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华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论文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论文 越南饮食文化论文 漫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校园饮食文化论文 成都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的论文

关于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哲思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饮食文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5

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哲思是关于本文可作为饮食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饮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饮文化”,以其“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形成了其返璞归真、宁静致远、与自然共呼吸、天人同存的独特哲学韵律.与此同时,中国的“食文化”在遵循“中庸平衡”之道的前提下,凭借独特的儒家“合同观”,创立了一整套气质独特,儒雅别致,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饮食哲学体系.

【关键词】饮食文化;传统哲思;中庸之道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千百年来,中国的餐饮文化伴随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国人内心哲学思想的一种外在表达,直接塑造和影响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气质.

一、深藏于中国“饮”文化内部的哲学意蕴

中国饮文化主要包括茶文化和酒文化,无论在茶文化还是酒文化中,都深藏着中国哲学的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人喝茶,历来讲求茶道.中国茶道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讲究严格的程式和体系,中国茶道更崇尚自然美与随和美.中国茶道精神讲究“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途径,“怡”是中国茶道的独特享受,“真”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终归宿.

“和”是儒教、道教与佛教共同的哲学理念,意味着天和、地和与人和,意味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家从“和”的理念推导出的“中庸之道”,贯穿于品茶过程的始终,如品茶环境的选择,往往会看重那些有利于营造出优雅平和、宁静致远心境的地方.

“静”是中国茶道修身养性,回归自我本心的基本途径,中国文人历来相信,唯有心静,方可明心,人的本心正是“仁义礼智”这四种为人品德的基础,而淡淡的茶汤有利于人们在品饮过程中,回归内心的“虚静”,洞察人生的真谛.正如老子所言,“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1](14)

“怡”是愉悦的意思,中国文人在饮茶时,十分看重“茶之韵”,因此常常会吟诗作对,抚琴作画,寄情山水,观月赏花.总之饮茶,成为中国文人愉悦心境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真”在茶道中等同于中国文人眼中的“道”,品茶是一个对自然精神领悟的过程,也是对生命真谛追问的过程,是寻找生命本原意义和回归自我天性,也就是“真性情”的过程,孟子认为,人天生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先天“四心”构成了后天“仁义礼智”德性的基础,世间万恶,均出于人对自己本心的忘却与丢失,而中国文人普遍相信,品茶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找回自己的本心,回归自己的“真性情”.

其次,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酒文化的影响.

近代以前,传统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礼仪之邦”,品茶讲茶道,饮酒循酒道.所谓酒道是指有关酒和饮酒的事理.中国古代酒道讲究“中和”二字,《中庸》中言:“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2](38)即对酒的喜爱要有节制,无酒不思之,有酒不贪之,做到饮之有度,以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为宜.“庶民以为饮,君子以为礼”,酒道要求君子饮酒时,须自始至终贯穿“礼”的精神,中国人的酒道渗透在饮酒礼仪的整个过程之中.

古代饮酒的礼仪分成拜、祭、啐和卒爵4步.拜,即是双手握杯做拜的动作,表示敬意;祭,就是接着把酒倒出一点点撒在地上,祭拜大地生养之德;啐,即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卒爵,即为最后举杯而尽.整个饮酒礼仪的过程,反映出了中国的酒道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地人伦关系的敬畏与遵从.

现代酒礼包括斟酒礼仪、敬酒礼仪和饮酒礼仪,尽管这些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但仍保留了大量传统社会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影响的痕迹.例如,在主人亲自给客人斟酒时,客人必须端起酒杯致谢,甚至是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致谢,晚辈不宜让长辈为自己斟酒;在饮酒礼仪中,要根据自己的酒量饮到五分为佳,要节制饮酒,以免失态;充分尊重客人的意愿,让酒宴轻松愉快等,我们从这些礼仪规范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哲学中敬老爱幼和中庸节制等内容.

二、隐藏在中国“食”文化背后的哲学理念

首先,儒家的“平衡”观念对中国食文化的指点.

调和与平衡历来是一位成熟的儒士惯常的处事风格.在制作中国菜肴时,人们力求选用多种调料,使制作的菜品呈现出尽可能多的味道,用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食客需求,调和与平衡不同食客的口味,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食文化”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传统中国社会对以调和平衡为特色的“和美”文化氛围的追求.

其次,儒家的“合同”思想对中国食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于“差异”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282)儒家的“不同”与“和谐”反映在中国“食文化”上,表现为从丰富的差异性中追求“和谐之美”的结果.中国“食文化”的这种“丰富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食材、配料、调料的选用上.

中国菜在选材方面历来十分考究,在质量上力求鲜活,规格上因菜品要求不同而讲求差异,如“醋溜里脊”一定要选用猪身上的里脊处的肉,而“烧白”则一定要选择猪身上带皮的肥瘦相间的肉.中国菜肴在选材方面体现了这种在差异中寻求和谐之美的精神.

儒家传统讲求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在制作中国菜肴时,则表现在配料选用的丰富性中.在中国菜肴中,辅料的拼配为增添中国菜肴的丰富性与可口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豆粉”的添加,可使肉片变做到鲜嫩可口,生姜的加入可去除鱼肉海鲜的腥味等.中国的厨师历来十分看重主料与辅料的拼配技术,尤其十分擅长制作各种平面的和立体的花式冷盘,这样不仅使中国菜肴美味可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菜肴的口味丰富,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中也属于首屈一指的.除了大众常见的咸味儿、甜味、酸味、辣味外,还有许多复合的味道,如酸辣味、香辣味、麻辣味等.中国菜肴讲究不同的原料选择不同的调料,形成不同的味道.中国民间历来有“五味调和百味香”一说,便是强调调味的重要性,调味品的丰富为增添中国菜肴的美味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中国食文化的影响.

儒家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2](36)儒家的中庸观念注重做事的分寸和对事务尺度的把握,历来强调“热炒热卖”的中餐,对于烹饪过程中的“火候”十分看重.而火候,从哲学意义上讲,是一种“度”,是做菜加热时需要把握的分寸与尺度.中国菜肴中的热菜大多讲究“热炒热卖”或“现炒现卖”,因此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菜品的质量,注重火候是中国热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饮文化”,以其“和静怡真”茶道精神,形成了其返璞归真、宁静致远、与自然共呼吸、天人同存的独特哲学韵律.与此同时,中国的“食文化”在遵循“中庸平衡”之道的前提下,凭借独特的儒家“合同观”,创立了一整套气质独特,儒雅别致,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饮食哲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老子,庄子.老子·庄子[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14.

[2]李剑,刘道英.大学·中庸·论语[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38,282,36.

作者简介:代璐遥(1967-),女,四川攀枝花人,哲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供职于攀枝花学院思政部,主要致力于全球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总结:该文是关于饮食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地理环境对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分析 对于人们来说,食物是尤为重要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不仅是人们物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在人们的旅行过程。

2、 中国最早征服世界是饮食文化 中国人如何把吃饭变成走向世界的文化?中国最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是饮食文化。中国餐馆比孔子学院的异域生存能力强多了。在征服舌尖、胃口的同时征服人。

3、 无锡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文章从无锡旅游资源的定位,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资源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无锡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把无。

4、 刍议湖北饮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的饮食版图内,湖北饮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湖北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是南方饮食的一面旗帜,将中国鱼米文化的最高境界表现。

5、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效率 摘要:运用DEA模型测算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城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不高,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地理分布呈现“东。

6、 新时代和中国特色文化产业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