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堂吉诃德论文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论文 康德哲学论文 康德美学论文 立德参考文献 德国史论文题目

关于康德论文范文 康德至善论和其他哲学家观念对比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康德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康德至善论和其他哲学家观念对比是关于本文可作为康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康德和黑格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至善是康德纯粹实践理性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最高的、最完满的善,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亚里士多德阐释的至善的内涵具有双重性,数量上的无所缺憾是它完备的象征,性质上的值得欲求是其终级地位的彰显,至善是宇宙本体,是终极的动力因和目的因;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和感性幸福无关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本文着重探究了康德的至善论,并将其观点和亚里士多德、朱熹的观点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康德;亚里士多德;朱熹;德性;幸福;至善

一、康德和亚里士多德至善论的对比研究

至善是康德纯粹实践理性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是最高的、最完满的善.所谓最高的善就是德性,而完滿则是一个整体,即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就如康德所说的:“我把对这样一种理智的理念称之为至善的理想,在这种理念中,和最高幸福结合着的道德上最完善的意志是世上一切幸福的原因,只要这幸福和德性(作为配得上幸福的)具有精确的比例.”

为什么要追求这种统一呢?因为“但是幸福对于我们的理性来说还远不是完整的善.这种幸福,如果不是和配得上幸福即和道德的善行结合起来,理性是不赞同它的(不管爱好是多么希望得到它).然而,单是德性,以及和它一起,单是配得上幸福,也远远不是完整的善.” “所以,幸福只有在和在和理性存在者的德性严格成比例,因而使理性存在者配得幸福时,才构成一个世界的至善.”

二者如何统一呢?这里的困难是,这种统一在现实世界中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幸福和德性的性质截然不同,“在康德伦理学中,幸福和道德法则一方面是截然区分的,另一方面又是紧密联结的.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对意志的关系上.道德法则是由实践理性颁布的,是先天的形式性法则,没有质料性内容;而幸福则是经验性的,有质料性内容.对于意志的规定根据来说,只有道德法则才能作为意志唯一的规定根据,一旦把质料性的幸福作为意志的规定根据,道德就会陷入他律之中,从而失去自身的目的性,逐渐沦为达到别种目的的手段.但是,当涉及意志的目的时,这个目的就是幸福而非道德法则,因为欲求必然指向有质料的客体,而道德法则是形式的,不可能成为欲求的客体.”幸福不是道德的原因,现实世界的道德也推不出幸福.这种统一是意志所期望的必然客体,这就产生了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

但康德并没有就此断定二者没有关系或者是统一联结的可能.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可以成为幸福的条件,也必须成为幸福的条件,因为“幸福总是这样一种东西,虽然对于拥有它的人是愉悦的,但就它自身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和在所有方面善的,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以道德上合乎法则的举止为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从幸福的观点看,既然幸福是意志的必然期望,那么道德学说就成了配享幸福或值得幸福的学说了,而配享或值得的标准就是德性,如此这样,德性和幸福就得到了统一联结,这被康德称为至善.所谓至善,就是指在道德法则的指导下去追求和其相应的幸福.这样,至善就成为了意志所期望实现的最终目的.

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善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事物自身即善,其二是事物作为达到自身善的手段的善.根据目的和手段的区分,从逻辑上看必定最后达到一种其纯为目的自身并且是所有目的的目的,这就是最高目的,即最高善.最高善不仅是完善的,还是自足的,这就是至善.因此,至善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性质上来看最值得欲求,其它善事物的地位比它都要低;第二,从数量上来看自身就是无所缺乏的、自足的和完整的,拥有了它就别无所求.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就是幸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就是至善,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主张从人的本性来看待幸福.他举例说明了人的特殊性:“人的功能绝不仅是生命,因为甚至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所求解的,乃是人的特殊功能等所谓感觉生命也不能算作人的特殊功能,因为甚至马、牛及一切动物也具有.我们可以说马、牛以及一切动物也都具有德性,是善的,但不能说他们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理性生活.亚里士多德给人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特有的活动,它是一种区分是非善恶并且趋善避恶的能力,当理性如此指导人的行为时,理性就成为德性.亚里士多德的善不是形而上学的和超验的,而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和目的的善.“无论德性还是幸福,都以善为基础,因为万物向善等在目的链中,善是目的,但不是最高的目的,至善是最高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属于自足的等至善离不开幸福,幸福是至善的终极价值.作为最高善,至善是最完满的德性实现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至善的理解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把其理解为最高的善和最终的善.

但是,在幸福和德性的关系的理解上,二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就是幸福,幸福是合乎道德的行动,而德性只是达到至善的手段,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但在康德看来,至善既指最高的善,即德性,也指完满的善,即德性和幸福的统一.

同时,在至善的实现途径和方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分歧.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以及外在的善来达成至善.人必须通过理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至善.认为人的幸福不是存在于理念世界里,而是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并认为至善应由各个具体的善积累而成,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德性的活动达到.可见,在至善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上, 亚里士多德更多地强调人们外在的践行以及内在德性的完满.而康德则是寻求道德主体内心的道德法则、以及三个道德公设 (意志自由、灵魂不朽、上帝存在)来完成的.首先,康德认为,至善的实现,道德主体必须要有高度的意志自律.在他看来,只有完满的德性的人才能达到至善;其次,康德认为,至善的实现需要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因为,对先天道德法则的遵从构成了德性原则,而对质料欲求的服从则构成了幸福的原则.纯粹实践理性要想在现实中确立起来就必须使德性和幸福的原则得到有效的统一. 并且也只有德性和幸福相统一才能达到至善.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康德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康德国际法思想述评 摘 要:康德是著名的哲学家,但它在其哲学著作中对国际法问题也作了许多思考。这些思考是我们研究国际法思想史的宝贵资源。本文拟对康德的国际法思想作些。

2、 义务和情感康德和赫尔德之争 一、 亲密师生反目成仇康德与赫尔德的争论是德意志思想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但最初却是从一段温情脉脉的师生之谊开始的。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哥尼斯堡,。

3、 康德同萨德仪式即可能 这是一个能让人想说太多而又似乎无从说起的短篇,因为其中随处可见的多重隐喻。然而,还是让我们从小说中目击姐弟乱伦的那一刻开始吧。在那里,《普希金。

4、 独角兽药明康德闪电过会回A股 最近A股门前云集“独角兽”企业,它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进行招股书披露、更新、上会和过会,前有富士康从预披露到上会获得通过仅用时36天,后有中概股无。

5、 康德权利思想其现实意义 摘 要 康德的權利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是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权利学说的总结性阐发。就康德的权利思想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

6、 全面理解康德人是目观点 摘 要 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康德视“人”为“目的”而非手段。其实这种认识本身是存在着一定错误的,没有对康德内心进行深入的解读。人是目的针对的是人。