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凝视论文范文 记忆、展示和凝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凝视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记忆、展示和凝视是关于凝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凝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一展示一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路径,提出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型、乡村地方感培育、乡村文化记忆载体化及遗产“展示一凝视”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乡村文化遗产;文化记忆:文化展示;旅游凝视

2013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 73%,较之1949年的10. 6%增长了4倍1.伴随着农村传统村落的大量消失,乡土建筑、节日、习俗等乡村文化遗产也日渐式微.村庄“悄悄地逝去,没有挽歌、没有诔文、没有祭礼,甚至没有告别和送别,有的只是在它们的废墟上新建文明的奠基、落成仪式和伴随的欢呼.”(李培林,2010)然而,在这种“欢呼”声中,也产生一些对乡村遗产的反思.如,我国近年开始了传统村落保护行动,目前共有255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末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保留农村传统风貌”,“让居民望做到见山、看做到见水、记做到住乡愁”.一方面,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保护”与“利用”又时常演化为一组对立的矛盾(蔡梦吟,2014).本文为此构建了乡村文化遗产的“记忆一展示一凝视”模型,结合案例研究,揭示乡村遗产的本质,并提出保护利用原则和实现路径,试图解开这一症结.

1 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呈现

1.1社会变革的助推

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使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瓦解,在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大量农民迅速获得市民身份,而与之相对应的身份认同感并没有及时形成.由于农村人口的市民化,城市和乡村表面上疏离了,在人口、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联系却在加强.于是,在城乡二元对立之下,城市人产生一种“回望”情节:乡村是很多城市人集体记忆的源泉,乡村里的“他者”正是城市人“自我”的映射;机械刻板的城市生活使市民产生逃离,宁静的乡村自然成为“诗意的栖居”的最佳场所.Graburn (1977)认为,人们通过旅游远离世俗生活,度过的是“一段神圣时光”,具有很强的仪式性.通过旅游,城市人由机械的日常生活进入宁静的乡村世界,通过参观传统民居、体验乡风民俗等,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达到一个神圣的“高点”,并借助这种神圣旅程的仪式感缓解身份焦虑,寻求社会认同.因此,对城市个体而言,旅游的出走和回归,这种表面的线性往返行为转变成了螺旋式上升的社会化过程(见图1)1.

1.2文化思潮的催发

历史上不同文化思潮的涌现冲击着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19世纪下半叶,斯宾塞、泰勒等人提出文化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进步”过程,由此产生了不同文化类型的高下之分,尤其是将现存的具有原始部落色彩的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乡村地区的文化形态视作当前先进地区高级文化的早期缩影(塞维斯,1991).这样,西方世界以外的国家,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被贴上了“蒙昧时代”的标签,置放于文化金字塔的最底层,除了作为“文明时代”极少数人类学家的研究标本外,鲜有人问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博厄斯为代表的文化相对主义提出完全相反的主张,它给每种文化以独立观照,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各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感情,自己的死亡.”(斯宾格勒,1993),作为扎根于“土生土壤”的乡村文化也逐渐为人接受.随后,在全球化语境下发展出对文化多样性的高度认同,乡村不再是少数上层阶级的私人休闲领地,而成为更多的普通大众眼中的风景(Darby,2000).由此,传统的乡村逐渐被赋予更多的遗产色彩.从少数府第豪宅到大量传统民居,从乡土建筑实体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孤立的文物点到整体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乡村被全面遗产化了.

1.3大众需求的转向

旅游活动在由少数精英向普通大众扩散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一是旅游动机由追求宏大叙事向草根叙事转变.“许多当代文化展示已从的、仪式性的形式描绘转向民间.以往那些‘房前屋后’的琐事现在取代了盛况与辉煌,获得了新的大众魅力.”(Dicks,2003)有人将人们从高雅艺术品转向对普通事物的迷恋的行为视为“从圣像走向怀旧”,它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对精英主义的反叛(Urry,2002).有研究表明,一般民众更倾向于那些平凡的、保存良好的乡村景色,而非特殊的旅游景观(Jones,l987).正因如此,乡村作为典型的平民史展示场所,相对于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等具有更大的魅力.二是旅游行为由单纯观光向深度体验发展.传统“观看—F的旅游目的地,是脱离于地方社会生活的物质实体或舞台化表演,常因为当地人的缺席造成割裂感.而旅游体验重视在旅游世界中与当下情境的深度融合(谢彦君,2011),离不开具体的场所、氛围和情境,因此需要当地人的参与.乡村包含了社会空间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是物和人同时在场的文化空间(朴松爱,樊友猛,2012),乡村旅游具有了满足这种旅游需求的独特优势.

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乡村的多元、活态、平民形象被凸显、构型和强化,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如何协同便呈现为当下迫切的问题.

2乡村遗产的“记忆一展示一凝视”模型

2.1 文化记忆:乡村文化遗产的吸引力所在

“文化记忆”概念最早由阿斯曼等人提出,认为,文化是充满符号的世界,它赋予人类以稳定性与持续性.要求稳定化的愿望使人类对其周围的物质世界产生形式化的意志.工具、武器、器械、陶器、图画和建筑物等,都是人类将物质世界形式化的表现,这个形式化遵循着一般性规律,因此能够对每个物体进行形态学分析.同时,这种形式化意志不仅影响客体,而且影响行为自身,被形式化了的行为称之为“仪式”.仪式承载着记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将一种意义内容长久地稳定化(阿斯曼,2012).简单说,文化记忆是指人类通过将客观世界和自身行为形式化并嵌入到集体意识之中,通过代际传递求做到人类发展的稳定和持续.文化记忆在表现形式上包括实践(形式化了的物质世界)和象征(形式化了的仪式)两个层面.

总结:这篇凝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记忆、视觉和中国摄影 从童年时代的记忆开始,人们最初看到的图像将展开一个延续一生的提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以及意识到什么。从壁画到绘画,从照片到荧屏,不同的媒介印记是。

2、 寻梦环游记:记忆、家庭和梦想 迪士尼电影工作室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推出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由曾成功执导过《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的李·昂克里奇导演,。

3、 国家记忆中的叙事工具、事实和快速思维 [摘要] 研究借用了心理学中对记忆的划分和欧洲学者维果茨基(L S Vygotsky)、巴赫金(M M Bakhtin)等人的中介概念,认为。

4、 你名字。旅程、幻梦和记忆深处天堂 如果要用一部电影来代表2016年的日本影坛,年轻导演新海诚的这部剧场版动画《你的名字。》绝对当之无愧:这部片子于8月26日在日本上映,9月22日。

5、 对四环节教学模式之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和实践 当今课堂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四环节教学模式适应了当今课堂改。

6、 记忆、历史和叙事 小 引对于历史记忆,文学书写与历史书写,哪种更为真切,学界仍在争论。不说海登·怀特把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模糊化的极端走向,亨利·詹姆斯也早就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