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可疑论文范文 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可疑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可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可疑类贷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等问题,导致可疑交易报告“量多质差”、情报价值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减少金融机构“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主动性,提高可疑交易识别能力.

关键词: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反洗钱;金融机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10-0057-03中图分类号:F820.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 system is the core cont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uty for an-ti-money laundering.This system has the active role in the practice.however.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which being the negative role in this system.So we should perfect the 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system,reduce the useless 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strengthen the analysis initiative 0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bility for suspicious transaction.

Key Words: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 System;Anti Money Launder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均通过“总对总”方式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主体由银行业扩大到期货、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实践证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等问题,导致可疑交易报告“量多质差”、情报价值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效.

因此,究竟如何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减少金融机构“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主动性,提高可疑交易识别能力,这的确是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搭建起覆盖面广、“总对总”的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机制.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919家金融机构通过“总对总”方式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量的可疑交易报告.《2008年反洗钱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达到6891万份,报告量是2007年的6.8倍.报告数量剧增和报告主体扩大有关,更主要原因是可疑交易报告“防御性”报告多,垃圾数据多.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可疑交易报告情报价值非常有限.2008年,人民银行总行以及各分支机构共筛选发现1392个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向侦查机关报案752起,侦查机关根据报案线索共立案215起,破获线索203起.立案线索占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微乎其微.

分析形成可疑交易报告“防御性”报告多、情报价值低的原因主要是:

(一)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的初始制度安排所致

根据反洗钱国际标准,可疑交易的识别主要由金融机构自主进行判断.各国反洗钱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主要通过发布指引或指导性文件的形式列举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或关注标准供金融机构参考.但由于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晚,金融机构识别可疑交易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有限,若没有客观标准,金融机构可能少报甚至不报可疑交易情况.因此,2007年实施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了金融机构48种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以供金融机构参考.在执行《管理办法》中,特别是初期,金融机构把重点放在了报送系统开发和可疑交易标准量化等工作上,而忽略主动识别和分析,形成了海量的“防御性”报告.

(二)可疑交易和异常交易界限不清

国际上,通常把异常交易和可疑交易分开.而在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内容和范围较广,可疑交易报告中包含了大量异常交易.金融机构根据《管理办法》要求,对可疑交易标准予以量化,由系统自动提取并直接通过“总对总”上报至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由于我国可疑交易标准包含异常交易,加上金融机构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导致可疑交易报告中含有大量异常交易报告和属异常但可以经人工判断排除的交易报告,而真正有价值的可疑交易报告较少的状况,海量数据形成在所难免.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海量可疑交易数据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即使其中有重要线索,也可能被垃圾数据淹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监测分析效率和质量.

(四)可疑交易标准不易把握

《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了金融机构48种可疑交易客观标准,但可疑交易标准把复杂的社会经济交易活动简单化了,在实际工作中可疑交易标准还是不易把握.48种可疑交易标准类型又可分为客观标准和主观判断.虽然主观判断标准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主观分析、判断空间,但金融机构为了减少在被检查中出现分歧或受到漏报处罚,或出于省事的目的,并不愿意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仍采取“宁多毋漏”的防卫性报送策略,造成可疑交易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高.

(五)金融机构过分依赖识别系统

可疑交易从根本上讲应属于主观判断行为,不仅需对交易本身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情形是否异常做出主观判断,而且需结合客户身份、交易背景、业务经营范围做出整体判断.目前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报送的现状是过分依靠识别系统,但由于目前受技术手段制约,系统识别智能化不够.金融机构现有反洗钱系统对可疑交易的抓取,是通过在系统中对客户业务发生的次数、发生额等进行设定,交易频次、金额达到设定标准的,系统给出预警提示,没有把客户的经营性质、经营特点和资金往来有机地结合起来,未运用更多智能化、个性化的分析来提高可疑交易识别的准确性.金融机构目前还主要依据这样的系统来进行识别,只要是系统抓取的所有内容都不加人工分析的全部报送,这势必会使报送的数量激增,无法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线索和交易.大量可疑交易垃圾数据既占用系统空间,增加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可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关于可疑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职称论文题目

关于可疑开题报告写作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