有感于此而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话语后,从晚清文学中寻找“被压抑的现代性”,成为流行的文学研究范式.受海外学术新潮影响,大陆的现代文学研究界,从出版文化现代性或曰印刷资本主义的角度考察现代文学的发生,成为一种自觉的方法论.如栾梅健认为中国的交通、邮政、印刷等在 战争后出现转型,影响着文学的现代性转型[9].王一川认为文学的现代性应从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文化语境压力、体验模式、传播媒介、语言、形象等考察,晚清的现代传播和消费群体等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性的文学场[10].

总结:本文关于现代性视野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编辑九记传承出版文化 近日,收到河北教育出版社老编辑张慧芝女士的《编辑岁月》一书,闲暇之余披览数次,颇有所得。虽然与作者张女士素不相识,但仍想向读者推荐此书。《编辑。

2、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 摘要:从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被打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斗争精神的有志之士,兴起了一场。

3、 后现代性和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文章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就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价值、历史真实性价值、社会价值”内涵和外延新的发。

4、 生态位视野下传统武术文化资源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借助生态位理论剖析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在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资源现。

5、 符号学视野中彝族竹文化 摘 要:彝族是喜竹爱竹、崇竹敬竹、祭竹的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与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

6、 北宋出版文化特点探析 【摘 要】 纵观中国印刷史,北宋处于极为关键的时期,北宋时期的雕版印刷业日趋成熟,刻书之多、规模之大、流通之广,不但前所未有,与明清亦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