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关于国学的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论文 电子杂志和传统杂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日本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关于论传统国学论文范文 论传统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论传统国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8

论传统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是关于本文可作为论传统国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国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这是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带来的危害,为了传播文化、延续文明,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国学课程,将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精髓著作作为学生的研读课本.利用好国学课,不仅能发扬传统文化精神,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作用.

关键词:国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084-02

一、穿越古今的对话:和圣贤为伍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书,而且是在从事“以人育人,以心育心”的事业,仁爱之心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儒家文化的精髓恰恰是“仁”和“仁爱”,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利用国学课把古人的言行和事迹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古人内心的思想.在诵读儒家经典著作的同时,向古人看齐,和圣贤为伍.

《三字经》无疑是国学经典,适合低年级儿童诵读,三字一句既方便记忆,又和小故事相结合,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先让学生熟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温席”“让梨”,从而引出人物的品质.在对人物的故事进行简单讲解后,让学生模拟“孔融让梨”的场景,亲自感受古人的美好品德.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和古人一样,在反思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场景的模拟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精神境界,仿佛和古人同行,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让朗读成为有意义的事:旧书新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小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若不在朗读上加入一些趣味性,就难以让朗读持久.“旧书新读”是在国学课上将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出来,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朗读儒家经典书目,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多样化的朗读非常有必要,随读、听读、记读、集体朗读、开火车朗读、小组竞赛朗读、记忆性朗读、串读等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

如在教学《百家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不断变换朗读节奏,来把看似无味的内容读得有意义,而且也调动了全班同学学习的 .老师引导学生将四字一句按照不同的节奏停顿,一三停顿或者三一停顿.一三停顿朗读时,对应姓氏同学要迅速做出回答,如当读到“赵等钱孙李”的“赵”时,赵姓同学要迅速回答“钱孙李”;三一停顿时也一样,当读到“周武郑等王”的“王”时,王姓同学迅速站起来接上“冯陈褚等卫”,接着卫姓同学也要接上“蒋沈韩等杨”,以此类推.学生要想让某同学回答下句,就必须将他姓氏所在的那句读出来,这样不仅自己思考了,每一位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了,因为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来回答了.这样的朗读训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也在朗读中得到了锻炼.

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树立榜样的作用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要让学生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得将他们眼前的“一叶”去掉,让他们看得更远,从而能够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总是顺着孩子的意思,孔子说“和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和之化矣”.在国学课上完全可以利用课堂的教学契机,以古今圣贤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教学到“孟母三迁”的时候,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详细的了解,清楚孟母为何多次迁移住址.

学生甲:住在墓地旁边,每天都能见到人们办丧事,时间久了孟子也就学习祭拜之类的事情,不利于他的学习.

学生乙:住在集市旁边,每天都是人们买东西的吆喝之声,时间长了孟子也就跟着这些人学习了,也不利于他的成长.

学生丙:住在学堂旁边,不仅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还能学习到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对孟子的成长是有利的,所以孟母最终选择住在这里.

师问:那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为伍,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呢?

学生1:学习习惯好的.

学生2:行为习惯好的.

师总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好自己的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前行.

国学课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学生的读读背背,要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学课的重要性,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要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四、课堂上的循循善诱:重点点拨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既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态度,我们在国学课上可以将这种精神延续发展,找到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重点知识或者学生当前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循循善诱式的点拨,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如在教学《论语》中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谋”的含义,教学开始时并不是直接将意思给学生进行讲解,而是借用和此相关的典故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师:大家知道“管宁割席而坐”的典故吧,谁能说说管宁为什么要分席而坐呢?

学生1:因为华歆看到达官贵人乘车路过就羡慕不已地跑去观看,管宁觉得他们的志向不同,所以要和他分开坐.

师: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谁知道后来俞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学生2:因为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俞伯牙的琴音,当钟子期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了,所以他从此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师:他们两个人都是为了志向而做出不同的选择,管宁觉得华歆和他的志向不同才分坐,伯牙因为缺少了和自己志向相投的人才不再弹琴,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中“从吾所好”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可见古人是多么的注重选择朋友.

在传统经典著作中,有很多语言是需要有生活基础才能解读的,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和生活经历所限,可能难以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就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把重点点拨出来,让学生借助类似的事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触类旁通:以国学课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他们都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国学课上,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小组间的讨论等学习方法,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后期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学上有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可以告诉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题目自然会找到突破口.学生审题不清的时候,可以告诉它們“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不要被假象迷惑,要在题目中找到关键点.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能很好地利用国学课的优势,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当前学习生活的影响.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在国学中汲取精华,让个人的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丽.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中华少年,2017,(18).

[2]李风琴.浅谈校本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促进——以我校校本课程《国学精粹选编》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

[3]张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新课程,2016,(8).

总结:该文是关于论传统国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 内容摘要:国学教育是我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课堂实行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国。

2、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在追求以人为。

3、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摘 要: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法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动校。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摘 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倡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中成为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简单、管理。

5、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感丰富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该学科的特。

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 要: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品德的知识性人才,在我国的知识教育中也始终坚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放在教学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