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医学生志愿服务和人文教育整合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文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人文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以服务学习理论作为医学生志愿服务和人文教育整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生志愿服务和人文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扩大志愿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常态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服务学习 医学生 志愿服务 人文教育
服务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服务和学习.1967年教育学家罗伯特·西门和威廉·拉姆齐在美国南区教育部会议上共同提出了“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一词,即结合有意识的教育学习和完成任务式的实践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满足社会上人们的真正需要[1].服务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基本形式: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school-based service-learning)和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community-based service-learning).前者服务学习把学习服务和学术课程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升,在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而后者则着眼于社区组织本身的旨趣.尤其对于高校医学生教育来讲,我们更应注重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之成为有着丰厚人文底蕴的医学生.
美国教育思想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提出的经验教育观:学习必须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学习的过程需要经过“行动”和“反思”的循环过程.科布尔在杜威经验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学习周期理论、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积极行动(Active Experimentation).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尤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医学是一门人文和社会科学结合的特殊学科,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各医学高校更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一些学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帮助学生接触社会,用己学回馈社会的重要窗口.虽然高校志愿活动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形式化”、“被动化”、“表浅化”等问题.
1.1志愿服务形式化,效益性不强.
时下,“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志愿服务在社会弱势群体帮扶救助、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雷锋月”“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形式丰富,但是往往顶着志愿服务的“帽子”,在志愿活动期间蜂拥而至,活动结束后便匆匆离开.志愿服务多是“一时的体验”,呈现出“运动化”“短期化”的特点,“终身义工”寥寥无几.“组织一批学生,扛面大旗,喊句口号,路边发放传单、横幅签字署名,热热闹闹走一回”的现象不在少数[3].这使得志愿服务活动日益趋于形式化,有悖于活動的目的和意义.志愿活动应该是长期性的志愿服务,而非流于形式;应该是内心自发的意愿,并非为了志愿而志愿.
1.2志愿服务被动化,主观能动性不强.
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多是由学校团委组织,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由班级学生干部和班级负责人发起的志愿服务,学生根据学校和老师要求“被动”地进行志愿服务.大多数志愿者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并没有意识到服务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由学生自主发起的志愿活动少之又少,尤其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医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习惯性地被动接受,容易对志愿服务产生 想法,导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缺乏自愿性和自主性,导致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大大影响志愿服务效益,更会削弱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制约长期性志愿服务的建设.
1.3志愿服务表浅化,服务深度不够.
志愿服务活动局限,内容表浅,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含量领域,多在志愿活动中无法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体会不到志愿服务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学生志愿热情出现“一次性志愿者”的现象,刚刚入学的新生们总是满怀热情投入志愿服务中,在几次志愿活动后便不见踪影.另外,现阶段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且专业性不强,内容比较表浅,主要以社区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服务区域主要以社区、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等为主[4].志愿服务主要是陪老人聊天,健康知识宣讲,缺乏教育内涵,难以有效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我国医学生志愿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挑战和威胁.在服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地将志愿服务融入人文教育,在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课堂拓展到社区,学以致用,不断反思学习.大学生志愿活动和服务学习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志愿活动,服务学习将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临床技能提升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在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和社区的发展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型医学人才.
2.医学生志愿服务和人文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
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人文精神却在逐渐流失,对于医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如何将志愿服务和人文教育有效整合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体系.
在服务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和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灌输式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积极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志愿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志愿活动中,尽量减少指令式教导,采用共同学习探讨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其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学习,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个过程是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主动学习过程,并非灌输式的被动接受.Dymond强调服务学习中最重要的几个构成因素是学生参和、行动和反思[5].高校对志愿者组织应持有积极鼓励的态度.不论是学校社团组织发起的志愿活动,还是同学三五成群自发组织的志愿活动,只要是践行志愿精神,以志愿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学校就应该予以支持和帮助.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活动小组、志愿活动基金等鼓励学生自发进行志愿活动,了解同学们所需,帮助同学们解决志愿服务中做遇到的问题,真正贯彻“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而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稳定、常态化发展.
总结:本文关于人文教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与教育 近几年来一系列的医患纠纷问题使大众的目光投注到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
2、 人文教育之对医学生心理素质强化 摘要:医学生因面临着特殊的医务工作,心理素质的强化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医院对医学生除了专业的医学教育外,必须广泛的推广人文教育,使医学生能够健康的。
3、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和人文教育整合 很长时间以来,文理分科及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升学率,导致了“不考的内容教师就不教,不考的内容学生就不学”的现象,导致了大量学生发展片面,甚至高分。
4、 医学生人文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 【摘要】近几年,我国开始注重未来健康中国建设。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优化医学生人文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医学生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进行。
5、 论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 要: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
6、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摘 要:本文分析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当代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阐述首先,传统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