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地名命名的文化内涵论文的 呼伦贝尔地名文化毕业论文 地名文化开题报告 日语毕业论文从日本地名看日本 毕业论文中可以出现实际地名吗 岢岚县地名文化内涵就论文

关于地名论文范文 地名文化信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地名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地名文化信息是关于地名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说中虚构好听的地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 是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容以语言的形式而在地名上之残留.盐城作为一座以盐命名的城市,其城市中的地名也孕育着深厚的盐文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盐城;地名;海盐;海洋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64(2012)02—0039—05

对于盐业史、盐业文化的研究,学术界多集中于盐政和盐业经济的研究,欧宗祐的《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对我国古代以至民国的盐政,按朝代逐一进行了论述①.新中国成立后,区域性研究增强,重点集中于四川井盐、内蒙古盐业,以及两淮、两浙盐业②.在地名学领域,地名学著名学者华林甫著有《中国地名学史考论》③.而将地名学和盐业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主要为盐城地方学者,他们通过将城市变革史和现存海盐文化遗存结合起来研究,但是就地名缘由及其变迁并不够深入④.本文将从沿革地理学和历史学角度对盐城的地名进行综合分析.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表征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地名是活跃的文化细胞,特别是那些蕴涵丰富的重要地名,代表了中国文化经络上的关键穴位,组成一道道文化脉络,传达出中国文化之深处的信息.地名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包藏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一个地名常常对应着许多传说和故事,在这种叠加式的层累之中,曲折地反映出该地生活面貌的本真.毫无疑问,地名之命名,并非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在其生命的起点上,它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出生地之自然的和文化的胎记,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一地之名,赋予具有特定方位和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以名称,保存了其所代表的土地之地形面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从而成为其自然生态的档案,同时,它又记录了各民族独特的生活内容,包含了人们对地理实体的精神寄托,反映出该地民众的生存状态、活动轨迹、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特征.

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诚如学者们所言,一切历史必定和某些地点有关,因而都是地理的历史.从人文地理学上来说,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容以语言的形式而在地名上之残留,使其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地名作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而反映一地品格的特殊信息系统,留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独到认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联合国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以及“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人类不应该忘了自己的来路;我们对地名之时时触摸,就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追寻和怀念.

一、海盐历史文化积淀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是一座黄海之滨的城市.《盐城县志?序》中就称“盐城,淮之大县也”,足见其历史地位.

距今5000多年前,盐城地区就有先民开发的痕迹,起初是淮夷地,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吴国、越国、楚国.《史记?货殖列传》称盐城沿海一带“东楚有海盐之饶”.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在今市区范围置盐渎县.“盐城,本汉盐渎县,长百六十里,在海中.”① 汉时盐城盐业兴旺,已设置盐铁官署专司管理.东晋义熙七年(411),改盐渎县为盐城县,因为这时候此地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渔业兴旺、盐铁手工业繁荣.从此,“盐城”这个名字延续至今.

经历“贞观之治”后的唐代,国家富裕,国库充盈,盐业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第五琦改革盐法.即:在淮南盐区的海陵、盐城置监院,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条件,招募无业游民到两淮地区煮盐.

唐政府在全国所收盐税“岁得钱百余万,以当百余州之赋”,“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②.淮南盐税约占全国盐税一半,而盐城盐税又约占一半,可见盐城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在地方志中有“剧邑”、“上县”之称.

宋初,在东南盐区设提举盐事司管理盐业产销,下设分司,各辖盐场.今天在平坦的苏北平原上有一条北起阜宁南至吕四镇全长三百多公里的范公堤,它是一条重要的地貌界线,标志着全新世内相当长时期的古海岸线的所在③.范公堤的修筑,“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之功用”④,盐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真宗时(998—1025),境内二监年产盐达107万石以上,仍为淮盐生产之冠.

元明两代,在扬州设两淮都转运使司,境内13个盐场皆属其管辖.清代,产盐省各自设盐政,各盐场均设大使.嘉庆六年(1801),境内产盐118.9万引(每引200公斤,折23.8万吨),占两淮盐产总量之59.4%.清中叶后,因海势东迁,产量渐减.清末,境内11场年产仅10.8吨.

民国初,在两淮设盐政局.盐区废灶兴垦,境内63家盐垦(垦植)公司相继开发滩涂,种植粮棉.这就是发生于江苏沿海滩涂的“废灶兴垦”运动,此运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年盐垦公司驻地和一些以棉花为主的商品集散地大多发展成沿海的城镇.比较著名的是民国6年(1917),张謇创办了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大丰市的“大丰”地名的起源.大丰地界原为煎盐场所、配煎草荡和滩涂,清末民初,在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废灶兴垦”运动,兴办股份制的盐垦公司,从而使大丰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丰的名字、大丰的事业、大丰的发展无不和张謇有关.

裕华镇地名源自民国11年陈仪创办的裕华垦植公司.而新丰、阜丰、广丰、德丰、成丰这些带有“丰”字的地名,则源自大丰盐垦公司各工区的名称.“丰”字寓意“丰收、高产”,取此名带有祥瑞之意.通商镇取自于民国8年张謇创办的通燧垦植公司和民国19年赵汉生创办的商记垦团两个盐垦公司各集一个字而得名.

例如射阳县合德镇,张謇在此建合德公司兴垦,得以发展为城镇.千秋港原是1919年华成垦植公司总部,取“立业千秋”而改现名,现已成为射阳县北部交通重镇.通兴镇原为渔村,自华成公司开发以后,南通移民剧增,1931年兴镇.大丰市大中镇自1917年大丰盐垦公司成立,聚落初建,1926年兴镇①.沿海地区的新丰、裕华、通商、南阳、三仓、新街、三余、海复、日新河等兴起的农垦城镇对沟通城乡产销渠道,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1937年,淮南盐区已建成市镇27个,成为沿海的经济中心.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地名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地名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由屈辞古地名的文献看中国古地名文化 〔摘要〕 屈辞涉及诸多古地名,后世学者对这些古地名的阐释透露出中国地理文化以及国人地理观的诸种特色,如先秦地理观为基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世界地理意识。

2、 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地名文化 摘要:本文从川东南地名出发,运用统计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析土司制度在川东南的实行对这一地区地名命名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以地名为导向探寻相关。

3、 信息技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作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不断渗透,对学校文化建设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

4、 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班级网络文化 内容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校园的建设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网络平台。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开通教师邮箱、建设网站班级主页、班级博客、班。

5、 图书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信息服务 摘 要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着密切联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定位,指出了图书馆信息服。

6、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 摘要: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信息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高校图书馆作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