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参考文献译者 论文文献中古文译者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译者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文献综述 有译者的参考文献格式

关于译者主体性论文范文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译者主体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3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是关于译者主体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译者主体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翻译的主体,然而,这样的主体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才得到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翻译的全过程中.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从翻译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理解、选择和表达来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汉译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对比研究

一、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著作的问世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使其成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小说自问世以来得到了业界权威作家及评论家的高度赞赏.该部作品曾在20世纪末美国权威届评选出的百年英语长河一百部优秀小说中高居第二位.《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有多个译本,在几十个中文译本中,以巫宁坤和姚乃强的两个译本最受欢迎.巫宁坤译本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译本,它于198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问世三十年再版多次.姚乃强的翻译版本是近年来较新的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本文将从理解、选择和表达三个方面来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作用.

二、译者主体性的阐述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以原文为中心,将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因此译者被视为“媒婆”:在他的牵引下,读者和作者认识;也有人将译者说成“文化搬运工”:在中西文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又或者是“译匠”:如匠人一般辛苦地精心雕琢文字.这些对译者的比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的难度和译者的辛苦,然而也隐含了对于翻译的批判以及对译者地位的忽视.同时也认为翻译没有创造性,将翻译仅看成是文字间的转换,将译者当成是语言转换的“工具”,这样的描述令译者的文化地位逐渐边缘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界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逐渐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理论,开始关注译入语,译者的地位得到提升.

对译者主体性的具体概念,国内许多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许钧教授谈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中的创造意识.”(许钧,2003)查明建教授和田雨教授把译者主体性界定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和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2003)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架起了原作和译文、作者和读者的桥梁,译者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译者翻译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因此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是尤为突出的.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对比研究

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体现最为明显.翻译的第一阶段是理解: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要首先对原文的语言手法、文体结构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然而由于语言内容的开放性和认知语言环境的不同,同样的语句读者的理解也会不同.选择是翻译的第二阶段: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意义以及自己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翻译策略、原文内容、译文风格等各方面的选择.翻译的最后阶段是表达:翻译不是简单地将原语转化为目的语,翻译期间译者对译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考虑到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读者的期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这是译者主体性的主要体现.

(一)两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

译例1.‘You always look so cool’,she repeated.

巫译:“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凉快”,她重复说.

姚译:“你看上去总是那么酷”,她又说了一遍.

两位译者对于“cool”一词的翻译不同,“cool”巫译为“凉快”,姚译为“酷”,显然基于作者对原文不同的理解.首先上文是在讲黛西觉得天热得要命,提议进城,因此天气炎热这样的语境和译文“你看上去凉快”有所冲突.其次后文紧接着讲黛西对盖茨比的表白,此时黛西和盖茨比又重新坠入爱河,“情人眼里出西施”,她对盖茨比的感觉一定是很好的,用“酷”这个词形容较为贴切.且形容人看上去“凉快”和平时读者的语言习惯不一致,译文读不通,此时的描述“酷”要更能贴切地表达黛西的感受.“酷”一词是现代社会的新词,较为接地气.姚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翻译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姚乃强的译文较接近当下社会,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巫的译作翻译较早且当时翻译时间紧迫,在1980年他回到北京才几个月的情况下,《世界文学》约他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且要在当年十月刊出,而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出现了文化断层,十年的思想禁锢使得许多年轻人对阅读国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渴望.因此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满足当时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巫宁坤人生经历较为曲折,他曾在自传《一滴泪》中将自己一生总结为:“我归来,我难受,我幸存”(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巫宁坤的作品在忠实原文基础上会融入自己的文学审美.同时,巫宁坤多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及其对西方世界的独特了解,使他对此作品的翻译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译例2.Everybody thinks so-the most advanced people. And I know.

巫译:人人都认为这样-那些最先进的人.而我知道.

姚译: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老人都不例外.这些我全部了解.

巫译和姚译对“advanced people”有所不同,巫译为“最先进的人”,姚译为“老人”,“advanced”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先进的、高深地、年老的等”具体应该如何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上下文,了解语境:此时黛西埋怨丈夫在生活中那些让她不开心的往事.理解此事不需要先进的人,普通人都可以;其次译为“最先进的人”,结合这两句读起来,莫名其妙,语意无法衔接;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advanced”有表示年老的意思,因此如若译为“老人都不例外”,表明了道理的通俗易懂.对于“And I know”这个短句的翻译,根据译文巫和姚的理解应该是相同的,但是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重新对原文进行阐释,这个过程既要“忠实”还要“叛逆”,巫译为“而我知道”,完全忠实于原文,但读者又会对知道的内容产生疑惑.姚译为“这些我全部了解”,显然我了解的是以上内容.因此两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在译文中都有所体现.

总结:关于免费译者主体性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译者主体性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文学翻译中创造性 摘 要:1913年,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以英文版Gitanjali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冰心以译本《吉檀迦利》向泰戈尔致。

2、 女性主义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 摘 要:译者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翻译研究中长期不受重视,尤其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甚。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流行起来的一派新理论,该理论。

3、 关联理论视角下商业广告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之 摘 要: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商业广告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译者对于原商业广告来说,既是读者,译作者,又是一个创作者,是沟通原商业广告语作者。

4、 人名典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 摘 要:本文以《牡丹亭》汪榕培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译者主体性在人名典故翻译中的发挥。《牡丹亭》中人名典故使用的特点有:人名典故在典故使用中。

5、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和原作风格辩证统一 摘 要:翻译的完美境界是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包括文体风格。然而,尽管译者主观上要求自己忠实再现原文风格,不等于客观上就不存在他本身的风。

6、 译者主体性为视角刘宇昆对三体翻译 摘 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起着重要作用,是高质量译本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翻译策略和翻译态度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