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壮族旅游文化论文 从众文化英语论文 生态文化旅游论文集 文化软实力论文3000字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中国酒文化10000字论文

关于文化渊源论文范文 赶考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化渊源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赶考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是关于文化渊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渊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赶考精神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源于中国从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建设新中国、建设执政党的政治抱负中确定目标,从世界政党兴衰中反思自身,从60余年执政经验中科学总结.“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文化渊源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于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传统思想;源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源于恪尽职守、匹夫有责思想.

[关键词] 赶考精神;产生;形成;背景;渊源

[作者简介] 贾丽云(1964—),女,河北省肃宁县人,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 设、西柏坡精神.

李彦青(1964—),男,河北省肃宁县人,河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 G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1-0076-05 [收稿日期] 2015-12-02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精神.每一种精神的产生与形成,都与其特定的时代以及特定历史下的时代主题息息相关.“赶考”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特别是党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的孕育、产生与形成,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其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90多年的奋斗史.因此,它与中国革命精神密不可分,尤其是与西柏坡精神紧密相连,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西柏坡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

随着国家发展走向、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自身现状的巨大变化,深入挖掘、研究、弘扬赶考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世界政党兴衰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特别是中国90多年发展史,来探析赶考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一、“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赶考”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它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人对人类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考察与体悟,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对社会发展态势的深刻分析与准确判断.

(一)从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中吸取经验教训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国自秦汉以来,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或外部势力的入侵——旧王朝覆灭——新王朝替代兴起.长则不过几百年,少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天,循环往复达两千余年.在这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历代王朝的中晚期均伴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这些起义军包括起义首领均是农民,也就是社会最底层人员.

历史表明,当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时,必然会揭竿而起,与社会既成秩序作殊死对抗.此时,往往是王朝腐朽、无力平定事变之时,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覆灭.当一个王朝覆灭之后,群雄中会有一方胜出,胜出的一方建立新王朝.这些新王朝的建立者,初始大多能够谨记前朝灭亡之教训,因此,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国家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期,一般被称为该王朝的盛世期.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后,由盛转衰,新一轮循环又开始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黄炎培所讲的历史周期律.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中国两千余年的王朝覆灭史,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再到延安的窑洞对话,逐渐萌生了“赶考”意识.

(二)从建设新中国、建设执政党的政治抱负确定目标

西柏坡时期,正是中国领导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前夜.从党的地位和任务来看,正面临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党的任务由领导革命向领导国家建设、党自身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这一重大转折时期,中国面临着能不能以及如何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如何建设新中国、如何建设执政党这四个重大课题.为了回答这四大课题,中国在西柏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关于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同年,他与黄炎培对话时也提出要“走之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问题日益紧迫地提到了全党面前.而要走之路,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并扩大建国的基础.二是建立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抓牢建国的核心.为此,中国通过土改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得到土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拥护;通过坦诚相待,与各党派取得了共识,特别是“五一节”口号的提出,获得了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纷纷奔向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1948年九月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采用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1949年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宣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的共和国.”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和《论人民》一文中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中国即将进城执政.革命党和执政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手中是否掌握着国家政权,并由此决定着各自不同的执政思维、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但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利用权力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利用权力来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中国能否华丽转身,真正实现身份上的转变,经受住革命胜利与执掌政权的考验,对中国来讲是个严峻挑战.为此,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执政并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

总结:这篇文化渊源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燕赵之地慷慨悲歌文化气质形成的历史溯源 “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是燕赵文化的最本质特征。千百年来燕赵文化以此为基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整体来看,“慷慨悲歌”是燕文化与赵文化共同的、主。

2、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形成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摘 要】 文章探讨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孙中山认为封建主义的长期禁锢导致了中国发展的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了中国发展。

3、 李建盛好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一座伟大的城市总是有其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它们为艺术家提供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源源不断的美学灵感。

4、 红岩精神历史背景和特点分析 摘要:红岩精神代表着一种坚定信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无畏牺牲的精神,本文主要分析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关键词: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5、 库诺夫唯物史观的历史背景 [摘要]审视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历史地“回到库诺夫”,回到当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格局中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萧条中实现增长。

6、 热河无人区历史考察和文化省思 [摘要]八路军以热河为中心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对日伪的殖民统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日本侵略者为巩固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扼杀八路军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