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模型 建筑模型论文 胜任素质模型参考文献 力反馈方向盘论文 抄袭论文模型 关于二力杆的论文 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朱苏力论文

关于胜任力模型论文范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胜任力模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基于主成分分析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胜任力模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胜任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在学习借鉴目前胜任力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和高职“双师型”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提炼出高职“双师型”教师的22项胜任特征要素,然后编制问卷,针对重庆市五所高职院校的200名专任教师实施问卷调查,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因子分析对问卷中的胜任特征要素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共包括4个方面22个维度,具体包括:专业探索能力、职业情感和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双师型”教师 教师胜任力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慧课堂视角下高职会计实务课程学生理解力培育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73273);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基于教师行为角度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 YY002).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41-02

引言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素质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都强调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然而,目前学者专家对“双师型”教师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另一方面,仅从具有“双师”素质这一个条件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也有失偏颇,因为教师的“成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因此,有必要对“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因素进行深挖,整合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不仅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遴选教师、评价绩效和师资培训的标准和重要依据.

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

研究中高职“双师型”教师通用胜任力模型是通过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来实现的.我们以问卷调查的22项胜任特征要素作为22个因子(胜任特征要素的序号1、2等27分别对应于因子X1、X2等X22),依据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因子在问卷调查中的得分)作为数据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并命名和计算公共因子权重,从而得到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特征并建立模型.

(一)因子提取过程及结论分析

对这22个胜任特征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所采用的因子提取方法是主成份分析法,按照特征值为1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然后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接着对公共因子进行调整、合并后得到4个公共因子,最后对4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公共因子1方差贡献率为47.065%,公共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8.791%,公共因子3的方差贡献率为5.751%,公共因子4的方差贡献率为4.69%,4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66.297%,可见提取4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二)因子载荷矩阵

表9是因子载荷矩阵,它反映了因子变量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表3).由表因子载荷矩阵我们发现:由于因子载荷矩阵没有经过方差极大法的旋转,所以,公共因子变量在许多原始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例如公共因子1,除了“X1”和“X27”外,几乎在其他所有变量上都具有较高的载荷.那么它的含义就比较模糊.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对因子的归类和命名,因此必须利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三)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经过旋转后,公共因子的含义就变得非常明确了.我们依据因子分析中设定的以因子变量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高于0.5进行聚类.这样,4个公共因子所包含的原始变量就非常清楚的呈现出来了.

(四)因子归类及命名

在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和命名之前,我们必须对原始变量的归类作一个明确的划分.由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我们得到的是理论上的因子归类,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作了适当的局部变量归属调整,调整后的因子、变量如表2:

公共因子1代表了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进取意识、风险精神、专业知识;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探索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命名为“专业探索能力”.

公共因子2代表了职业道德和素养、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经验、沟通协调能力;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因此我们命名为“职业情感和素养”.

公共因子3代表了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实践教学能力、课程建设和开发能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恰当的教学策略;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我们命名为“教育理念和方法”.

公共因子4代表了实践和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及其成果的转化、校企合作、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命名为“社会实践能力”.

由上述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公共因子即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4项胜任特征.由于每个公共因子都包含了相应的原始变量,我们以这些原始变量(胜任特征要素)均值的平均数作为该公共因子的得分,依据所有公共因子的得分作为总分,可以计算出每个公共因子(胜任特征)的权重(如表6),从而为后续的胜任特征建模提供权重依据.

二、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在岗“双师型”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分析,编制《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结论表明:(1)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由4项胜任特征构成,它们分别是:专业探索能力、职业情感和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社会实践能力.(2)以往只注重“双师型”教师学历和职称已然不适应时 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在注重教师学历和职称等“硬件”指标的同时也注重职业情感和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能力等“软件”指标的培养和提升.

(二)本研究的不足

1.本研究是抽样实证研究,由于受条件所限,所抽取的样本只局限于重庆市的五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抽样样本相对较少,只有192份有效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

2.由于是第一次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所以缺乏相应的访谈技巧,导致一些问题没有真正深入访谈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某些胜任特征要素的获取还不够客观和真实.

3.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后,在对这些公共因子进行命名时,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故命名的主观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三)后續研究建议

1.在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问卷调查的范围,增强研究的信度和研究结论的普遍性.

2.在今后的胜任特征研究中,要注重对不同类别、层次的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标准做出规定,分层分类的设置胜任模型.

作者简介:

邱金平,1986.10,硕士研究生,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内部控制和审计.

总结:关于免费胜任力模型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胜任力模型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 摘要:传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观念,影响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借鉴国外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从“双师型”教师应。

2、 区域经济视域下民办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为了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民办高职类院校必须成功转型,以。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机制 摘要: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不难发现尚存一些有待于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在职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此类教师在职。

4、 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现实工。

5、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获得了发展的春天,各类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一体化教学,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

6、 双师型教师内涵存在问题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热点研究内容。然而,目前各高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