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学位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开题报告ppt范文 生论文要求 医学生论文 音乐生论文 生论文盲审 生毕业论文字数 于润生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领域 杜荣计算机工程毕业论文 在职生论文学术期刊发表 商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生毕业论文答辩 在职生论文答辩ppt模板

关于杜润生论文范文 杜润生经济改革和思想述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学位论文 原创主题:杜润生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3

杜润生经济改革和思想述评是适合杜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杜润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杜润生先生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非常丰富,文章就四方面作简述:一是关于“农民定、天下定”的战略思想,二是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想,三是改革要过“市场关”和“关”的思想,四是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思想.学习研究杜老的思想,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改革深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改革 “三农”工作 家庭承包经营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043-03

杜润生先生是公认的深刻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一号文件.对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为了中国农民的自由和幸福,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之路,杜老毕生为之艰辛探索,殚精竭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因此,学习研究杜老的学术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改革发展意义重大.杜润生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山西经济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杜润生文集(1980—2008)》中.

一、关于“农民定、天下定”的战略思想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了解中国国情,了解农民,看到了农民的力量.他领导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完成革命,并提出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分期分批发展农业合作化的方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偏差,违背自愿、互助、的原则,对农业合作化的工作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一夜”进入高级社,使农村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杜润生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他指出,我国人口多,农民多.“农民不富,中国不会富;农民受苦,中国就受苦.农业还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中国就不会现代化.农民定,天下定.世界上有许多伟大事业,如果能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事业.”(《文集》32页)

随着农村改革的突破和生产力的解放,粮食超常规增长,杜老在1984年1月指出,“农民的命运,也就是国家的命运”;“农民的前途,也就是国家的前途.”(《文集》164页)在当年11月12日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吃饭问题是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吃饭问题,人民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发展.”“吃饭问题非要自己解决不可.”“没有饭吃的时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了饭吃的时候还是基础.”(《文集》233页、234页)

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得农村工副业发展较快,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加之波动,局部地区农民向农业投入,尤其是向粮食生产投入的兴趣减弱.杜老针对这一问题,在1986年11月提出,“保护农业的经济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靠近,应成为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文集》306页)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成就,使广大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以后,农村改革和发展还是不断有进展.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状况都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中国农民问题依然严峻,面临着诸多难题.

杜老在2001年6月就强调:“当前农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能动摇.”“我们必须处理好农民问题,”(《文集》1150页)杜老告诫我们,“农民可以是顺民,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如果生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也会成为暴民.”“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如何进入现代化,需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文集》1154页)杜老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涉及中国深层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文集》1173页)

“农民定、天下定”的战略思想始终是杜润生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从中可以看到杜老热爱农民的深刻原因,可以看到他一生为农民代言、始终牵挂农民福祉的深刻原因.学习研究杜老的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把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把巩固农业基础的弦始终绷紧,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发展进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

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想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杜老改革思想的核心,是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

他通过对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了包产到户的几起几落,指出“包产到户是受经济法则驱使的,可导而不可堵,堵是堵不住的.”(《文集》12页)杜老认为,“有人说包产到户表现了农民对社会主义的动摇.你搞的社会主义不能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吸引力不强,难怪农民动摇.他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是不赞成‘大锅饭’式的社会主义.”(《文集》17页)“绝大多数农民想摆脱的,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那种多年来得不到解决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过重的负担、缺乏的行政命令和少数人的专断横行现象.而包产到户,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这种摆脱,所以受到群众欢迎.”(《文集》52页)

杜老认为,“生产责任制,不同于过去的私有经济,它是集体经济的内部结构,是统分结合的形式.”“包干是包产的变型,是把分配也包进去了.”“这比起‘大锅饭’、‘大呼隆’是个大进步.这种责任制,就提高生产力而言离社会主义更近了,不是更远了.它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一种形式.”(《文集》63页)“如果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追求大而公的形式,会成为一种空架子,阻碍生产力发展.”“大脚穿小鞋,受不了;小脚穿大鞋,也走不了路.”“寻求我们改革的道路,要既区别于‘一大二公’、‘穷过渡’,又不等于放弃合作化,推倒重来.”(《文集》50、51页)

杜老认为,公有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既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使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又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可以使农户根据气候、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市场情况,及时作出决策,保证农业生产不误农时顺利进行.“农业不同于工业,尤其不同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工业,一个相同的生产程序、劳动程序,在不同地点,甚至不同国度,都可以进行.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和产品质量,都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实行严格控制.而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土地和有生命的动植物,他受着许多变动因素的影响.”“及时了解、掌握这些因素的每月每天甚至每小时的变化,并加以调节,使之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发展,不是靠别人的力量,而是靠人,靠劳动者自己.”“农业生产特别需要生产者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样一块地,关心和不关心就不一样,多平整一次和少平整一次不一样.”“如果说工业企业还需要建立责任制,那么,农业就更需要建立一种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能唤起劳动者个人高度关心的责任制.”“农业和工业不同的另一个特点,是工业有许多阶段可以出产品,叫做零部件、中间产品,每天每个人都可依产品数量和质量计算他的劳动量,农业却没有什么零部件,劳动时间同生产时间不一致.耕地、播种、施肥和除草等,每一环节并不体现为产品,只是劳务投入,劳动价值凝结物只表现为最后的产品.因此,衡量劳动成果是看最后的收获如何.”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集劳动者和经营者于一身,提升了农民对土地的亲和力,“可以使农民直观地感到劳动和报酬的联系,心中有数,干起来劲头大.”“中国农业又有中国农业的特点.中国人多地少,为保证食品需求,必须保持土地生产率的不断增长,因此要在更大的程度上靠精耕细作,而精耕细作不能不靠农业劳动者的主动性.”(《文集》47—48页)“包产到户”有利于农户自主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农户收入.2002年1月,杜老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有的同志列举不搞包产到户的南街村、华西村、刘庄为范例,否定家庭承包.但是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这几个典型的好经验长期以来难以推广,而家庭承包制一经启动,即形成改革之潮.”(《文集》1248页)

总结:此文是一篇杜润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润生:情系三农享高寿 2015年10月9日,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逝世,享年102岁。杜老终生勤奋,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95岁之前仍然每周上三天班。作为我国农村。

2、 全面严治党思想述评 [摘 要] 自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全面从严治党。

3、 改革者杜润生用改革防治腐败 19 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村历史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结束了包产到户30年的争论,正式确立其合法性。。

4、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歷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浦东,可谓是“因改革开。

5、 康德国际法思想述评 摘 要:康德是著名的哲学家,但它在其哲学著作中对国际法问题也作了许多思考。这些思考是我们研究国际法思想史的宝贵资源。本文拟对康德的国际法思想作些。

6、 我国经济改革效果和模式 摘 要:我国的经济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38年。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后期,在该阶段,经济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