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蒲松龄作品中的地域文化论文 蒲松龄投稿 蒲松龄论文 蒲松龄杂志社 宿松教育局2018年论文评选通知 混龄教育论文

关于蒲松龄论文范文 蒲松龄编辑部就杂志走访申城学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蒲松龄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蒲松龄编辑部就杂志走访申城学者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蒲松龄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蒲松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经上海大学朱振武教授牵线组织,2014年3月15日,《蒲松龄研究》杂志焦伟主编、王清平副主编等一行三人做客上海大学,就聊斋学的发展前景和《蒲松龄研究》杂志质量整体提升等问题虚心求教于申城学者.参加本次座谈的申城学者有《中国比较文学》主编、博士生导师谢天振教授,《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执行副主编、博士生导师乔国强教授,《上海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李孝弟博士和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朱振武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研究生聆听和参加了这次研讨.

在焦主编介绍过《蒲松龄研究》杂志和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故居的基本情况后,学界耆宿、《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天振教授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指出了聊斋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谢主编首先高度评价了创刊近三十年来《蒲松龄研究》一贯的学术坚守.《蒲松龄研究》是仅以一位作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文核心期刊,因此聊斋学的发展方向与杂志的质量休戚相关.谢主编指出,《蒲松龄研究》中刊登的论文多属于传统的文本解读与主题研究类型,数十年来这种研究方法在国内已相当深入,新一代学人进行新解读的难度增大.因此,要谋求《蒲松龄研究》和聊斋学的发展,还应结合新的研究方法,拓宽聊斋学研究.

谢先生从译介学角度指出聊斋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在所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聊斋志异》是世界范围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仅在英语世界就有近20个译本.《聊斋志异》在国外的传播与译介大有可研究之处.研究《聊斋志异》的海外接受不能仅限于资料的发掘,而且还应研究聊斋在国外产生接受和影响的深层原因,这对于当前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很有借鉴意义.作为一本专门研究聊斋的刊物,蒲松龄研究需要以杂志为载体,进一步推动蒲松龄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同时提高杂志本身的学术影响力.可以举行蒲松龄短篇小说翻译竞赛之类的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译稿,借活动吸引世界对《聊斋》和聊斋学的注意.随着中国国力日渐上升,对中国文学文化感兴趣者愈来愈多,类似的活动有受众基础存在,与聊斋学研究也是相辅相成的.

聊斋学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也有很大空间.比较文学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单单是不同作品和作者的比较.王主编提到增设短篇小说研究等栏目,就短篇小说这个体裁进行研究,可以从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入手,研究作品的体裁,为聊斋学开辟研究余地.

谢主编认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入手研究《聊斋志异》民间传说源流的方法目前尚鲜有问津.他说田螺姑娘之乡浙江无论如何不会产生《聊斋》里的狐鬼花魅等神怪形象.文学的民间想象具有很强烈的地域色彩,因此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角度入手研究《聊斋》故事的流变等不失为值得尝试的研究方法.

国内学界对《聊斋》文本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继续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很难超越前人成果,因此现在的《聊斋》研究要超越文本,进行跨学科的尝试.文本以外的东西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对文本的了解.谢天振教授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的例子.叶教授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入手,以出土文物的铭文考证夏、商、周的断代史,再返过来印证文本资料,做出了传统的依托于历史文献的史学研究所无法实现的成果.聊斋学研究可以以此为鉴,从民俗学、文学人类学、考古学、文物研究等文本外的方面入手.要将聊斋学研究推向深处,就要把眼光扩展到文本以外,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研究《聊斋》和蒲松龄背后的深层文化现象.

最后,谢主编指出,要让聊斋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广的影响,就不能局限在传统作家和文本研究的小圈子里,要走出学科,走出文本,走出语言,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样对《聊斋》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蒲松龄研究》杂志作为聊斋学研究的专门刊物,可有意识地多刊登超越了传统文本研究、视野比较开阔的论文,为聊斋学的发展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这样才能让编辑部辛勤的劳动更多地受益社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前《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执行副主编乔国强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办刊心得,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给出了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要想把《蒲松龄研究》做得和鲁迅研究、莎士比亚研究一样,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就要借鉴鲁迅研究与莎翁研究的相关经验.书肆中常见的蒲松龄作品也只有《聊斋志异》,其他的作品如诗词、俚曲等普通读者基本看不到,只有专门的研究者才会注意到.

乔主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从综合配套的角度考虑.要想把聊斋学做大做强,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普及其社会影响力.莎士比亚研究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研究者在不断的发掘,不断有新的研究问世.乔主编在英国期间多次参观,感受颇多.在莎士比亚的家乡,有莎士比亚剧院、故居、书店.世界各地的人们既可以旅游,感受当地风情文化,又可以观看莎士比亚戏剧,末了,还可以买到莎士比亚全集,在书上盖上当地邮戳,很有纪念意义.这样,莎士比亚的附属产品就出来了.而《聊斋志异》的影视作品在热播后,一系列综合配套的产业并未出现,《聊斋》并未更深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乔主编还强调现代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远比纸质的媒体传播速度快.《蒲松龄研究》另外还应注重公关的作用,与当地政府、媒体还有宣传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利用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

接着,乔主编从杂志本身着眼,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建议.他指出,《蒲松龄研究》的大部分文章只是针对文本,过多沿袭传统的研究路数,这对一个杂志来说谈不上拥有一个配套的体系.我们必须是既有文本分析,又有理论归纳,甚至演化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比如说,这种神怪体小说的叙事模式是什么样的,这种叙事模式对后期作家有哪些影响;再比如应用生态研究、心理研究、界面研究、认知方面的研究等一些理论,进行全新的阐释.这个话语层面的“配套”就是谢教授所说的跨学科研究.

另外,《蒲松龄研究》的稿件来源范围不广,高校中专门从事《聊斋》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投稿尚需增加.编辑部要主动向一些优秀的学者、知名高校研究者约稿.海外聊斋学的研究成果也要适当引入.此外,投稿者地域的布局也要合理,《蒲松龄研究》不宜成为某一地区学人的专属阵地,要向全国该领域的优秀学者约稿,稿源质量要高且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征稿启事里,匿名评审、同行评审、出版周期等信息都要明示.

总结:该文是关于蒲松龄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蒲松龄游幕宝应来龙去脉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蒲松龄在康熙九年(1670)十月应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到江苏宝应县为其做幕宾,及至翌年康熙十年(1671)秋辞幕归里的来龙去脉,有。

2、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 摘要:蒲松龄《农桑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管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农业管理学文献价值。书中主要涉及到对佃户、雇工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租佃关系中对出。

3、 简论蒲松龄之作文化意蕴 摘要:在蒲松龄的三百多篇散文里,代笔之作有二百多篇,达三分之二以上。代笔之作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一个特殊群体——不得志而。

4、 陆判看蒲松龄世俗理想 摘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孤愤”之书,其中寄寓了作者比较崇高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但由于他是一个僻处乡间、在科举道路上挣扎大半生、为了。

5、 蒲松龄文化茶座 蒲松齡先生除了进京赶考,很少出门游历。他在家乡舌耕数十载,一辈子过着平淡的生活,按理说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写作素材。可是,他偏偏写出了一篇篇为世人称。

6、 蒲松龄写地震 喜欢道鬼说狐的蒲松龄亲身经历过一次地震,他当然不会放过这种难得的机会,于是留下一条地震“博客”,这既是文学作品,也是新闻作品,更是宝贵的地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